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TibetanWomenAttendNGOForum¥//GYAMRINIhadthedistinctpleasureofattendingtheNGOForuminBeijinginSeptember1995inmycapacityasarepor...

  • 标签:
  • 简介:北风萧萧,乌云满天。我不顾深冬的寒冷,来到许昌西北苏桥镇西南石梁河畔,瞻仰华伦墓。只见平地有一冢丘,高4米,占地500平方米,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墓地苍松翠柏掩映,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墓前的碑楼内嵌一石碑,上刻楷书“汉神医华公墓”。此碑为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许昌地方名医捐款刊立。墓前还有一石碑,上刻“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伦之墓”。这碑是1985年4月,中华全国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伦学术研究会”时,与会人员所立。古今两座墓碑,表达了人们对这位神医的崇敬之情。也许是天气寒冷的缘故,墓地没有游人,只有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拿着一个袋子,在墓前拣烟头、纸片、塑料袋等杂物。他大大的眼睛,圆圆的

  • 标签: 曹操 华佗 许昌 河南舞钢市 医学家 神医
  • 简介:以政治借款为前提的引资项目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JohnDavisonRockefeller,1839—1937)早在1870年起步创建石油工业时,就已将市场伸向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从1876年开始到1920年,石油产品(煤油为主)已在美国输华货物量中居领先地位。

  • 标签: 在华投资 风波 石油工业 引资项目 洛克菲勒 领先地位
  • 简介:  徐光耀13岁参加八路,做了6年多的锄奸工作,一直在战争的深水里浸泡着.抗战胜利前夕,他这个营级干事,几经跳行,来到前线剧社当了创作组的副组长.1946年秋天,傅作义的大炮把在张家口的华北联大轰到冀中,驻到了辛集一带的农村,跟冀中六分区司令部的驻地紧紧贴在一起.……

  • 标签: 华北联大 徐光耀华北
  • 简介:白银作为人类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银圆起始于15世纪,大约在16世纪,银圆流入我国。抗日战争前夕,银圆仍然是我国的主要流通货币,在中国的流通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1935年前后,在我国的华北大地上疯狂上演着日本人的银圆走私案,其疯狂程度让人触目惊心。

  • 标签: 走私案 日本人 白银 华北 内幕 抗日战争前
  • 简介:1965年10月16日,我们在广西、云南秘密集结,响应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号令,奔赴越南执行援越抗美的光荣使命。在多达32万指战员的援越部队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队5支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部队,在援越抗美3年的时间里,充分展现了我军"一不怕苦,二不

  • 标签: 援越抗美 支队 首长 部队 中央军委 参战
  • 简介: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华北以后,即迅速建立起殖民地性质的新闻事业系统,对新闻出版予以严格统制,防遏一切不利于其殖民统治的思想言论,肆意传播其法西斯侵略主义,蒙骗沦陷区人民.

  • 标签: 华北 新闻事业 日本侵略军 法西斯侵略主义 管理体制
  • 简介:论明清在华耶稣会财务经济康志杰明朝万历十年(1582),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罗明坚来华传教,从而拉开了中西文化交流新的一页。传教士们与中国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王徵等人联手进行科学译著,沟通西学东渐、东学西渐的通道,已传为了佳话;接至汤若望参与修...

  • 标签: 耶稣会士 汤若望 传教士 利玛窦 徐光启 天主教会
  • 简介:通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英国在华攫取了五口通商权,是举此后对近代中国影响极大。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英国对'五口'发生'兴趣'的历史由来;分析了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是如何通过武力和外交的手段获取是项重要特权,清政府在开埠问题上的抗争与政策的被迫转变,以及英国驻华代表在口岸问题上与英国政府的某些意见分歧乃至趋同;同时对外人在口岸的活动规范交涉、五口逐次开埠的准确时间表、五口开放初期各口贸易情况及差异缘由等问题进行了考辨。

  • 标签: 口通商 攫取口 权研究
  • 简介:甘肃省永昌县者来寨,曾在古时候驻扎过一支流亡的罗马军队,并筑有城堡。史书因此称这里为“骊城”,今天人们管它叫“罗马村”。这一史话,是6年前我到新华社甘肃分社工作不久,有朋友偶尔向我聊起的。故事有点近似神话,我未敢轻信,只想日后赴河西采访时顺便作些了...

  • 标签: 永昌县 马帝国 古罗马军团 罗马军队 河西走廊 文物工作者
  • 简介:近几年来,中国洋务运动时期的德中关系颇受研究者重视,德国兵器工业以及德国军事教官对中国军事史的影响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兴趣。不过对德国人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囿于史料不足,很难获得比较充分的了解。况且中文史料中往往只见外国人的中文名字,无法考证其人的真名实相。本文基于德国大量档案资料与中国文献的比较,对于德国教官与军事顾问的来华经过及其在德中关系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意欲给中国史学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军事教官 德国人 汉纳根 天津武备学堂 军事史 洋务运动时期
  • 简介: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平定“蛮獠啸乱”时,在华安留下许多遗迹,迄今已发现“一山、一堡、三寨”。

  • 标签: 陈元光 军事活动 遗迹 圣王
  • 简介:通讯社在传播国际新闻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政治宣传的利器。近代上海是全国的新闻中心,也是中国通讯社的发祥地。本文初步勾画民国时期塔斯社上海分社的创建背景、人员结构及其与时代出版社的渊源等情况,有助于学界了解此一时期苏联的对华宣传政策的特点。

  • 标签: 通讯社 塔斯社上海分社 苏联 新闻传播
  • 简介:日俄战争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积极扩张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影响力。日僧希望享有同西方传教士一样的传教权,向中国传输佛教。中国则对日僧在华传教权采取了谨慎强硬的态度,运用国际法,坚持认为根据条约规定,日僧不享有在华传教权。中日两国在光绪三十年(1904)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之间就传教事,特别是日僧有无在华传教权的条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直到清帝退位(1912)日本也没有取得在华传教权。

  • 标签: 传教权 教案 一体均沾
  • 简介: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的步步推进,采取撤侨政策予以应对,并调兵遣舰,为美侨撤离中国提供帮助。“帕奈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不仅美国侨民,美国在华驻军也被撤走。从撤侨到撤军,这既标志着美国传统武力护侨政策的放弃,也是抗战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的体现。

  • 标签: 在华美侨 亚洲舰队 第十五步兵团 “帕奈号”事件
  • 简介:本刊讯由杭州市西湖国画艺术研究院和华宝斋共同主办的“墨缘书香——顾宏国画邀请展”于近日在全国政协礼堂西南厅华宝斋正式对外展出。

  • 标签: 华宝 国画 艺术研究院 全国政协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