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苏州公园'是苏州第一个现代公园和民国时期最主要的公园。作为新兴城市公共空间,政府和士绅意图以之教化和规训民众,而民众和社团则将其作为展演的舞台。公园作为一个社会活动空间和想象空间,成为民国时期苏州市民体验现代的场所。

  • 标签: 民国 苏州公园 日常生活 现代性
  • 简介:在全球化背景下理解现代化运动,要求对现代,包括对一些重要的我们信以为标准和经典的观念、制度做深入的反思。现代在很多领域中被仅仅理解为物质生存状况的转变,而精神方向和价值涵义问题被严重忽略。全球化有很多成就,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战争威胁更近,贫富差距更大,环境破坏更严重,公共治理则基本上成为空话,伴随着的却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全球化就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在反思的视野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民主制度都被过度绝对化了,因而虚拟欲望和消费主义膨胀,财富在很多情况下被看作一切的动力和唯一价值,从而使文化和精神价值被瓦解。对经济活动的理解要有足够的人文情怀,要注重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资源,可以成为正在成长的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基础,帮助人们从市场主宰经济的困境中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 标签: 现代性 现代化 全球化 市场经济 价值 文化
  • 简介:有位汉学家说过,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理智上选择了西方价值,而在情感上却丢不掉中国的旧传统。钱穆也说自己一生都被困在中西文化的争论之中。陈寅恪说做学问“一方面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话非常正确,可是可操作有多大?我觉得正是这种观念撕裂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感和身份意识。怎样跳出这种文化认同和身份意识的困惑与断裂?

  • 标签: 中西文化 现代性 现代知识分子 文化认同感 身份意识 近代以来
  • 简介: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至辛亥革命(1911)的十年间,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达数千人,其中多数倾向于反清革命。他们出版了许多书报,其中十多种杂志是先后由各省留日同乡会或以各省留日同人名义出版的,内容上也偏重报道各省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并从事...

  • 标签: 鲁迅 现代主义 文化现代性 宗教问题 民间宗教 《摩罗诗力说》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馀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乃至惊叹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纷纷赞叹中国所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中国人依然缺乏的“文明素质”却又往往为世人所诟病,而国人则一方面为中国近年来在硬件建设上的显著进步而感到高兴甚或骄傲,另一方面,又不免要为国家软件建设的滞后和国人“文明素质”的低下感到忧心和痛心。显然,“讲卫生”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不讲卫生”则无疑是国人“文明素质”缺失或低下的重要表现。华人“不讲卫生”这一标识或意象虽然在当今世界颇为流行,不过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一百多年前,随着国门的日渐打开与西方文明、观念的不断引入,就已逐步形成。

  • 标签: “现代性” 卫生建设 “现代” 反思 晚清 中国社会
  • 简介:回族群体心理具有传统现代的双重特性.传统特性构成了回族群体文化心理的内核,现代构成了回族群体文化心理的外壳;传统是回族群体的精神支柱,现代是回族群体适应现实生活的必然选择;传统主要表现在回族的宗教信仰活动之中,现代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和追求知识的过程之中.保持回族文化的特色,关键在于传承其宗教信仰.现代化又是回族发展的必然选择.

  • 标签: 回族 群体心理 传统性 现代性
  • 简介:《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等结构形态。

  • 标签: 《格萨尔》 集体记忆 语境 文本形态 结构形态
  • 简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将改变青年人格形象,塑造“新青年”作为救国和建设新社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新青年”应是一个平等的、理性自主的、意志自由的、有德性的、富有情感的主体,其人格应在自我实现和社会实现中完善,在价值取向上应将实利和重道结合起来,在人生态度上应取进取精神.“新青年”人格理想虽也是真善美和知情意的统一,但已将对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的追求放在主导地位,开始超越传统人格说中理想人格就是对道德人格的追求,向着人格之真和自由之境迈进.因此,“新青年”人格观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人格观的特征,标志着中国现代人格观的诞生.

  • 标签: 陈独秀 新青年 人格精神 传统人格说 现代性
  • 简介:中国城市史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空间维度的重要。但在空间维度之外,时间维度作为不证自明的存在被忽视了。柯必德在其最新力作《天堂与现代之间:建设苏州(1895-1937)》一书中意识到这一点,更加关注苏州城市史研究中的时空维度。他的研究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重视城市空间与地方理论;二是以内发型视角观察苏州的现代转型;三是强调时间的不可或缺,时间观念与现代紧密相关。时空维度构成了探究不同城市历史进程的视角,深化了我们对于近代中国城市的理解,这或许应该成为未来城市史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时空维度 城市史 现代性 苏州
  • 简介: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初期,1853年爆发的上海小刀会起义对上海的城市化、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天地会支派的上海小刀会,具有传统会党特性,同时由于特殊的时代、地域背景,如西方入侵、上海通商、闽粤移民大量进入上海和太平天国运动等因素,上海小刀会及其起义发散着浓厚的现代因素(讲洋文、吃西餐、穿皮鞋现象的背后,是与洋人的特殊关系)。小刀会起义对上海造成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最终使得商业、海关与租界获得飞速发展,上海也得以在现代化轨道上加速前行。传统观点认为,随着商埠开辟,外力入侵,清朝沉沦,这是一出国家悲剧。但从“大历史”角度来看,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随之骤然提速,尽管西方人主观上未必存有善意,且其推动的现代化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探寻的是客观意义,即西方工业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启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 标签: 上海 小刀会 叛乱 现代性
  • 简介:成都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回族聚居城市,在过千万的人口总数中只有大约2万回族,集中居住在武侯区、金牛区、青白江区和都江堰市等地。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成都的回族经历了从聚族而居到散落城市各地的过程,现代社会人口流动的增加,使得外地穆斯林因经商、工作或求学等原因来到成都。这些变化对成都本地穆斯林的传统节日有何影响?论文根据2012年古尔邦节前后在成都土桥清真寺的调查,以近20年成都市的城市发展为背景,试图解答伊斯兰传统节日如何在现代都市中“生存”,探讨现代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如何影响了传统节日的组织,现代商品经济又如何影响了传统节日饮食和服饰的选择。

  • 标签: 古尔邦节 成都回族 现代性 传统节日
  • 简介: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与民族主义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然而,是什么促使人们去想象并成为共同体的呢?格林菲尔德认为民族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舍勒认为怨恨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因此可以说怨恨是民族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民族主义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在早期民族国家的构建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一度走向极端。20世纪后期,民族怨恨与民族主义产生了新特点。要遏制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就要构建多元共存的现代文化,加强民族国家治理,构建稳固的民族国家认同,宽恕历史积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 标签: 现代性 怨恨 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
  • 简介:在近代中国,电影院是一个与都市、政治、文化和战争等相关联的特殊城市公共空间。在晚清以来都市现代化建设和想象乃至构建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它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抗日战争爆发前,其形象特质同现代紧密相连。而抗日战争爆发后,则成为众矢之的。这一变化与时代诉求、拥有话语权的国家和民间精英对它的定位息息相关。

  • 标签: 电影院 娱乐 现代性 爱国
  • 简介:欧战前后,中西方都各自面临着“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但是,因时代的落差,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热衷于以欧洲19世纪的文明为范本,猛烈批判传统文化之时,欧洲人却正致力于反省自己的资本主义文明。其反省现代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并兴,不仅标志着西方现代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变动,而且也给其时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虔诚地追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到认同反省现代、批判资本主义,再到信仰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这一共同的思想进路,既合乎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同时也集中代表和凸显了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思潮变动的鲜明主线。他们最终归向马克思主义,既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善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中国的必然结果。

  • 标签: 陈独秀 李大钊 反省现代性
  • 简介:本文通过对日据时代台湾和朝鲜警察制度及其特征、警察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警察对基层社会渗透能力的比较研究,来更具体地评价两地“殖民现代”形成程度,而且尝试重新研讨解释殖民地朝鲜历史的几个理论架构(包括殖民剥削论、殖民现代化论以及殖民现代论)。本文特别考虑以下三点:第一,对台湾和朝鲜警察制度比较分析,以利凸显两地警察制度形成过程与其特征;第二,将殖民地台湾这个“参照对象”置于围绕朝鲜“殖民现代”而展开的争论中,以助更客观地观察朝鲜的“殖民现代”;第三,为此,用计量方式来集中分析有关警察数量与力量,以做笔者主张的依据。

  • 标签: 台湾地区 朝鲜 “殖民现代性” 警察辅助机关 地方社会规 训权力
  • 简介:本文试图探讨公民社会的内部结构、公民社会道德体系建立的方向和公民社会在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并提供了德国思想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思路。作者把理性分为三个层面,即先验理性、人本主义理性和工具理性,并认为一个社会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道德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以使整个社会运行有一个道德体系的支撑。作者试图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进人本主义的全球化提供一条世界公民社会的思路。

  • 标签: 世界公民 社会道德体系 道德性 黑格尔哲学 现代性 德国人
  • 简介: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既包含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又是现代在世界范围内分裂的表现。这样,就形成了中国人在现代化追求中的乌托邦情结。对资本主义进行判断,消除现代成长中的社会分裂,赋予传统理想现代精神,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制度选择的根据。现代追求与乌托邦精神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张力。

  • 标签: 现代性 现代化 乌托邦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化
  • 简介: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学科的建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方学科forklore的结果.近一个世纪以来,不少学者都介入民间文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之中,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时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学术研究范式,并对民间文学的教学以及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学科现代性 《民间文学教程》
  • 简介:本文通过运用史料查阅、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闽西武平县一个客家村落萧屋的家训及其现代转化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客家萧屋经过几百年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家风家训,凝结了"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耕读为本"的持家方略、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等生活哲学和道德智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需要继续弘扬和继承传统的优良家庭美德和家风家训,也需要进一步推动其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

  • 标签: 客家 家训 现代性转化 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