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金属铜的生产贸易,是清代全国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考察了清代中期汉口铜材市场的来源、规模、价格、用途等情况,尤其着重分析了1766—1779年间汉口的铜业危机。从研究可知,汉口商铜规模在乾隆朝中期已经达到了每年100万乃至200万斤以上,除部分供应政府铸币外,用途主要还是民间铜器加工业。其来源主要是云南私铜,这说明云南私铜的规模很大。非法的私铜从云南来到汉口,变成了合法的汉铜,这表明商铜的存在有助于钱法的顺畅流通。汉铜市场的存在和发展,表明了当时全国统一的商铜市场的存在和规模,也说明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自由的全国性金属市场的需求。
简介:铜殿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独特的一类建筑,其主体部分全部仿照木构建筑的形式,用铜合金分件铸造装配而成。泰山'天仙金阙'原在岱顶碧霞元君祠内,竣工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后移置山下岱庙内,是我国现存6座铜殿中的一例。本文运用考古学和建筑史学的方法对'天仙金阙'铜殿进行了建筑测绘和文献考证,在此基础上对'天仙金阙'铜殿的沿革、结构、构造进行了研究,对其自身的铭文进行了尝试解读,对铜殿铸造的工艺也作了简要述略。本文最后对'天仙金阙'出现的历史渊源作了简要考述,认为其创意来自武当山金殿,同时也是对铜殿有所偏好的慈圣太后(万历皇帝之母后)直接资助的产物。
简介:中国货币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它的发展很少受到外来影响,长期保持着汉民族体系的独有特色,深受世界各地古钱研究者及收藏鉴赏家的推崇和喜爱。中国货币起源于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夏之前的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自给尚难维持,互通有无的交换业没有开始。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社会分工日趋明显,生产力大有提高,产品的交换日见频繁,而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阻碍了远距离和品种日益繁复的交换业的发展,于是通过一种等价物作媒介的间接交换逐渐萌生,这就是钱币的起源。同世界其他文明古国一样,中国最早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是海贝。对于广大的内陆区
简介:<正>《孔丛子》乃世代通行之书,至今无人为之系统整理.唯清道光间金山钱熙祚为之校勘,文句多有改动,然可商榷者仍多.今读《孔丛子》所得数条,书录于案,以就教于方家.《嘉言篇》:“苌肱语刘文公曰:‘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其状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然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抑亦圣人之兴者乎?’”“履”,明钟惺评本作“礼”.按:“躬履”于此无意,当从钟惺本作“躬礼”.“躬礼”谓躬身施礼,犹言敬也.《旧唐书·曹华传》:“华令吏曰:‘邹、鲁,儒者之乡,不宜忘于礼义.’乃躬礼儒士,习俎豆之容,春秋释奠于孔庙,立学讲经,儒冠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