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接到《人物》杂志的采访邀约前就已耳闻这本杂志,是以刊载名人传记和当代高端人物报道为主,也是国内创办最早的人物传记类刊物。很荣幸能收到《人物》杂志的邀请。
简介:水文工作者管水,将可可西里的水情变化尽收眼底,他们被称为闪光的“锚座”,牢牢定格在无人区江河两岸。
简介:剑川石钟山石窟石钟寺区第8号窟,座落在石钟寺后一垛巨大的石崖右端,背靠东南,面向西北,开凿面积约9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由大小不等之9个小龛组成,分别雕有佛、菩萨、天王造像。在上层4龛正中显目处,增长天王、持国天王两龛造像之间,有一稍大之拱门形龛洞,龛洞高0.9米,宽0.6米,深0.65米。龛洞内壁两侧平底上,阴线刻两铺佛、菩萨、侍从造像。龛洞迎面正中须弥座之莲台上,雕一高0.42米之锥状物,中间刻一凹槽.酷似女性生殖器之外阴.
简介:《儿女英雄传》汉语中穿插出现的满语属于作家写作过程中的语码转换策略,而这种策略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文康旗人身份及其对满语的态度、创作动机等深刻影响了写作过程中的满语转换,并通过满语转换助力建构小说主人公的旗人身份。
简介: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消息.年内.中国网民数量达6.04亿,手机网民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78.5%。手机、平板电脑已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近两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很多人习惯的阅读移动终端。
简介:本文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辨释见於《佛祖统纪》之《夷坚志》明教纪事,认为该纪事虽不见今本《夷坚志》,但大体应出自《夷坚志》作者洪迈之手笔;并就该纪事中有关明教的称谓,教主之名讳,信徒之服色,该教对道教之依托,教徒的习俗等,一一加以辨释,甄别其真伪,界定其与实际的距离。
简介:“画以流美遍天下笔以传情盖世华”——这是广西著名书法家李雁赠予好友陈以忠的挽联,它精辟地评价画家陈以忠的一生艺术水平及成就。陈以忠擅绘国画人物画,在广西以至国内外皆负有盛名。他祖籍广东化州市,1940年4月生于广西靖西,后在南宁市长大。1964年7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曾师从岭南画派高手黄独峰教授、广西著名画家朱培钧教授和马万里等人,因而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
简介:本文利用各种历史数据与史料相互佐证,并结合一定的统计方法,逐一估算了19世纪中叶全国煤、铁矿石、生铁、钢、金、银、铜、铅、锌、锡、水银、朱砂、雄黄、硫磺与硝15种矿产品的产量。
简介:
简介:<正>清代学者王鸣盛曾遍校十七史,今初步统计,其《十七史商榷》保留的校例约有千条之多.笔者为此曾探讨过《商榷》中校勘系统的整体结构问题.但接下来产生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大量的校例,其具体得失究竟如何呢?由于材料和技术的原因,这很难予以精确的回答.但在建国后的正史校点活动中,《商榷》曾是参考书之一,因此本文的例测即以《商榷》跟校点本对照,并以此为基准,进一步举例对《商榷》校史的得失作一简略的分析评议.
叠码仔的赌局
测水,在长江之源
“阿姎白”:白族“母性文化”符码
《儿女英雄传》语码转换与旗人身份建构
浅谈二维码在年鉴出版工作上的应用
《夷堅志》明教紀事史料價值辨釋
画穷神变测幽微——忆人物画家陈以忠馆员
19世纪中叶中国矿业生产的估值研究
论再就业统计中的缺失值──对隐性就业的社会学透视
《十七史商榷》校史得失例测——兼略议廿四史校点本的漏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