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二七”大罢工80周年前夕,笔者特地参观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在旧址的陈列展览中,看到在惨案发生的当晚,罢工委员会曾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忍痛复工的决定。但是开会地点不详。事后查阅有关书籍,得到的答案也口径不一。为此,笔者进行了研究考证,力求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 标签: “二七”大罢工 京汉铁路总工会 法租界 熊晋槐
  • 简介:兴献王是明宪宗之子、明世宗之父,特殊的身份,使其成为研究明代藩王问题的很好样本。兴献王在就藩时,拒绝了不满意的就藩地点,求得湖广安陆州作为自己的就藩之地,并获得丰厚的藩产。根据兴献王这一个案,再结合明代其他藩王的史实,可以看出,明永乐以后,藩王拥有选择就藩地点的自主权。这一自主权是造成全国藩府不均衡分布的重要原因。兴献王将钦赐藩产及其管理权与就藩地点结合在一起,使藩产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从兴献王的例子,亦可窥见因藩产数量、管理权、管理程度上的差异所导致的明代各藩财产极不均衡的状况。

  • 标签: 明代藩王 就藩地点 兴献王 安陆州
  • 简介:通过官方史书上关于唐代皇帝的出生、即位和死亡地点的记载,通过比对和考释,从空间位置的角度对相关的唐代政治沿革及宫室制度变化进行分析,对于诸如太极殿与大明宫之作用、皇权对于太子诸王的压制等方面做出解释。

  • 标签: 地点 唐代皇帝 官书记载 政治史
  • 简介:乌鲁木齐是清朝和中亚哈萨克汗国之间最早的贸易地点。清廷选择乌鲁木齐作为贸易地点的决策过程分为初期决议和二次决策两个阶段。初期决议基于乌鲁木齐屯田、距离吐鲁番较近这两个因素,将贸易地点定在乌鲁木齐。二次决策是指在权衡改变原定贸易地点的代价之后,强化了初期决议的结果。乌鲁木齐屯田对选择贸易地点的影响最大,基于新疆开发战略背景下的乌鲁木齐屯田所需耕畜的缺乏,是乌鲁木齐屯田能够决定贸易地点所在的直接原因。当乌鲁木齐作为清廷向伊犁进发的战略跳板地位实现后,再加上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开辟了与哈萨克的新的贸易地点,乌鲁木齐的清哈贸易便被取消了。

  • 标签: 清朝 哈萨克 乌鲁木齐 贸易地点 屯田 战略
  • 简介:民国年间是中国从封建传统旧教育向现代新教育过渡的时代。在教育界,新旧并存。其中一些遗老守旧,全然不知世界大势与世界知识;少数新进崇洋,竟然忘却中华古典文化。二者相互矛盾与攻击,曾闹出许多笑话。今试举考试趣闻数则,可见一斑。一次,某政府机关出题考试全部公职人员。出的作文考题是《项羽拿破仑论》,目的是要考生们将中外这两位军事家进行比较论述。但参加考试的职员中一些冬烘头脑的守旧学究们,一辈子只是埋头读“四书”“五经”、子曰诗云,再加上《史记》、《汉书》等。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熟透,却对中国以外的知识一无所知。这次他们见了考题,只知道项羽是中国古代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人物,却不知道拿破仑是一个人

  • 标签: 对对子 中国古典文化 考试 拿破仑 蒋介石 公职人员
  • 简介:本文探讨了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两部会盟的召集人、地点和目的等问题,指出《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法典》的序文、《咱雅班第达传》和清代档案史籍提供的信息证明,喀尔喀部扎萨克图汗召集了这次会盟,是在其领地内举行的,会盟的主要目的是抵御来自清朝的军事威胁。

  • 标签: 喀尔喀 会盟 地点 卫拉特法典 清代档案 军事威胁
  • 简介:导言近年来,人类学范围内的城市研究逐渐兴盛,尤其在城镇化浪潮之下,有关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不过,相较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城镇化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

  • 标签: 城镇化进程 文化格局 区位学 人文 历史 地点
  • 简介: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考试院曾大张旗鼓地举行过多次高等考试,其中正规的就有1931年的第一届、1933年的第二届、1935年的第三届、1936年的第四届及1939年的第五届。前四届地点都在南京,第五届在重庆。

  • 标签: 高等考试 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 考试院
  • 简介:<正>陈垣老师的一生,主要是读书、教书、著书。他生于清末,卒于新中国建立后第二十三年。经历过封建王朝、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国民党统治。他的一生,正处在中国动荡不安、急剧变革的时代。自幼幻想过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学过西医,参加过旧民主主义革命,追求祖国独立富强,而自己却总是在君主专政、国土沦丧、战争频仍、国弱民贫之中。但是,他终于有幸,在年近七十岁的时候,迎来了旧中国的解放,见到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是他晚年的极大快慰。他是靠自学成材、靠勤奋读书的,他热爱祖国,重视人才,珍惜典籍,宣传祖国文化,平生不附依权贵,不靠人际关系,不慕虚荣,不求名利,耿介无私,正直做人。

  • 标签: 陈垣 科举考试 新中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 祖国文化 八股文
  • 简介:1930年1月5日,国民政府考试院正式成立。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职掌国家机关人员之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级奉、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宜。其具体事宜由分设的考选委员会和铨叙部办理。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1943年以前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从

  • 标签: 国民政府 考试院 砖混结构 戴季陶 武庙 琉璃瓦
  • 简介:历史悠久的法国法律教育在不断的实践中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术规范体系。为了让学生早日掌握这种学术规范,法国大学设立了多元的、灵活的、开放的考试方式,例如法律论文、评论文、案例、案例分析、口语考试等。通过这些不同的考试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术研究能力,训练他们今后作为司法官(magistrat)的思考方式,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钻研能力,逐步树立起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新思维。下文将详细介绍几种考试方法的具体情况

  • 标签: 考试方法 研究能力 实践能力 学术规范 法国 法律专业
  • 简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国民政府考试院,环境幽静、布局严谨,具有政权机关的气势和威严。该建筑群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南京 考试院
  • 简介: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元代政权,在科举取士制度方面有其相异于前朝的显著特点。然就总体而言,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中落期。受其影响,广西区域科举考试发展缓慢,取额甚为有限,及第人物极少,士子仕途亦不彰显,此与当朝的民族统治政策和广西区域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不无关系。

  • 标签: 科举考试 广西区 元代 社会原因 科举取士制度 社会发展史
  • 简介: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15日的《中央日报》上,刊登了一则“高等考试今晨开始举行”的新闻。这是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第一届高等考试,曾经轰动一时。从这条旧闻中,我们得以一窥当年的考试盛事。

  • 标签: 高等考试 民国 《中央日报》 南京国民政府 1931年
  • 简介:康熙年间清廷统一台湾后即在台开科取士,其中童试在台湾举行,乡会试在内地举行.地方官为台地民众呼吁实施科举考试,为台湾士人申请保障名额,为台湾考生设立考棚试馆,为台湾士子编选考试范文,还亲自主持科举考试,并严厉打击考试舞弊等.这表明地方官在清代台湾科举考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标签: 台湾 科举考试 地方官
  • 简介:为了确保招生考试的公平公开性,务必健全完善招生考试管理机制,这项措施能够大力推动招生考试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招生考试管理工作效率.笔者对目前招生考试的管理工作机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做出相关的措施.

  • 标签: 招生考试 体制改革 管理工作机制
  • 简介:《太平广记》对于崔圆在福唐观进行科举考试的记载,为闻一多援引入杜诗研究中。但也有学者对在宗教场所进行科举考试提出怀疑。本文对崔圆故事做了重新的解读,并结合“册府元龟》的记载、唐代科举考试制度和道教在唐代的发展等因素,认为唐代科举考试的确曾在寺观举行。但是,《太平广记》记载崔圆在福唐观的考试,并非如闻一多等先生所分析的,是与杜甫同场参加的进士省试,而是以招收“非常人才”为目的的制举考试

  • 标签: 唐代科举 道教 福唐观
  • 简介:中国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房列曙我国考试制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现今世界通行的考试制度是中国发明的。《大英百科全书》在介绍考试制度时道:“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公元前115年),及定期举行的考试(公元202年)。”尽...

  • 标签: 考试制度 世界文明 文官制度 文官考试制度 公务员考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简介:郑骞教授的《辛稼轩与韩侂胄》一文,曾发表于1948年的《再生月刊》上,当是他去台湾之前,任职于上海暨南大学时所作。可惜我于其时未得看到。1991年夏,台湾大学的一位友人从郑先生的《景午丛编》中抽印了这篇文章和《辛稼轩的一首》惠赠与我,

  • 标签: 辛稼轩 稼轩词 立春日 韩侂胄 作年 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