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很多杭州人也许不知道,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的陈三立安息地就在九溪牌坊山。据郑逸梅《艺林散记》记载,19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邀请中国代表参加。当时派了两位代表:一是胡适之,代表新文学,一是陈三立,代表旧文学。但当时陈三立已经84岁高龄,最终没有成行。作为中国旧文学的代表者,陈三立显然是无愧的,但与他代表的这个“旧”字相反,他其实是一个颇具创新思想的人。
简介:《贵州文史丛刊》2012年第1期刊发陈德远先生《挽王天培联不是刘莘园先生所作》一文中,认为《辛亥革命老人刘莘园遗稿》(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关于挽王天培:"功在定黔、罪在定黔、乱世为人真不昜;朝言革命、暮言革命、先生结局竟如斯"一联,非刘莘园所作。认定为陈廷棻先生撰。我们认为陈德远先生所论是错的,陈廷棻根本不了解刘莘园与王天培交情演变,不了解刘、王之间既有长期的同学情谊,又有较多的恩怨,还有对黔省政局的不同看法。陈廷棻不可能写出如上述的挽联。
简介:文章从新史观、新方法、新资料、新发现四个方面对根敦群培和恰白·次旦平措两位著名学者的吐蕃史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历程和治学方法,肯定了两位学者在吐蕃史研究,乃至藏学研究领域中做出的巨大学术贡献。
简介:纪念Ν.Ν.鲍培教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鲍培(NikolaiNikolaewitschPoppe),1897年8月8日出生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其父尼古拉·厄迪温·鲍培(1870~1913),当时担任俄罗斯帝国天津领事馆的秘书。1991年7月8日,N....
简介:一位烈士的女儿,三次与毛主席的近距离接触,其中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土壤中弥漫,胜负又将如何?母亲毛秉琴让我代她给毛主席与信陈文新院士是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的重量级人物之一。在她的手中掌握有全世界最大的根瘤菌资
简介:1927年4月-8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在江苏、山东战场上,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第十军军长王天培虽率部冲锋在前,战功显著,终因反攻徐州失利,蒋介石迁怒于王;王一度骄傲,为李宗仁、白崇禧所不满;王与何应钦、朱绍良的历史宿怨等被害于杭州。
简介:汉中行中原逐鹿射天狼,失意蹉跎暗自伤.路阻寒溪心忐忑,坛临褒谷气昂扬.奇谋巧计收秦栈,铁戟金戈困霸王.可叹残碑哀亱月,河山带砺看张良.齐天乐·留侯庙紫山南麓柴关岭,真元气凝幽径.黛瓦碑亭,青砖祖殿,玉案檀香铜鼎.钟呼鼓应.看鹤舞丹庭,木兰花盛.雾起风生,纵横争斗有谁胜?
简介:道光年间,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关天培曾在松江府任川沙营参将,但是关于关天培在上海任职时期的具体活动,在新老方志中均付之阙如。道光六年(1826年)的漕粮海运是清代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潲粮海运,参与海运的上海沙船就行千余艘之多,关天培等押运委员随沙船队伍北上参与护航,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主要此次海运的文献为主要依据,以关天培参与的漕粮押运为主要线索,梳理出关天培在漕粮海运活动中的主要事实以及他作出的贡献。
简介:向培良,湖南黔阳人,生于1905年,死于1959年,是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美术家和翻译家。他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北伐时期,曾经担任过武汉政府的机关报《革命军日报》的副刊编辑。宁汉合流以后,他来到上海,和戴望舒合作编辑过《青春月刊》。1936年经潘公展介绍,主办过上海大戏院,
简介:根敦群培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多数已经翻译成其他文字。根敦群培著作的汉译数量也相当可观,但仍有部分高质量的文章未见翻译。本文选译的《我从塔尔寺到拉萨的旅程》《地球是圆的还是平的》《欧洲的科学和理性》《欧洲殖民主义的侵略性和残酷性》等4篇文章皆为作者新译,在此刊出,以飨读者。
简介: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片片的灰色。乡河的雨.使这种灰有了草腥抑或是土腥的味觉。雨一阵阵地过.灰色的屋瓦也就被一片片地鳞次打湿,那些瓦起伏错落,一波波地构成了柔和妙曼的壮观。
简介:~~
简介:现代藏学史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大师更敦群培.博学多才,著述甚丰,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抻财富。本书便是从他众多著作中精选出《智游列国漫记》、《白史》、《论喜马拉雅山》、《印度诸圣地旅游纪实》共1篇论著.翻译编辑而成的。译者格桑曲批,译稿由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副教授周季文校阅。
简介:人类对地方文献价值及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学术研究新见迭出。因此,对地方文献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的探索借鉴必然也会有所进展。国内个别图书馆尝试开展口述历史和拍摄记录的工作,活化和丰富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弥补了已有文献的欠缺和不足。
简介:滇中与滇南交界处的石屏彝族,自称尼苏,他称花腰。花腰彝聚居的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一带,自古沿袭“德培好”习俗,“德培好”是彝语,意为“培养好的道德风尚”。它是“咪嘎好”的最高形式,“咪嘎好”是一年一次,“德培好”则12年一次(马年正月第一个马13举行)。解放50多年,只举行过3次“德培好”。第一次属民间性质,时为1954年;
简介:冯培澜,又名陈闲,广西博白县博白镇柯木村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作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职业革命者,他致力于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一生追求进步。
简介:<正>峰峦叠翠的湖北省当阳县的西北部山区,有一条长2.7公里的山沟,因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此居住过,后人便称其为杜甫沟。1899年10月的一天,杜甫沟一王姓家庭生子添丁,这家男主人王作相曾读过几年私塾,也算是个知识分子,左思右想,便给儿子取名为王培灵,希望借诗圣的灵气培养出一个有
简介:闽西连城县培田村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客家古民居群落。这个山村全部是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民间把它比喻为中国南方的“民间故宫”。
陈新立:远眺心灵的风景
陈三立的新与旧
谈辛亥革命老人刘莘园挽王天培联——兼与陈德远先生商榷
根敦群培与恰白·次旦平措的吐蕃史研究——新史观、新方法、新资料、新发现
纪念Ν.Ν.鲍培教授
红色记忆——访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陈文新
王天培死因探析
李宗培(七首)
关天培护航漕粮海运
向培良导演《秦博士》
根敦群培著作选译
被雨淋湿的培田
根敦群培研究索引
《更敦群培文集精要》
不囿陈例 再辟新径——试论地方文献自主生成的两种方法
石屏彝族尼苏“德培好”
冯培澜:丹心可鉴照汗青
王培灵的传奇人生
根敦群培年谱(1903—1951)
连城培田村的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