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正>先父程树德教授,字郁庭,福建闽侯人,1877年生,1944年卒。清末翰林,不肯居官,公费留学日本,学习法律。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七七事变后,隐居著述,贫病交加而终。先父10岁丧母,孤苦无依;但少年有志,勤奋自学,甚而通宵达旦。熟读经史,博览群书。中年致力于教学、科研工作,所任课程有“中国法制史”,“比较宪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等科目,并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孜孜写作。晚年不事教学,

  • 标签: 七七事变 科研工作 教授 留学日本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 简介:(一)一部集大成的煌煌巨著——对李白作品全方位的阐释詹锳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评》(以下简称《评》)一书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目,也是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工作重点项目。全书繁体竖排,三百四十万字,近五千页,煌煌八大本,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李白、杜甫被称为中国诗史上的'双子星座',但前人与近人对李白诗文注释的成就远远

  • 标签: 全集校注 李白全集 校注汇
  • 简介:僧祐《经呗导师》之“经呗”,反映了六朝时期中土佛教音乐由草创至发展的过程。早期制呗的歌辞皆翻译佛经中现成的偈颂,与之配合的音乐则可能是经由西域传来的印度佛教音乐。永明年间,文宣王萧子良等人用汉语诗体写成的赞颂,极可能吸收了世俗音乐的内容,从而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音乐及文学发展的新纪元。

  • 标签: 经呗导师集 梵呗 六朝佛教音乐及文学
  • 简介:《敦煌马圈湾汉简》在文字的释读上,较以前的研究精进许多;但依然存在一些释读难度大、难以隶定的未字,整理者往往以"□"代之。综合草书、碑刻、敦煌等各种材料,有些未字可以正确释读。此仅选取字形清晰完整的未字5例进行讨论:简122的"单□食"、简166"□食马"、简102的"送食□常"、简493的"扜迫□达"、简495的"□阳亭",分别当为"单糧食"、"給食马"、"送食違常"、"扜迫倉达"、"害阳亭"。

  • 标签: 《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 未释字 疑难字
  • 简介:顾炎武的《日知录》作为一部著名的笔记体学术著作,成为许多学者的必备书籍。本文以岳麓书社(长沙)1994年整理出版的《日知录》点校本中《姓》、《氏族》二篇为例,就其标点、刊印可商榷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

  • 标签: 标点本 点校本 《日知录》 日知录集释 校点本 《水经注》
  • 简介:(唐五代书仪研究》内(敦煌写本书仪中所见的唐代婚丧礼俗》徵引斯1725号写本书仪有云:“妇人亲迎入室,即是与夫党相识。若有吉凶觐间,日即作书也。近代之人多不亲迎入室,即是遂就妇家成礼,累积寒暑,不向夫家。或逢诞育男女,非止一二。道途或远,不可日别[?]通参舅姑,其有吉凶,理须书疏。

  • 标签: “别” 敦煌写本 书仪 唐五代 亲迎 吉凶
  • 简介:先秦典籍内常见'尸',如何确解,联系到对古籍性质、内涵或训的把握和理解,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山海经》内颇多'尸'。若女尸(《中山经》),女丑之尸,(《海外西经》)窫窳之尸(《海内西经》),奢比之尸(《海外东经》),贰负之尸、据比之尸、王子夜之尸(《海内北经》),祖状之尸(《大荒南经》,相顾之尸(《海内经》),等等。袁珂说:'《山海经》所谓‘尸’者,大都遭杀戳以后之景象'(《山海

  • 标签: 海内北经 大荒南经 先秦典籍 贰负 窫窳 奢比
  • 简介:<正>《说文》:“秌、禾穀孰也,从禾(龜火)省声,?籀文不省。”又《说文》:“(龜火)、灼龜不兆也,从龜从火。《春秋传》曰,龜(龜火)不兆,读若焦。”段注:“从《韵会》,此会意也。”按段说非是。《说文系传》:“(龜火)从火龜声。”宋保《谐声补逸》:“(龜灬)

  • 标签: 《说文》 《春秋传》 籀文 谐声 省声 段注
  • 简介:《说文·玄部》:“定,碍不行也。从玄,引而止之也。玄者,如吏马之鼻。从∩,此与牵同意。《诗》曰:‘载定其尾。””‘碍不行也。”段玉裁注:“《释言》云:‘定,跆也。’《豳风》毛传同。(足部》:‘踬,跆也。’‘跆,踬也。’以《大学》‘健’亦作‘惯’推之,

  • 标签: 《释言》 《大学》 《诗》 段玉裁 说文
  • 简介:宋范成大有一首《白云泉》诗,全文如下:“龙头高啄嗽飞流,玉醴甘浑乳气浮。扪腹煮泉烹闘胯,真成骑鹤上扬州。”此诗前两句描写白云泉的外形、水质,后两句想象饮用此泉水的感受,唯独“烹闘胯”一语颇为费解,故《范石湖》书末校记曰:“‘胯’,(清)黄(昌衢)刻本作‘勝’,是。”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理由有二:一、从版本的角度来看,在范成大诗集现存的几个明抄本以及作为整理本底本的清顾氏爱汝堂刻本均作“胯”,

  • 标签: 《范石湖集》 范成大 明抄本 诗集 刻本 感受
  • 简介:本文以务实的态度,对'美国梦'进行了具体、系统而又严谨的考察;指出它在意识形态属性上应归为'社会理想',而有别于纯粹的属于生理现象和过程的梦幻;它首先是移民的梦、个人的梦,但在北美反英革命中随着《独立宣言》(1776)的发表而上升为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宣言》也因引入'人人生而平等'并因而拥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之权'而成为'美国梦的宪章',而'美国梦'也随之演变成为'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理想,因为它赋予该民族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点;'美国梦'比流行已久的'自由''民主'更具普罗与生命色彩,但又不排斥此类概念。

  • 标签: 意识形态属性 《独立宣言》 移民社会 亚当斯 American Dream 英属北美殖民地
  • 简介:有一个成语叫“亦步亦趋”,其中“步”就是两腿交互向前稳健而行的意思,而“趋”则是向前小步快行的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这其中的三个“亦”字相当于副词“也”,但“也”并不是“亦”字的造字本义。

  • 标签: 副词“也” “亦”字 “趋” 成语 意思 本义
  • 简介:自《出三藏记》卷十三记支谦“制《赞菩萨连句梵叹》三契”始,梵叹即称“契”。此处“契”字何义?或解释为“犹部或篇”(如《汉语大词典》),或解释为“章”(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这种解释在语意语法上固然不错,但考察“契”字的词义,除了佛教史籍在谈到“梵叹”时用“契”作量词外,在其他古代典籍中尚没有相似的用例。《汉语大字典》未收量词的义项似乎不无道理。契字的本义可能是“刻”;又为券证、文书,此后又有引申义“要约”“相合”等。虽然“文书”之义可能派生出“篇”“章”的量词之义,但缺乏其他用例予以佐证。“契”的这个用例也有可能是出自梵语的音译,然而同样也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收录了几个契的用例,其中在《佛说鸯掘摩经》中有“一契”一词,与我们所说的用例最为相似,但慧琳仍然解释作“券”。由此可见,梵叹独称“契”,甚有讨论的必要。

  • 标签: 梵呗 “声” 《高僧传》 《汉语大词典》 《出三藏记集》 两晋南北朝
  • 简介:金文与秦汉文字中的“厩”字,多年前就已被正确释出,但一些早已被纠正的法,至今仍被部分学者所沿用。因此,在前辈学者已有考释的基础上,本文重新对从西周金文至秦汉文字中的“质”字进行梳理,指出“厩”的意见是正确的。

  • 标签: 金文 秦汉文字
  • 简介:回族谚语约定俗成,具有深刻的内涵与闪光的哲理,长期在回族社会生活中广泛流传,对于塑造回回民族的心理素质,曾产生不小的作用。时至今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实生活中仍具一定生命力,不失为回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回族谚语 约定俗成 中国特色
  • 简介:战国“右骑将”玺刘钊《古玺汇编》0048号著录的是一方官玺(见附图1)。玺面为小正方形,朱文,笔划纤细,具有典形的三晋官玺风格。《古玺汇编》对这方玺玺文所作的释文是"右(将)司马"。我们认为这一释文是有问题的。下面试加以论证。首先是战国文字中"司"...

  • 标签: 《史记》 古文字研究 战国文字 形声字 包山楚简 博士学位论文
  • 简介:诏令就是历代皇帝的文书、文告,包括诏、令、敕、制、御札、国书等。因为诏令都是最高统治者所发布的,其内容多关系到国计民生,因而多是第一手的珍贵史料,对研究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历代诏令的汇编,主要有宋人宋敏求所编《唐大诏令》及宋代所汇集的北宋一朝的《宋大诏令》。今人董克昌先生主编有《大金诏令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一书,从各种史书中辑得金代诏令490条,约15万字,对研究金源一代的历史有着重要价值。笔者在学习金史的过程中,发现该书还有一些遗漏,故仿照该书的体例,辑录诏令原文,加以注释,作补遗如下。

  • 标签: 《大金诏令释注》 诏令 皇帝 文书 文告 历史价值
  • 简介:甲骨文有如下之字:学界一般作“秉持”之“秉”,如新近出版的《新甲骨文编》《甲骨文字编》皆将这两个形体置於“秉”字头下①,可见一斑。然甲骨文“秉”字常见,作如下之形:

  • 标签: 甲骨文字 “采”字 字形 偏旁
  • 简介:静安先生之为学,倡行“二重证据法”,即据出土地下之文物以证传世之古籍。余幸生於静安先之後,见新出土於地下之战国及秦汉简牍帛书者日夥,以楚简帛书文字言,先则有河南信阳市楚墓竹简,有湖南长沙市战国楚墓帛书,後则有湖北江陵市望山楚墓竹简、天星观楚墓竹简、九店楚墓竹简、包山楚墓竹简及荆门市郭店楚墓竹简等;秦简牍有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四川青川木牍等;汉简帛书极为丰富,仅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就有数十种之多,後复有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安徽阜阳汉墓竹简、山东银雀山汉墓竹简、甘肃武威汉简等。

  • 标签: 中国 文学研究 《楚辞》 简帛 历史考证
  • 简介:《左传·僖公四年》中"南至穆陵"之"穆陵",既不在齐境内,也不在楚境内,而应在越国南部,可能就是会稽山中的"永穆陵"。

  • 标签: 《左传》 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