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河北省馆陶县地处古黄河之滨,据旧志记载:从东周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黄河在宿胥口改道经馆陶,从天津以北入海开始,曾先后九次在馆陶决口改道。每次决口改道,都给全县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可以说,馆陶人民在历史上曾饱受黄河之苦。在馆陶籍的名人中,有一位与黄河结下不解之缘,对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他就是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式人物,被人们称为“一代河官”、“名副其实的大禹传人”的王化云同志。他是黄河之子,他以平生的才智经历回报了黄河。笔者曾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40多年,并曾主持编纂《黄河志》工作,对长期担任黄委会主任的王化云同志的治黄业
简介:“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在古代诗人的心目中,黄河的伟大与非凡是可与至高的上天相提并论的。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历代名士、诗家咏叹的对象,流传至今的“黄河古诗”不计其数。尽管由于古代交通条件和诗人活动范围所限,黄河古诗多是描写黄河中下游的情景,很少涉及中上游的状况,但总的看来,这些古诗在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更堪称珍贵的史料,它们以特有的艺术语言向今人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古代黄河画卷。在黄河古诗中,描写最多的是黄河那壮阔宏大等明显的气势特征,这些天然的景象极大地冲击着诗人的视觉。听觉感官,进而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引发了一系列的震撼与联想。1.浩荡难测。唐代诗人高适《自淇涉黄
简介:豫晋峡谷,系指三门峡至孟津段,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太行山及熊耳山之间的黄河最后一段峡谷,是黄河最为险峻的一段。这里,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先后发现丰富的黄河漕运遗迹,包括豫晋峡谷东部出口的八里胡同栈道、山西平陆、夏县、垣曲三县黄河北岸的漕运遗迹、三门峡漕运栈道及周边与漕运有关的遗存、新安盐东关防、仓储建筑遗址等。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石刻题记的发现,可知黄河航运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北宋,黄河漕运一直发挥着维系封建王朝统治的水上生命线的作用。同时,作为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黄河漕运遗迹还忠实地记录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和智慧,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的发展演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