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同治”,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图1)的年号。其实,他即位之初是以“祺祥”为年号的,并以此铸过“祺祥钱”,但未及流通就被“同治钱”取而代之了。其原因为何故呢?
简介:2005年春,笔者在沪上收到两枚宝台局同治通宝小平钱。第一枚(图1),径18.9mm,穿7.9mm,厚0.8mm,重1.35g,黄铜质,双点角头通。其二(图2),径19.1mm,穿6mm,厚0.8mm,重1.3g,黄铜质,传世古包浆,单点平头通,有磨损痕迹,与《简明钱币辞典》所载基本一致。比较两钱的满文,可以认定非同一版别。
简介:同治初年,为了解决成丰年间钱制紊乱问题,户部特铸一批同治重宝背当十标准钱,颁发各省,照式铸行,此即部颁样钱。其制作精美,形制雷同,钱文如出一人之手。计有宝泉、宝源、宝直、宝晋等18种。对此,各种钱谱中均有记载。
简介:部颁样钱向为收藏界所重。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的标准钱样,以供各省铸行时对照之用,故稀少名贵。笔者所介绍的两枚,一枚是同治通宝宝陕局小平样钱,另一枚是同治通宝宝福局小平样钱。
简介:最近,本人集得同治通宝小平钱一枚,其直径24.4mm,穿4.8mm,厚1.4mm,重4.1g。之所以称之为“稀见”,乃因其背满文重文,呈双“宝直”局,且互为垂直排列。该币铜质精细,制造精整规矩,文字清晰高挺,字口深峻,整个钱体里层为赤色厚包浆,外层为较薄的褐色包浆。经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材料成分分析,结论是:铜95.1%,锡2.58%,锌1.41%,铅0.68%,其它为杂质,材质青铜。钱体表面自然流通磨损明显,属正用品无疑。
简介:宝河局同治通宝背“伍年”雕刻银样乃是一枚奇品(彩页4):①它不符合清代钱法规定的祖制;②早期开国制钱钱径一般不超过28mm,此钱36.5mm;③除新疆外,其它钱局铸钱从无纪年。同治五年(1866),穆宗载淳年仅6岁,不能亲政,慈禧太后一手遮天,垂帘听政。想必是河南主省大臣乘机逢迎,创此“伍年”银样邀宠。
简介:同治初年,新疆伊犁府的宝伊局即鼓铸同治年号钱,目前已发现有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当十和同治重宝四的部颁样钱,黄铜质。实际上,宝伊局并未鼓铸同治通宝小平和同治重宝当十大钱,仅仅开铸当四钱,这与咸丰重宝当四钱
简介:在传世的清代古钱之中,同治吉语钱系列尤为精彩纷呈,其中大多铜质精好、铸工精美。或背单字、双字、四字组合成套;或有单枚、双联、三联、四联等多种形式。或铸有篆书福寿、楷书福寿、福福、寿寿、辛未福寿、天下太平、联生贵子等吉语文字。这些钱文书体端庄,制作工艺精美,大小整齐划一的同治吉语钱系列,一般多误为是清代晚期的宫廷庆典钱类。经过川地泉友的归纳和考证,根据此类钱币实物常常成批地见于四川,而其它地方则少有发现的特点,
简介:笔者藏有一枚传世金黄色包浆的同治重宝当四部颁样钱,径3.2mm,重13.2g。钱体较光洁,面背外郭内字边深,币文清晰饱满、精美。在同治铜钱中,当四钱币不多见,
漫话同治钱的由来
宝台局同治通宝探析
试说同治重宝部颁样钱
介绍两枚同治通宝样钱
一枚稀见的同治通宝
宝河局同治伍年银样略述
宝伊局同治重宝当四钱
同治通宝吉语钱——兼论清代川铸套子钱系列
我有一枚同治宝伊局当四部颁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