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以《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为例,借鉴“传播学派”、“历史地理学派”等理论与方法,考察其在汉字文化圈的传布与相关问题。盖以此虽属伪经,然宋以后传本不少.西夏、辽、金乃至朝鲜、日本、越南均保存有许多版本,甚至还有回鹘文本的保存。考察,我们发现其流行阶段与传播路线呈现:唐宋时期,以西北为主,从唐代敦煌写本,西夏、辽的刻本,金的石刻幢,到南宋的雕版印刷为一阶段;明代大量刻本印行普及,并透过传输,进入东北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越南,为东亚汉字文化圈接受而有翻刻、谚解,此为另一阶段。

  • 标签: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 敦煌写本 传播学派 观音信仰 灵验故事
  • 简介:2012年秋天,清水河县文化体育局和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北堡乡阳湾子行政村后大井自然村东的荣乌(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征集一方石质佛顶尊胜幢.现将该幢作一扼要介绍,并对其作初步研究.

  • 标签: 陀罗尼经幢 清水河县 呼和浩特 金代 出土 文物管理所
  • 简介:佛像最初建于何时、何地的“佛像起源”说,自A·伏歇·A·K·库马拉斯瓦米以来一直有争论,至今尚未见到结果。争论的焦点为最初产生的佛像是犍?还是秣菟?或是贵霜朝以前?还是贵霜朝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胡意泽·德·来乌(Louhuizen—deLeeuw)、J·马歇尔(J.Marshall)、高田修这些学者,对此问题作过详细研究。尤其高田修的大作《佛像的起源》(岩波书店1957年),论述极其详细。但是对佛像的起源并没有最终的结局,相反,唤起近年越发活跃的议论。

  • 标签: 佛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岩波书店 起源 马歇尔 争论
  • 简介:诃利谛信仰自公元2世纪左右在西北印度犍兴起,并出现大量的造像。与佛教其他的神灵类似,诃利谛的这些造像也明显带有希腊文化的特征。据图像特征,将之归纳为两种主要样式:持丰饶角式与不持丰饶角式。结论是佛教中著名的夜叉神诃利谛,在犍时期没有任何夜叉的特征,在那里她只是一个小儿的瘟神,成为夜叉女是佛教后期的编纂。

  • 标签: 犍陀罗 诃利谛 丰饶角
  • 简介:学界对于《天地八阳神》的关注大多集中于数量众多的敦煌本和回鹘本上,而对于该在西夏境内的传播却讨论不多。英藏黑水城文献有不少汉文佛经残片,其中有几件该的残片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拼接。此外,通过比较西夏本八阳与敦煌本、中原本的内容,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西夏境内八阳的来源,这对进一步研究西夏的佛教或许有所帮助。

  • 标签: 英藏黑水城文献 八阳经 西夏 拼接
  • 简介:为什么锡克里遗址出土的所有文物都被送到拉合尔博物馆,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尽管迪恩在他的最后报告中指出:他在等待指示,但最终没有得到特殊的命令。实际上,此时,在印度考古调查局总官的请求下,就处置锡克里文物问题,政府已经出台了一项政策。内容是“应该为任何一次发掘的所有物品送进公立博物馆做好周密的安排”。同样,也明确地规定出土物品应该送到最近的省级博物馆。对于这个遗址而言,就是拉合尔博物馆。为什么锡克里遗址出土的所有文物都被送到拉合尔博物馆,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尽管迪恩在他的最后报告中指出:他在等待指示,但最终没有得到特殊的命令。实际上,此时,在印度考古调查局总官的请求下,就处置锡克里文物问题,政府已经出台了一项政策。内容是“应该为任何一次发掘的所有物品送进公立博物馆做好周密的安排”。同样,也明确地规定出土物品应该送到最近的省级博物馆。对于这个遗址而言,就是拉合尔博物馆。

  • 标签: 博物馆 克里 艺术藏品 概论 收藏
  • 简介: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吐鲁番地区文物管理所(现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崖前土沙堆积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了丰富的汉文和回鹘文等文献。此文将首次对其中一件回鹘文刘本《佛说天地八阳神》(编号81TB10:09)残页进行原文换写、原文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附汉文原文)和注释,并根据以往的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柏孜克里克 回鹘文 刻本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 简介:写下这个题目,确实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要将两个毫不相关的名字扯在一起,是因我亲耳听了这种离奇的讲解。前段时间应同学之邀,赴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游览,走到第8窟前,听到一位导游这样讲解:"门拱西壁的这尊五头六臂的雕像名为鸠摩天,又称为鸠摩什,是后秦时的一位高僧。

  • 标签: 鸠摩罗什 云冈石窟 大同市 山西省 讲解 游览
  • 简介:新发现的药元福墓志为研究五代史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其记载多有可与传世文献互相发明之处。借助药元福墓志提示的信息,活跃于五代的药氏,应出自沙三部落,根据基志可对其族属源流及沙化的过程作一些推测,并有助于重新认识沙族群构造的复杂性。

  • 标签: 药元福 沙陀 族属
  • 简介:释然墓志》是研究唐长安比丘的一则新资料,志主释然乃中唐时期宰相装冕之女。本文以该墓志为中心,结合其他石刻材料,重点探讨比丘与世俗家庭之间的关系,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 标签: 唐代 长安 比丘尼 石刻文献
  • 简介:正定隆兴寺的中心建筑摩殿始建于北宋皇祜四年(1052年),殿内所有墙体除内槽背通塑五彩悬山外,俱绘壁画,内容有佛教尊像画、变画、佛传故事、吉祥云纹等。近日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实地测量,壁画原面积应为38864平方米,现存335.06平方米。本文对该壁画的分布、内容及保存现状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画面内容进行了简单考证和研究。

  • 标签: 正定 隆兴寺 摩尼殿壁画 内容 现状
  • 简介: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哥伦比亚共和国建交35周年,2015年11月20日,由中国文化部和哥伦比亚驻中国大使馆联合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的"博特在中国—费尔南多·博特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 标签: 博特 费尔南多 中国大使馆 玛利亚娜 驻华大使 中国文化部
  • 简介:最近,四川大学考古系马继贤教授告诉我,宣汉县普光镇家坝发现了巴蜀文化遗址,1999年9月曾开始发掘;今年3月又作了更深入的发掘,发现一个宽7米、长9米以上的大型墓坑,出土了18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有大量青铜器,表明墓主身份不凡。他认为,

  • 标签: 宣汉县 青铜印 历史文化 罗家坝遗址
  • 简介:敦煌帙方广锠,许培铃帙,即用来包裹经卷的用品。一般称为“帙”、“帙皮”、“帙子”。也称为、“书衣”,喻其如书之衣裳。帙的形制有的如囊,但大多如包裹皮。后者又有种种形态,有的缀有系带,有的无带。有带的帙皮,其带子的数量及部位又互有不同。从帙质料...

  • 标签: 敦煌藏经洞 敦煌遗书 博物馆 佛教大藏经 报恩寺 完全相同
  • 简介:《山海·五藏山·南山》(以下简称南山)排列在《山海·五藏山》之首,说明其地位的重要性。若以《山海》的“大荒”四来研究,解开“南山”也就找到了通往“大荒”的通途了。“南山”确实很难解,古今研究者们,都先后做过许多努力。若仅以某一山或某一条河流的地望解释,所说可以成立。但以“南山”一条道路全部经由的地望相辖通,似乎欠妥。笔者32年的潜心研究,九焚其稿,最后方知道《山海》是说解《山海图》的解说词。

  • 标签: 历史考古 地望 南山 古今 《山海经》 努力
  • 简介:《山海·西山》(以下简称:西山)在《五藏山》的五篇文章之中,排列在“南山”之后“北山”之前,列为《山海·五藏山》的第二篇。“西山”小结说:“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今将华山、钤山、崇吾和阴山等4条道路里程相加后为18012里,道路总长度多了495里。所经过的原始城镇共78处:包括今西南、西北两地区的四川省12处、西藏藏族自治区2处和陕西省29处、甘肃省18处、青海省10处、宁夏回族自治区2处、内蒙古自治区2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3处,共4省4区大部份的古老城镇。“西山”的区域,包括了《书·

  • 标签: 西山 历史考古 山海经 藏族 西南 西北
  • 简介:唐代部分比丘并非像佛教教义宣传的那样真正出家,而是与其家人保持密切的联系,表现在:积极参与家庭事务,参加家庭成员的丧葬事宜,为家庭成员的亡灵造像祈福,死后回归本家坟茔等;家庭成员也同样参加比丘的丧事、为其修建灰身塔并撰写铭文等。可见,唐代部分比丘与家人的交往是双向的、互动的;她们一方面皈依佛教,另一方面又遵从儒家伦理,是唐代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表现之一。

  • 标签: 唐代 比丘尼 家人 墓志 关系
  • 简介:关于《山》所反映的时代,地域及其成书时代,任乃强先生认为《山》是采用了夏、商、周、秦、汉大约1500年中巫师、方士的记述;蒙文通先生认为《山》以巴蜀荆楚为天下之中,且详记岷江中上游,应是接纳了巴蜀文化的楚国作品;谭其骧先生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根据不同地区记述详尽准确程度,“肯定顾颉刚的《山》作者为周秦河汉问人说,否定蒙文通、袁珂的《山》系楚人作品说”;常征先生则认为《山》是“周官书”。

  • 标签: 方士 历史地理学 顾颉刚 蒙文通 楚国 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