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台湾最早的钱币学研究学术组织是1978年5月20日成立的台北市集币协会.它结束了台湾地区无钱币学民间学术团体的历史.与这一组织诞生的同时,《集币会刊》也编辑出版.该协会设有研究、出版、财务三个委员,主持台湾地区的钱币学研究.近一时期.台湾对历代钱币研究的论著有:徐祖钦著《中国钱币目录》(台北市新光邮钞杂志社出版).郭荣生《周代山西古钱》(台北市西山文献出版社出版)、宋叙五著《西汉货币史初稿》(文海出版社重印,初版于1971年6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张惠信编著《中国货币史话目录》(1982年由晏升彩色实业有限公司出版)等.新光邮钞杂志社于1976年3月还推出《台湾货币》(朱栋槐著),而成为研究台湾地区货币的唯一专著.游礼毅译《世界货币沧桑》,
简介:<正>日本与我国有着久远的文化交流的历史,日本学术界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做过许多研究。我们了解和借鉴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对加速我国有关学科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日本对中国考古学和古代文化的研究近年又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有哪些学术信息和动态?是不少人希望知道的。为此笔者写过一篇访问记《日本文博考古工作印象》(《社会科学报》1988年10月6日),最近又带着上述问题,走访了自日本回国不久的李学勤先生。李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现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历史学会和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的理事。曾多次出访欧美澳各国,也多次访问日本。这次应日本
简介:<正>翻阅国内博物馆学界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会使人产生这样一个印象,即凡出自社会科学类博物馆学的论文,基本上用“文物”一词来表达“物”;凡出自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学的论文,基本上用“标本”一词来表达“物”。但谁都没有宣称自己的论文是属于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的博物馆学的。实际上,无论国内国外,都没有划分出社会科学博物馆学和自然科学博物馆学。博物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所有博物馆的一般理论,不应该根据“物”的具体形态或馆的规模大小来划分不同类型。有些比较考究这个问题的研究者在使用“文物标本”一词时,显然比前面两种说法要周全些,但众所周知,博物馆的藏品并不仅仅是文物或标本,比如在历史博物馆,常伴随有发掘现场记录、照片(胶卷)、图书文献等;在革命纪念馆,常有当事人回
简介:<正>太湖流域六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太湖流域古动物古人类古文化联展”和为此举行的太湖流域“三古”学术座谈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创举。类似的围绕一个专题,组织跨地区、跨学科、跨部门、单位的学术活动已经很多,例如最近在北京召开的“燕文化讨论会”,在镇江召开的“吴文化讨论会”,但都与此不同。第一,跨学科的范围不同,这个会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而那两个会仅限于社会科学。第二,专题性质不同,这个会所涉及的太湖流域,既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又属于人文,历史的“区系”范畴。我相信,这一创举是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並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各方面的支持。实践将会证明,这一创举是富有生命力的,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