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根据南疆西部1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55a大风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南疆西部的大风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再选取1980—2016年出现大风的天气过程,利用NCEP/NCAR逐日四次再分析资料(分辨率1°×1°),对南疆西部产生大风的天气形势、环流特征、物理量场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南疆西部大风日数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并通过0.05显著性检验,按年代际变化来看,80年代以后平原及山区大风日数明显减少,按季节变化来看,春夏季为大风高发期,按月际变化来看,5月、6月大风出现概率最大。根据影响系统的不同将500hPa环流分为西伯利亚低槽类、巴湖低(涡)槽和中亚低(涡)槽类三种形势。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1984~2013年河北省142个观测站、北京20个观测站、天津14个观测站雷暴大风资料,对京津翼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西北部山区存在雷暴大风日数的大值中心,京津翼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则分布最小值,可能与京津翼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关;近30年京津翼地区的雷暴大风日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年内雷暴大风天气出现的最多的月份在6~7月份,其次是5月和8月,受春末夏初冷空气活跃、夏季的西南暖湿急流不断向北方地区转移以及大气层结不稳定性增强的影响较大;一天中京津翼地区以14时到20时雷暴大风天气最为集中,而18时则有极值出现,03时到08时是雷暴大风天气出现的最少时段,其中05时至07时这段时间基本没有雷暴大风天气出现。
简介:促进多民族地区的企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系统思维方式为指导。要系统坚持系统开放性原则,把多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置于开放性视域,不断吸取企业外部环境的积极因素、以增强多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活力与生机;要坚持系统主体性原则,形成具有自身民族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人才资源、构建多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坚持系统整体协调性原则,统筹兼顾多民族地区各企业发展关系、以促进多民族地区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要坚持系统复杂性原则,保护和开发多民族地区丰富多样的经济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企业升级与转型,以促进多民族地区多种企业形式多样性和谐发展;要坚持系统有序调控性原则,加强政府驾驭经济活动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多民族地区企业进行积极引导、全力服务、以促进其企业战略发展。
简介:摘要以茫崖气象站为例,利用2006~2017年1~5月逐日近地层的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计算近地层气温的年、月、旬的温度递减变化情况,并将风季时段分为出现大风日和无大风日两种。结果表明(1)当日有大风出现时,600~500hPa与400~3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300~25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在1月、2月偏小,4月递减最大;3月、5月次之;无风时,仅500~40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呈上升趋势,其它各等压面间均呈现下降趋势。(2)20~次日08时出现大风时地面至700hPa之间并无逆温存在,各等压面间的高度差值中400~300hPa最大,500~400hPa之间次之,即400~300hPa间的厚度最大,其间的温度差与之相一致,整体呈现随着高度升高和气压降低,温度递减率在逐渐减小;无风时,仅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随时间呈逐月增加的趋势,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变化不明显,其它月增明显呈减小的趋势。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提供的1981-2010年沙尘天气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锡林浩特地区近三十年沙尘天气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锡林浩特地区一共发生沙尘暴为59次,平均每年发生2次;沙尘暴以及扬沙天气整体变化趋势几乎一致,都是从1990年之后呈降低变化趋势,自1999年至21世纪以来,沙尘天气历经了一个显著的高发期,同时存在2个峰值,分别发生于2002年以及2006年。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的月份为4月份,达到顶峰,出现沙尘暴日数与扬沙日数分别是20d与106d,3月份次之,沙尘暴日数和扬沙日数分别为15d和48d。从沙尘天气季节分布来看,春季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占全年的69.5%,锡林浩特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最为集中的时间段为11时至21时,出现频率占70.4%;沙尘天气从中午开始不断增强,最强时为傍晚,夜晚到凌晨沙尘天气不断减弱。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6月30日阿勒泰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副热带高压的逐渐南退,位于偏北位置的低涡强度减弱为高空槽开始朝着东南方向移动,上游的阻塞高压强度减弱后逐渐向东移动,此时阿勒泰地区的中高层环流经向度增加,从偏西气流逐渐转为西北气流控制,为冷空气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副热带高压始终维持少动,北部低涡则逐渐朝着东南方向转移,气压梯度增加的过程中低空处的西南急流强度加强并维持,阿勒泰地区的水汽大量堆积,为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在强降雨出现的时段内,700hPa以下均为辐合区,300~150hPa高度处以辐散区为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上升运动的形成十分有利,进一步促进了强降雨天气的出现。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了湟源地区1961~2013年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①湟源地区降水的月际和季节变化明显。8月达全年最大值,1月降水减少至全年最少。从变差系数来看,降水多的月份(4~10月)变化稳定,而降水少的月份(11~3月)波动较大。从季节变化来看,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15.9mm,春季占全年降水的18.8%,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8.6%,占全年降水的21.7%,冬季占全年降水比例不到1.0%。②对年降水而言,20世纪80年代降水明显偏多,21世纪00年代较多,60和90年代偏少,70年代明显偏少。③湟源地区年、汛期、春、夏和秋季降水量均有较明显阶段变化趋势,但均未发生突变。冬季降水量从1961开始波动上升,突变发生在1974年,1990年后降水的增加趋势显著。④通过R/S分析表明,年、夏和秋季降水量的H值均小于0.5,汛期、春和冬季降水量的H值均大于0.5,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即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变化存在着持续性,未来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增加趋势仍将持续,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具有反持续性,即未来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转为减小趋势,但趋势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