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尝试把贫困作为一个系统问题来认识,首先认为贫困的内涵应该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多重贫困,即收入贫困、知识贫困、健康贫困和权利贫困,进而在制定反贫困政策时应从系统理念出发重构反贫困政策体系。

  • 标签: 系统思维 贫困 再认识
  • 简介:摘要食葵即食用型向日葵。自古以来,葵花籽的营养价值备受人们推崇,葵花籽炒熟之后也是我国民众普遍喜欢的零食。同时,葵花籽也可以作为制作糕点的原料之一。由于食葵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因此也是主要的榨油原料。本文就温泉县食葵种植的气候条件做出分析探讨。

  • 标签: 温泉县 食葵 气候条件 高产
  • 简介:摘要沙尘天气是库尔勒地区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其会致使房屋倒塌、城市交通、航班运输受阻,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选取库尔勒市

  • 标签: 库尔勒地区 沙尘天气 特征 分析
  • 简介:设计了失地农民培训机构满意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运用可拓理论构建了满意度评价模型。结合实例,阐述了基于可拓工程的满意度评价方法的具体步骤。结果表明,可拓评估方法为失地农民培训机构的满意度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 标签: 失地农民 培训机构 满意度评价 可拓工程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地处贫困山区,都面临着如何实现脱贫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难题。云南省墨江县作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县份,在上述矛盾中摸索、徘徊多年。笔者在该县挂职县委副书记期间,通过调查和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思考这一难题,提出一初步思路:引导贫困山区高度分散的农业人口,自发或自愿搬迁集中到城镇、集市居住,在林区生态得以恢复的同时,发展以现代林业为主的绿色产业集群(如林业、林下产业、蚕桑、水电、渔业、旅游等),把农业人口转化为产业工人,实现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同时,使这些地区的经济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社会生活城镇化简并为同一个发展过程。这一思路或许对同类地区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少数民族贫困山区 脱贫 保护
  • 简介:摘要对辽北地区(铁岭县、昌图县)寒富苹果生长主要物候期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筛选出辽北地区寒富苹果生长发育主要气象因子以及这些因子的适宜、致灾等气象指标,达到趋利避害、降低气象灾害损失的目的。

  • 标签: 寒富苹果 物候期 气象服务指标 辽北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百色市石山区土层结构类型、地电传导特点,对不同土层结构区域雷击状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重点,采取有效避雷措施。

  • 标签: 石山区 土层结构 雷击
  • 简介:摘要利用1971—2017年克州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47年来克州地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克州地区沙尘日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沙尘天气日数与降水日数有一定关系,而且持续时间长的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 标签: 克州地区 沙尘天气 演变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1984~2013年河北省142个观测站、北京20个观测站、天津14个观测站雷暴大风资料,对京津翼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西北部山区存在雷暴大风日数的大值中心,京津翼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则分布最小值,可能与京津翼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关;近30年京津翼地区的雷暴大风日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年内雷暴大风天气出现的最多的月份在6~7月份,其次是5月和8月,受春末夏初冷空气活跃、夏季的西南暖湿急流不断向北方地区转移以及大气层结不稳定性增强的影响较大;一天中京津翼地区以14时到20时雷暴大风天气最为集中,而18时则有极值出现,03时到08时是雷暴大风天气出现的最少时段,其中05时至07时这段时间基本没有雷暴大风天气出现。

  • 标签: 雷暴大风 时空分布 天气系统 京津翼地区
  • 简介:冷战后美韩同盟关系开始从“从属”向“伙伴”发展,但是美国至今仍是同盟的主导者。为适应美国的战略转变,驻韩美军开始大规模调整,调整后其防御范围开始扩大到整个东北亚,这必将对该地区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美韩同盟 驻韩美军 东北亚地区安全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地区铁塔基站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因铁塔基站建设位置及配套设备设施的独特性,极易遭受雷电袭击,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主要根据自身经验,重点对高原地区铁塔基站防雷检测与维护进行分析探讨,最大限度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 标签: 高原地区 铁塔基站 防雷检测 维护
  • 简介:促进多民族地区的企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系统思维方式为指导。要系统坚持系统开放性原则,把多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置于开放性视域,不断吸取企业外部环境的积极因素、以增强多民族地区企业发展的活力与生机;要坚持系统主体性原则,形成具有自身民族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人才资源、构建多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坚持系统整体协调性原则,统筹兼顾多民族地区各企业发展关系、以促进多民族地区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要坚持系统复杂性原则,保护和开发多民族地区丰富多样的经济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企业升级与转型,以促进多民族地区多种企业形式多样性和谐发展;要坚持系统有序调控性原则,加强政府驾驭经济活动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多民族地区企业进行积极引导、全力服务、以促进其企业战略发展。

  • 标签: 多民族地区 区域经济体系 企业 系统思考
  • 简介:摘要以茫崖气象站为例,利用2006~2017年1~5月逐日近地层的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计算近地层气温的年、月、旬的温度递减变化情况,并将风季时段分为出现大风日和无大风日两种。结果表明(1)当日有大风出现时,600~500hPa与400~3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300~25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在1月、2月偏小,4月递减最大;3月、5月次之;无风时,仅500~40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呈上升趋势,其它各等压面间均呈现下降趋势。(2)20~次日08时出现大风时地面至700hPa之间并无逆温存在,各等压面间的高度差值中400~300hPa最大,500~400hPa之间次之,即400~300hPa间的厚度最大,其间的温度差与之相一致,整体呈现随着高度升高和气压降低,温度递减率在逐渐减小;无风时,仅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随时间呈逐月增加的趋势,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变化不明显,其它月增明显呈减小的趋势。

  • 标签: 海西西部 风季 高空温度 递减变化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以下称13过程)、2016年1月19日至20日(简称19过程)两次重要天气过程中预报与实况落差分析。综合分析得阿里地区西南部暴雪空报原因是①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主体指向日喀则南部,对我地区西南部输送的水汽条件不够。②南支槽发展出来低涡维持时间不长,移速较快。③卫星云图上云系生成后消散快,高层风速大。4数值预报模式调整大且西南急流风速预报比实况偏大。

  • 标签: 南支槽 暴雪 空报 成因分析
  • 简介:摘要作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自青海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实施以来,气象部门在青海湖、黄河上游等地加强增雨作业,有力促进湖泊湿地面积扩大,草地生物量和覆盖度增加,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逐步恢复,黄河源头“千湖景观”再度显现。基于此,本文结合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实际,分析了三江源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对植被的影响。

  • 标签: 人工增雨 植被 影响 三江源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提供的1981-2010年沙尘天气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锡林浩特地区近三十年沙尘天气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锡林浩特地区一共发生沙尘暴为59次,平均每年发生2次;沙尘暴以及扬沙天气整体变化趋势几乎一致,都是从1990年之后呈降低变化趋势,自1999年至21世纪以来,沙尘天气历经了一个显著的高发期,同时存在2个峰值,分别发生于2002年以及2006年。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的月份为4月份,达到顶峰,出现沙尘暴日数与扬沙日数分别是20d与106d,3月份次之,沙尘暴日数和扬沙日数分别为15d和48d。从沙尘天气季节分布来看,春季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占全年的69.5%,锡林浩特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最为集中的时间段为11时至21时,出现频率占70.4%;沙尘天气从中午开始不断增强,最强时为傍晚,夜晚到凌晨沙尘天气不断减弱。

  • 标签: 锡林浩特地区 沙尘天气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本论文利用2007年—2016年MODIS,OMI气溶胶产品研究了新疆地区气溶胶浓度逐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以期能够为该地区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遍较大。

  • 标签: 新疆 MODIS 气溶胶
  • 简介:摘要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灾害性天气一直是制约农业良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灾害性天气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进而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基于此,本文结合和田地区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实际,首先简要概况和田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接着分析了和田地区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几点气象服务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 标签: 和田地区 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6月30日阿勒泰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副热带高压的逐渐南退,位于偏北位置的低涡强度减弱为高空槽开始朝着东南方向移动,上游的阻塞高压强度减弱后逐渐向东移动,此时阿勒泰地区的中高层环流经向度增加,从偏西气流逐渐转为西北气流控制,为冷空气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副热带高压始终维持少动,北部低涡则逐渐朝着东南方向转移,气压梯度增加的过程中低空处的西南急流强度加强并维持,阿勒泰地区的水汽大量堆积,为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在强降雨出现的时段内,700hPa以下均为辐合区,300~150hPa高度处以辐散区为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上升运动的形成十分有利,进一步促进了强降雨天气的出现。

  • 标签: 暴雨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阿勒泰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了湟源地区1961~2013年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①湟源地区降水的月际和季节变化明显。8月达全年最大值,1月降水减少至全年最少。从变差系数来看,降水多的月份(4~10月)变化稳定,而降水少的月份(11~3月)波动较大。从季节变化来看,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15.9mm,春季占全年降水的18.8%,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8.6%,占全年降水的21.7%,冬季占全年降水比例不到1.0%。②对年降水而言,20世纪80年代降水明显偏多,21世纪00年代较多,60和90年代偏少,70年代明显偏少。③湟源地区年、汛期、春、夏和秋季降水量均有较明显阶段变化趋势,但均未发生突变。冬季降水量从1961开始波动上升,突变发生在1974年,1990年后降水的增加趋势显著。④通过R/S分析表明,年、夏和秋季降水量的H值均小于0.5,汛期、春和冬季降水量的H值均大于0.5,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即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变化存在着持续性,未来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增加趋势仍将持续,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具有反持续性,即未来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转为减小趋势,但趋势不明显。

  • 标签: 降水 变化特征 趋势分析 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