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针对国家台网速报面波震级测定时间偏长和中深源地震震级速报有一定偏差的问题,采用IASPEI推荐的宽频带体波震级mB及宽频带P波矩震级MWP对2009-2013年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的大震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经过转换成MW后的mB和MWP震级来说,其结果均与我国速报地震发布的震级M有一定的偏差,一般表现为偏小.其中,对于6.0-6.9级地震,mB偏差相对较小,但离散度相对较大(整体偏差要比平均偏差大不少);对于7.0-7.9级地震,MWP偏差相对较小;而对于8.0级以上地震,由于震级饱和等原因,mB偏差较大,但MWP偏差相对较小,一般主要表现为偏小.总体来说,MW(MWP)的稳定性要比MW(mB)更好一些(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更大,标准误差更小).对于综合mB和MWP震级来说,由于采取分段平均的方法,结果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较大地震仍以偏小为主,如果在综合震级MP,上加0.2,则可以得出与M震级较为接近的结果.通过MW(mB)、MW(MWP)、MP(M)、M与MW(GCMT)的对比,可以验证综合标准震级MP(M)和国家台网速报震级M具备一定的可信度,而MP(M)可作为P波快速测定的震级,所以用MP(M)作为大震速报初报震级,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
简介:本文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林海三路和桃兰村展开探测,通过分析断层上断点埋深、断错地层序列和地层年龄,获得了马袅-铺前断裂的全新世活动特征。2排联合钻孔剖面均揭露出断面,断裂上断点埋深9.2—10.5m,从而准确厘定了马袅-铺前断裂中段的空间位置。钻探结果显示,马袅-铺前断裂分为近东西向平行分布的南、北2支,呈阶梯状发育,具正倾滑性质,倾向北,倾角约70°。其中,北支为第四纪早期次级断裂,南支为全新世活动性较强的主断裂。同时,钻孔揭示深度内该断裂段第四纪以来的垂直位移量约为4—6m,7965—7408aBP以来断裂有过活动,垂直位移量约1—2m,垂直位移速率约为0.26±0.1mm/a。
简介:本文分析了台湾恒春海外的一次地震的记录波形的P波的主要特征。首先对其首波PN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线性关系较好,计算出的速度值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中所用的地壳模型中的速度值一致。其次对其PN波的续至波进行分析,发现该处的地震其射线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明显与没有穿过台湾岛的不同,即没有穿过台湾岛的地震记录波形中首波震相之后明显存在有另一组震相,而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则没有或不明显。该组震相最明显特征是它与首波的到时差随震中距的加大而减小,据此,作者认为它可能是一组波,即地壳内的双程反射波,表明该处有低速层存在。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南部即福建省的东山海外地区及泉州、漳州、永安地区的下方有一低速层存在。
简介:针对10种不同坡角的凸起地形,采用基于透射边界的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研究了局部凸起在SV波斜入射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和反应谱谱比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地震波以一定的角度斜入射时,地表大部分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大于垂直入射的情况;(2)在计算模型宽高比一定的情况下,最不利入射角度与坡角有一定关系,且地表最不利位置随坡角增大由凸起台地边缘向中心移动;(3)入射角度对凸起地形地震反应谱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不但影响谱比的幅值,也影响谱比曲线的形状,斜入射时各关键节点大部分周期点的谱比值大于垂直入射,入射角度对反应谱中的高频成分影响较为显著,而对长周期成分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