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建筑物信息完善震前风险评估和震后损失评估重要基础,决定着评估结果精度。为了实现城市建筑物信息快速采集,笔者对系统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及核心功能实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基于Android城市建筑物信息采集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示范区进行了现场采集测试。实践证明,与传统采集方式相比,该系统人机交互简便,有利于现场非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建筑物信息采集,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信息采集效率,为地震灾害评估过程中建筑物信息数据采集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外业采集系统 建筑物信息 Android终端 移动GIS 地震损失评估
  • 简介:结合地震应急中对专题图产出要求,研究“天地图-陕西”切片方式和服务方式,在ArcGIS中实现了天地图瓦片数据与矢量数据相结合。通过研究数据库监听技术、基于Python语言和ArcPy包技术,实现地震三要素自动获取和影响场产出,并最终实现了基于天地图数据地震专题图自动产出,完全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专题图出效率。

  • 标签: ArcPy 天地图 地震专题图
  • 简介:以龙羊峡附近流动重力监测资料和精密水准复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1996年12月-1997年3月龙羊峡震群前后该地区重力场和地壳垂直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震前重力场变化异常,临震前形成重力变化密集带,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密集带上,震后重力变化密集带消失,重力场变化平衡,垂直形变平缓。

  • 标签: 龙羊峡震群 重力场 垂直形变 流动重力监测 地壳 地震前兆
  • 简介:通过使用Arcgisserver地图发布功能,在ArcgisEnterprise地图服务平台,创建工作空间,将地震专题数据叠加至ArcgisOnline在线地图,实现天地图基础地理数据与地震专题数据相结合,从而达到产出面向公众地图和减少地图模板数量目的。另外,还能通过在线地图编辑、制作功能,达到快速产出地震专题图目的。

  • 标签: 地震应急 在线地图 地震专题图 快速出图
  • 简介:陕西南部地形复杂,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陕西南部地形观测数据进行分解计算,结果表明:小波分解结果中高频部分反映了陕西南部地形局部构造特征,不同频率分解结果反映了陕西南部不同地形特征。

  • 标签: 局部地形 网络数据高程 小波分析
  • 简介:本文对地震动地形效应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主要对局部地形几何形状,入射波入射角度、频率,震源相对位置及震源深度等因素对地形效应影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地震数值模拟在地震动地形效应研究中应用,并对进步研究提出了些建议。

  • 标签: 地形效应 局部地形几何形状 震源特性 地震数值模拟
  • 简介:针对10种不同坡角凸起地形,采用基于透射边界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研究了局部凸起在SV波斜入射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和反应谱谱比随入射角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地震波以角度斜入射时,地表大部分观测点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大于垂直入射情况;(2)在计算模型宽高比情况下,最不利入射角度与坡角有定关系,且地表最不利位置随坡角增大由凸起台地边缘向中心移动;(3)入射角度对凸起地形地震反应谱特性影响十分显著,不但影响谱比幅值,也影响谱比曲线形状,斜入射时各关键节点大部分周期点谱比值大于垂直入射,入射角度对反应谱中高频成分影响较为显著,而对长周期成分影响不大。

  • 标签: 凸起地形 斜入射 地震动特性 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
  • 简介:以地震破裂理论和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增强事实为依据,选取地震频次和应变量两个统计参数,对新疆境内天山北缘、南缘地震带和西昆仑地震带共75平方度区域进行时空扫描。根据两个参数与其前3年均值之比大小组合,确定小震活动增强区,并分析其与目标地震对应关系,提出地震预报判据。通过R值评分检验,说明小震活动增强象方法具有较好中期地震预报效能。

  • 标签: 新疆 时空扫描 小震活动增强图象 预报效能评价
  • 简介:介绍了地形变测量学定义及其包括内容,分别从大地形变测量、台站形变观测和重力观测方面,阐述了地形变测量应用于中国地震预报研究进展。通过震例介绍具有较好预报效果地形变测量手段,说明利用地形变测量可以做出具有定减灾实效地震预测预报。同时,提出了些建议,以期地形变测量水平能有较大提高,为地震预报提供更多支持。

  • 标签: 地壳形变测量 重力异常变化 地震预报
  • 简介:互联网信息最大和最广泛应用载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快速获取个重要渠道.本文介绍了基于天地图互联网地震灾情获取与处理系统总体结构、技术流程和功能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GIS开发平台ArcEngine,数据库SQLServer,互联网数据服务平台采用开源地图.

  • 标签: 互联网 地震灾情 灾情获取 GIS 天地图
  • 简介:地形条件对局部震害分布有重要影响。本文选择地形起伏剧烈芦山地区,采用三维谱元法模拟地震波传播。研究了该地区地震动频谱特征。计算了测线上位于山顶和山谷台站傅里叶频谱,并研究了各自谱值和谱值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山顶包含了较高频谱;山谷包含了较低频谱;山顶上频谱值高于山谷频谱值;并且地形对水平分量影响更大。同时,进步从频谱中提取了峰值放大比和峰值频率2个参数,分析了其在芦山地形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山顶对应了较大峰值放大比和峰值频率,而山谷则对应了较低峰值放大比和峰值频率。

  • 标签: 地形效应 傅里叶谱值 谱值比 谱元法
  • 简介:目前钻孔应变观测般为水平应变,使用无限岩石平板中钻孔应力集中模型,可反演出水平应力场分布及变化.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垂向应力测量,就可反演出三维应力场分布.本文介绍RZB型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系统垂向应变测量单元,钢筒为波纹管结构,并通过螺旋刻丝、热处理等技术,其垂向等效弹性模量比耦合水泥低个数量级,同时垂向应变钢筒水平向等效弹性模量高于垂向弹性模量个数量级.垂向应变探头力学结构可以被形象地看成个螺旋柱形弹簧,其轴向极易产生弹性形变,而水平向硬度却得到了极大加强,因此可在竖井中较为准确地测量轴向应变.

  • 标签: 垂向应变 钻孔应变 三维应力 深井宽频带地形变综合观测
  • 简介: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后关中垂直形变及陕西地区地倾斜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跨断层垂直形变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南大同、大塬、涧峪口、清河口、口镇等场地垂直形变出现了明显趋势转折、加速变化。汉中、宝鸡、乾县、西安台地倾斜潮汐因子γ存在3个月左右异常变化。

  • 标签: 汶川地震 垂直形变 潮汐因子γ
  • 简介:利用自贡地形影响强震动观测台阵在汶川地震中获得强震动记录,以位于山脚下基岩上台站为参考点,采用传统谱比法对场地放大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用显式有限元-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自贡西山公园山脊场地地形和土层地震动效应,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强震动观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覆土层对地震动放大作用相对于地形变化放大作用更为明显;地形对地震动水平分量放大效应要明显于对竖直分量放大效应;采用二维模型对上覆土层模拟与观测结果较吻合,对于基岩介质部分模拟在低频范围内也能反映山脊地形对地震动影响。

  • 标签: 场地效应 山脊地形 数值模拟 传统谱比法 汶川地震
  • 简介:介绍了建立新代地震区划所采用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总体思路,并从资料、衰减关系分区、衰减关系模型、回归方法、转换等方面说明了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建立过程,给出了我国分区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结果。新地震动衰减关系建立,具有如下特点:基于更加丰富可靠强震记录和烈度资料;二采用了具有大震近场饱和特征地震动衰减模型;三采用了使结果更加稳定分步回归方法;四在地震动衰减关系分区时考虑了地震活动性特征。与第四代地震区划衰减关系相比,由于地震动衰减模型变化和高震级强震记录增加,高震级下峰值加速度有所降低,而中强地震区峰值加速度则在低震级时有所提高。

  • 标签: 地震区划图 衰减关系 地震烈度 加速度
  • 简介: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2001)中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个数都有较大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中强潜在震源区个数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特色相协调。

  • 标签: 新地震区划图 潜在震源区 技术特色 三级划分
  • 简介: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介绍了我国和美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发展和现状,对比分析了抗震规范使用地震区划情况。针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和地震动参数区划现状,提出了两条建议:(1)地震动参数区划编制部门应直接提供多水准地震动参数区划;(2)抗震设计规范应彻底抛弃设防烈度概念,以地震重现期取代原地震危险程度标示方法。

  • 标签: 桥梁 抗震 设计 规范 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
  • 简介:利用华北地震区地震资料(1000~1977),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和极大熵谱分析,提取了隐含在随机噪声中隐含周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很接近,地震应变能√Ei;释放隐含周期利用周期分析提取主要周期30年、245年和305年,极大熵谱分析方法提取主要周期30年、240年和300年。这三个主要周期存在“倍30”关系,240年和300年周期30年周期整数倍。30年周期反映了各活跃幕中幕式活动规律,300年周期同各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时间差平均值相符,华北自1000年以来四个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时间差平均值300年。

  • 标签: 周期图分析 极大熵谱分析 隐含周期 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