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估算了用s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时理论误差,结果表明,在单层均匀地壳模型、地震波形采样率为0.02,地壳厚度小于35公里时,用sPn震相测定震源深度误差小于2公里。

  • 标签: 震源深度 误差 地壳模型
  • 简介:本文对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测定台湾地区ML≥5.0级地震(9.21地震序列取ML≥5.5级地震)测定了Ms震级,并将福建台网测定ML、Ms震级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测定大震速报Ms震级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数字地震 Ms震级 ML震级 震级比较
  • 简介:对于发生在地壳内地震,sPn具有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以及振幅和周期都比Pn大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利用数字台网观测技术优势,将震中距不同Pn震相对齐后可同时测定多台sPn震相,进而测定该地震震源深度。这种分析和测定方法简捷准确,可在台网日常近震分析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到时差 震中距 Pn震相对齐 震源深度
  • 简介:在数字观测优势条件下,利用sPn震相动力学特征与运动学特征,sPn震相可以通过跟踪首波震相来快速、可靠地测定进而测出发生在地壳内地震震源深度。

  • 标签: SPN震相 震相特征 震源深度
  • 简介:本文基于大理州23个强震动台2007年以来记录11组3.5级以上近场地震共51条强震记录,根据数字地震仪台网系统测定地震参数基本原理,讨论了通过强震动台网测定近场地震参数方法,并对测定近场地震参数计算机软件MDEPS系统编制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强震动 近场地震 地震参数
  • 简介:本文针对国家台网速报面波震级测定时间偏长和中深源地震震级速报有一定偏差问题,采用IASPEI推荐宽频带体波震级mB及宽频带P波矩震级MWP对2009-2013年国家台网地震速报大震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经过转换成MW后mB和MWP震级来说,其结果均与我国速报地震发布震级M有一定偏差,一般表现为偏小.其中,对于6.0-6.9级地震,mB偏差相对较小,但离散度相对较大(整体偏差要比平均偏差大不少);对于7.0-7.9级地震,MWP偏差相对较小;而对于8.0级以上地震,由于震级饱和等原因,mB偏差较大,但MWP偏差相对较小,一般主要表现为偏小.总体来说,MW(MWP)稳定性要比MW(mB)更好一些(线性回归相关系数更大,标准误差更小).对于综合mB和MWP震级来说,由于采取分段平均方法,结果稳定性有了一定提高,但较大地震仍以偏小为主,如果在综合震级MP,上加0.2,则可以得出与M震级较为接近结果.通过MW(mB)、MW(MWP)、MP(M)、M与MW(GCMT)对比,可以验证综合标准震级MP(M)和国家台网速报震级M具备一定可信度,而MP(M)可作为P波快速测定震级,所以用MP(M)作为大震速报初报震级,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

  • 标签: P波震级 体波震级mB 宽频带P波矩震级MWP 标准震级M
  • 简介:本文利用海峡两岸地震系统对台湾花莲、台东等六个地区近几年地震资料进行震级差异统计,得出台湾地震系统记录震级一般都比福建台网大。它与福建台网震级差最大1.2级,最小为0级。平均结果在0.4级左右。(本文利用是福建台网中心编目室资料与台湾中央气象局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得出结论)。

  • 标签: 震级 差异 统计
  • 简介:本文选取湟源台573型地震仪在1990—1991年间记录49个共和地震和记录到PN震相25个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共和——湟源之间直达波平均传播速度为;V(pg)=6.76km/s、V(sg)=3.84km/s,湟源地区地壳厚度为61km。

  • 标签: 近震波速 地壳厚度
  • 简介:本文对1998年至2002年福建数字台网中心测定台湾南投地震、台湾花莲地震、福建本省部分地震观测结果永春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永春台台基校正值

  • 标签: 台基校正值 震级
  • 简介:通过对723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解仪器性能,分析仪器误差,选择测定可溶性硅酸实验条件,制订操作规程,圆满完成该项目测定可溶性硅酸试运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需要开机预热30分,对地震日常观测采用仪器参比调零消除比色皿配对误差,应尽量缩短仪器参比调零与观测时间间隔。在吸光度较小,选用5cm比色皿能减小相对误差1-3倍。可溶性硅酸显色反应随时间而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其稳定时间为配置后10-30分,要求实验水样品应控制在该时间内。

  • 标签: 分光光度计 可溶性硅酸 仪器误差 实验
  • 简介:本文采用双层地壳结构sPn-Pn时差方程,结合华南地区地壳速度模型,得出测算震源深度方程;根据sPn震相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利用台网优势,多台记录对比,正确识别sPn震相,依此测算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地震震源深度。

  • 标签: SPN震相 台湾集集地震 震源深度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九五”期间重点项目“震情监视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践,就“十五”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值得注意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认为在技术系统设计中,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并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注意适用性。前期要开展网络布线最好采用主干光纤方案,以满足宽带高速网络应用。在对外合作时,要切实做到以我为主,主动地参与、共同开发,既要从中学习,又要检查、督促合作开发进程,当好“监理”;同时要随时帮助合作伙伴解决开发中所遇到困难和问题。要特别注意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 标签: 应急指挥系统 建设 应用
  • 简介:当前我国许多县城正在进行抗震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了某县城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及基于GIS抗震防灾决策系统开发过程。根据对该规划区建筑物震害预测,得出震后建筑物破坏状况及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为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抗震防灾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抗震防灾决策系统
  • 简介:本文提出了地壳构造运动,本质上是地壳与岩层均衡差运动。它主要由重力作用产生三种形式差应力所推动:一是地球整体意义上真正重力均衡差应力;二是水平向均衡差应力;三是垂直向均衡差应力。本文讨论了这三种差应力产生机制与规律,三种均衡差运动规律与地壳实际构造运动普遍存在对应关系,此外还讨论了地壳构造运动不息主要原因。

  • 标签: 地壳构造运动 均衡差应力 地球
  • 简介:利用晋祠泉域岩溶水动态模型,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水位动态进行预测,再由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来反演含水层应力值。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含水层应力值也持续增高,且与太原体应变压性应变加速、交城断裂南端地裂缝扩展加速以及由太原盆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逆转等现象具有准同步性,它们都是在太原盆地区域应力场发生改变、盆地西部边界交城断裂活动加剧背景下出现。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与构造活动增强有关。

  • 标签: 井水位 交城断裂 构造活动 区域应力场
  • 简介:通过实时地震观测数据获取能力和计算机性能巨大提高,快速生成仪器观测地面运动和地震动强度空间分布成为可能,利用这一成果结合地震灾害易损性研究成果和地震灾害评估模型,可以对破坏性地震造成损失进行快速评估,为地震应急响应和决策指挥提供更可靠信息支持。本文概述了利用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方法在国内外最新进展,提出了利用我省强震台网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基本思路。

  • 标签: 强震观测 烈度 震灾评估
  • 简介:每位研究地震地理学及其时间分布的人都注意到了地震活动性迁移存在,首先发现是顺岩石圈大断裂分布震源“连接”序列。如在其中北安纳托利亚(其分支穿过亚美尼亚、包括斯皮塔克和基洛瓦坎,甚至有可能穿过伊朗和巴基斯坦),从1939年开始对一连串破坏性事件进行严密地监视。1968年美国人根据这些事件计算出地震迁移速度为80公里/年。在地球上许多地区———南美洲和中国、太平洋列岛下俯冲带、高加索和亚平宁半岛

  • 标签: 断裂分布 地震台 岩石圈 俯冲带 基洛瓦坎 迁移速度
  • 简介:本文整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几何特征以及从1327年有记录以来6级以上历史地震断层破裂位置和长度。选用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代表断裂区域物理性质,构建了鲜水河断裂3D物理模型模拟强震周期性。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发震有较好一致性,主要表现在:1模拟结果在第二次地震周期之后,明显出现分段现象与鲜水河断裂分段几何特征较为一致;2断裂北西端结构较为简单,地震发震情况也偏单一,在7级以上地震发震之前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此类现象与模拟结果一致;3断裂中段结构复杂,不仅存在分段还有轻度弯曲,模拟结果显示中段地震逐渐减小,破裂长度逐步缩短,并且出现级联破裂现象与历史地震较为吻合;43D模拟结果中,地震破裂区域起始与终止位置大都发生在断层转折区域,特别是在乾宁和康定两处断层出现弯曲位置,这与鲜水河断裂历史地震发震情况十分相似。

  • 标签: 鲜水河断裂 断裂几何形态 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
  • 简介: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完整地震目录按照均匀抽取和非均匀抽取2种原则进行抽取地震,得到了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变化量间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得到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减小量间呈正比关系;在进行均匀抽取地震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计算得到b值变化较复杂,b值随地震目录遗漏率增加,或为增加,或为减少。同时,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地震目录遗漏率对极大似然法计算b值影响大于最小二乘法计算b值影响。

  • 标签: 完整性 B值 遗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