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这份报告汇编了由采自得克萨斯西部和新墨西哥东南部二叠盆地内74口井的钻屑样品分析所得镜质体反射率数据(R0)(图1)。每口井测定的镜质体反射率数据量为3到24个不等,这些数据反映了各井不同深度地层段的成熟度。这些年龄介于寒武一奥陶纪至白垩纪之间的样品的采样深度为200fl到22100fl不等。

  • 标签: 镜质体反射率 新墨西哥州 得克萨斯州 二叠盆地 东南部 西部
  • 简介:新墨西哥奥特罗(Otero)县的麦克格莱戈山脉是美军轰炸机与炮兵的一个训练和试验基地所在。该区含有几个构造单元,包括奥特罗台地、休科(Hueco)山、图拉罗萨(Tularosa)盆地以及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山。区域内仅钻有9口探井,最晚的井钻于1954年。尚未建成油气产能。1997年,在距该区以东10英里的哈维E.耶慈(HarveyE.Yates)的贝内特兰奇(BennettRanch)Y—1井发现了天然气。该井意味着在其它未开采的前缘区首次发现商业性天然气。烃源岩为泥盆系页岩、密西西比系页岩和灰岩以及宾夕法尼亚系页岩和灰岩。烃源岩在麦克格莱戈山脉南部普遍为热成熟,而在北部则为未成熟至接近成熟。地层越靠近第三纪侵入岩复合体则热成熟度越高;在宾夕法尼亚堑热成熟度也可能随埋深而增大。储集岩存在于奥陶系、志留系、密西西比系和宾夕法尼亚系剖面中,奥陶系和志留系储层为孔洞发育的白云岩。密西西比系剖面可能含有一些碳酸盐岩礁储层,宾夕法尼亚系地层主要为盆地相沉积物,潜在的储层包括碳酸盐岩碎屑流沉积物;浅水储集相可能位于盆内隆起上。侵入密西西比系和宾夕法尼亚系烃源岩的第三纪火山岩基岩也可能成为储集岩。

  • 标签: 新墨西哥州 石油地质 山脉 热成熟度 1954年
  • 简介:薄皮冲断带的构造样式主要受地层层序和岩性地层单元(坚硬层和松软层)的相对厚度的控制。相对而言,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和滑脱褶皱)的几何形态是可预测的,而厚的松软层的塑性变形产生的塑性双重构造却使上覆坚硬层抬升并变形。这里将塑性双重构造称为“塑性双重构造”。在亚拉巴马的阿巴拉契亚冲断带,塑性双重构造集中在以泥岩为主的厚而松软的层序中,而这些层序与区域性滑脱构造之下的基底断层有关。受褶皱和断层的影响,坚硬层顶板发生变形;而塑性双重构造中松软地层的构造增生作用又使之抬升。塑性双重构造的缩短可能使坚硬层顶板发生平移而覆盖在前陆上。其侧向削蚀范围有大有小,大的如覆盖在侧向减薄的塑性双重构造上的坚硬层顶板,小到一个横推断层。阿巴拉契亚冲断带的一些例子表明,其构造样式可能比目前认识的更为丰富。塑性双重构造的几何形态以及变形的坚硬层中可能发育密集分布的裂缝,这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亚拉巴马州 阿巴拉契亚冲断带 塑性双重构造 冲断构造 滑脱褶皱 油气地质
  • 简介:论述了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找矿目的层、古气候、地下水动力和水文地球化学、铀源、后生蚀变及铀矿化显示等7个方面浸砂岩型铀矿选盆、选区评价准则,供铀矿地质工作者讨论和参考,并不断加以完善。

  • 标签: 地浸砂岩型铀矿 选盆选区 中新生代 地质构造 评价准则
  • 简介:根据原地浸出采铀技术的基本要求,论述了适合于浸开采的铀矿资源评价条件。在论述十红滩铀矿床矿体、矿石及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其与美国和前苏联满足铀矿床浸开采的资源评价条件进行对比,认为十红滩铀矿床的浸地质条件不是十分理想,但属于浸开采范围,需要在浸地质工艺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 标签: 铀矿床 地质条件 评价 原地浸出 采铀技术
  • 简介:由于认识到美国的经济安全与美国以外的世界能源资源有密切的联系,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定期开展以地质研究为基础的世界油气资源评价。近20年来,已发表了四次评价报告(Masters等,1984,1987,1991和1994)。表1总结了这些评价结果(包括美国在内)。

  • 标签: 美国 世界 经济安全 资源 USGS 评价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可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系列,综述了不同找矿阶段所采用的物化探方法及所解决的问题,并对找矿方法的组合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勘查
  • 简介:在上个十年左右,随着钻井、压裂和完井技术的进步,以往不具经济性的油气资源得以开发,非常规页岩油气资源在油气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分段压裂技术已经在北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个时期,完井技术在不断进步,最早出现的是桥塞分段射孔法(PlugandPerfmethod),后来又出现了球座尺寸渐小的丢球打开式滑套法(multipleballseatsizeactuatedslidingsleeves)。但这两种方法都有缺陷,前者需要多次重新返回已钻井眼和开展铣钻作业,而后者的压裂段数有限,因为球座的尺寸需要逐渐变小,而且在完井后可能还需要铣钻球座,以便消除流动障碍(Wozniak,2010)。由于这两种方法存在这样的缺陷,业界一直在努力研发高性能的多段压裂完井系统,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可以替代上述两种方法的新型完井技术。最近业界已开发出了3种无限制的多段压裂系统,在需要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用水泥进行固定,具有全井眼内经(ID),或者说在压裂后与管柱(tubularstring)尽可能接近,而且不需要进行铣钻作业,因而缩短了总体完井作业时间,提高了压裂和生产效率。它们分别是:(1)挠性管(CT)操作的套筒:这种工具结合了井下钻具组合(BHA),用于封隔目的层,打开套筒,沿着挠性管/套管环空向下开展压裂作业,套筒的数量几乎不受限制。(2)改进的丢球启动式压裂工具系统:每个压裂段都采用同样尺寸的球和球座,压裂的段数几乎不受限制。(3)射频识别(RFID)压裂套筒:简单在完井管柱中放入RFID标签即可,采用RFID压裂套筒系统进行作业时,压裂的段数几乎不受限制。文中将回顾这些多段压裂完井技术的研发,详细描述以往压裂系统所不具备的独特特征和性能,介绍基于定量对比方法

  • 标签: 水力压裂 经济性 非常规油气资源 RFID标签 完井技术 套筒技术
  • 简介:吐哈盆地是我国北西部最大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南部坳陷区基底相对稳定,形成向盆内缓倾的斜坡带或浅坳陷带,上覆中新生代盖层构造简单,在吐鲁番坳陷南部形成总体北倾的平缓岩层单斜带,在了墩隆起和哈密坳陷南部则以宽缓褶曲产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为研究区唯一找矿目的层,为一套潮湿气候条件下沉积的灰色含煤碎屑岩建造,由十几个河流相半韵律的泥互层组成。砂砾层厚度大,结构疏松,富含地下水与有机质,透水性良好,砂砾岩层在露头区氧化作用强烈,且呈多期次,钻孔中层间氧化作用发育良好,矿化及异常发育于层间氧化带尖灭边界附近,各方面成矿条件都显示吐哈盆地南部具有良好的可浸砂岩铀矿成矿前景,经筛选分析认为,吐哈盆地南部苏巴什一迪坎尔、了南凹陷东南缘、哈密坳陷东南部第三个地段具有形成万吨级铀矿的前景。

  • 标签: 可地浸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 成矿条件 成矿远景 找矿目的层 新疆 吐哈盆地
  • 简介:无论是油气生产者还是油气消费者,了解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位置和数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Youngquist(1997)是这样分析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的重要性怎么估价都不会过分。在这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能源。能源是开发利用其他自然资源的钥匙。没有能源,工业的轮子就不会转无论是油气生产者还是油气消费者,了解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位置和数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Youngquist(1997)是这样分析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的重要性怎么估价都不会过分。在这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能源。能源是开发利用其他自然资源的钥匙。没有能源,工业的轮子就不会转动,所有金属都无法开采和冶炼。

  • 标签: 油气消费 估价 能源资源 世界 油气生产 油气资源
  • 简介:过去曾有人研究始新统Yegua组剪切带性质以评价断层封闭能力。井深3029m处一块长11m的Yegua组砂岩岩心显示出高剪切层,其倾角随深度从10°增加到30°,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10%~12%和1~5md(分别降低10%~16%,20~60md)。该砂岩中孔隙大多数为次生孔隙,剪切带的孔隙因粘土涂抹和剪切作用而变形和消失。过去曾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来研究剪切带物理性质。剪切带附近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降低产生一个毛细管遮挡层,阻止了烃类散失,从而形成分隔化油藏。剪切带的初始毛细管排驱压力为100psi(相当于6.89×10^5Pa),足以圈闭平均高度达210m的油柱和70m的气柱。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东南部 东Sour湖油田 始新统Yegua组 断层 封闭能力
  • 简介:近30年来,地震采集的数据量持续增加.目前,在一艘地震勘探船上部署12条或更多的拖缆、在海底埋置成千上万个检波器或数以万道进行陆上采集已经常态化.数据体已经不仅由检波器密度来定义,而且还由每个位置上所记录的分量数来定义.方位角的覆盖范围已经从窄方位角发展到多方位角,再到全方位角.更多的检波器数量仅仅是数据爆炸的一个方面,在此期间,震源的研究工作也有所发展,采用的方案主有连续记录和各种同步震源.数据密度和野外工作量均在增加,并且持续增长,以满足业界对成像和解释的更高需求.

  • 标签: 数据采集和处理 地震采集 窄方位角 感知 压缩 专题
  • 简介:针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特点和勘查工作目标,总结了解决浸砂岩型铀矿选区、综合评直接定位等不同阶段地质任务的一套快速勘查方法技术。地质科研生产实践表明,因地制宜遨合理配置高效的物化探方法是成功寻找浸砂岩型铀矿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地浸砂岩型铀矿 物化探方法 应用
  • 简介:通过对测地雷达(GPR)、浅层岩心样品和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一个下奥陶统Ellenburger群合并坍塌古溶洞系统的井问三雏结构。这些数据采集于得克萨斯中部MarbleFalls附近的一个研究区,数据采集区面积约为800×1000m(-2600×3300ft),可覆盖象西得克萨斯这类地区典型井网(0.65km^2)中的多口油井。通过对岩心的岩相描述和GPR反射响应的综合分析,识别出了几个仅靠GPR数据就可以成图的古溶洞相:①连续反射的是未扰动地层;②具有断裂和褶皱特征的相对连续反射的(几十米以上)是扰动地层;③不连续或连续性很差的杂乱反射反映的可以在岩心中识别出的、而在GPR数据中则无法分辨的非均质溶洞角砾岩相。它们包括强扰动地层相、粗碎屑杂乱角砾岩相、细碎屑杂乱角砾岩相和沉积充填相。基于岩心和GPR数据描述的合并坍塌古溶洞系统的三维结构表明,角砾岩体走向带存在350m(1100ft)宽、1000(3300ft)多米长、数十米厚。这些角砾岩体是合并坍塌古溶洞。角砾岩体之间是200m(660ft)宽的扰动和未扰动围岩。当一个溶洞系统被埋藏之后,机械压实作用会形成多种构造。这些构造包括褶皱、下陷和断层。褶皱和下陷的规膜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与坍塌有关的断层数目很大,断距可达数米,其中多数为正断层,逆断层也有可能出现。

  • 标签: 合并坍塌 古溶洞系统 扰动围岩 杂乱角砾岩 沉积充填 坍塌角砾岩
  • 简介:盆地可浸砂岩铀矿区域预测阶段物探资料整理应围绕研究基底构造和确定盖层中的松散砂层(体)特征这两个任务来开展。编制基底构造图的方法是依据重,磁、震等资料,采用在平面等值线图上解释和切剖面解释等方式,划分区内地壳类型、火山口、断裂构造、侵入体等地质类型。确定盖层中的松散砂层(体)则主要依据电测井资料。

  • 标签: 可地浸砂岩铀矿 区域预测 整理方法 物探资料 盆地 基底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