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初期,气井的产能评价存在诸多问题,采用陈元千“一点法”公式对页岩气井产能进行计算误差较大,不能有效指导气井配产。为了探索适合本地区页岩气井的产能评价方法和合理配产方式,通过开展多口页岩气井的产能试井,并校正中、高排液气井产能试井异常数据,建立了针对该地区页岩气井不同排液量下的一点法产能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的无阻流量与产能试井求得的无阻流量误差范围在-12%-5%之间,二者计算结果较吻合。同时采用采气指示曲线法提出涪陵页岩气田气井6个无阻流量区间相应的合理配产系数。在气井投产初期,可采用合理配产系数进行气井配产;生产中频繁调产井,采用压降产量动态配产法优化气井配产,也可采用两者兼顾的方法指导气井配产。所提出的合理配产方法,可以为涪陵页岩气田气井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简介:石龙场大一凝析气藏主要产层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属于凝析气弹性驱动的裂缝性凝析气藏。目前该气藏已进入后期开发阶段,地层压力愈来愈低,气体携带凝析油的能力越来越弱。部分井因井筒积液严重、井口压力降较大而难以投产,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通过对凝析气藏开采后期因积液严重而停产的井的分析,认为该类井复产的关键:一是要降低井筒液柱压力梯度;二是井底要有足够的能量。根据分析结果,首先关井恢复地层压力,然后将压力相对较高的套压气快速倒入油管,使井筒液体产生较大扰动,天然气与凝析油充分混合起泡,在井筒中形成泡沫流,从而降低液柱压力梯度,有利于积液排出。采取措施后,积液停产井有效恢复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简介:探井测试及开发井生产阶段大量产水严重制约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利用岩芯核磁共振实验及“双饱和度”测井评价方法,分析气藏高含水特征及高含水地质成因,并探讨气藏产水机理,为气藏开发阶段有效防水治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藏高含水特征主要表现为“双高”特征,即高束缚水饱和度和高可动水饱和度;储层微细孔喉发育造成气藏束缚水饱和度高,而成藏时天然气充注程度较低则造成气藏可动水饱和度高;气藏含水饱和度高于临界水饱和度,在压差的驱动下可动水随天然气一起流动是气藏产水主要原因,同时如果生产压差过大,会导致部分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加剧产水程度。控制合理的生产压差是降低西湖凹陷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产水风险和延长气井稳产期的重要手段。
简介:本文是介绍如何应用智能井系统与完井的结合来控制深海区的油藏流入。在深水海底,远程控制水流入的能力可以免除成本很高的钻井平台维护作业,同时能延长油井的寿命并增加可采储量。在巴西深水海域,具有机械裸眼隔离的裸眼水平井砾石充填完井都已与完全可靠的电子智能井系统结合在一起。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设计、测试和实施。巴西深水海域仍然是迫切需要为提高经济效益而推动新技术应用的地方。1998年在巴西深水海底实施了水平井砾石充填完井。到目前为止,已对生产井和注入井成功实施了52次海底水平井的砾石充填。为了进一步提高深水区的经营效益,于1999年开始在坎普斯(Campos)盆地实施5级多分支井。由于裸眼水平井砾石充填的成功不断显示出经济效益,有必要提供一种与砾石充填相结合的有效层位分隔。2001年在坎普斯盆地成功应用了可获得层位分隔的分流阀技术。水平井的层位分隔和长水平距离使油田经营者能够选择性地开采油藏,并使桶油当量的开发成本降至最低。莫索拉(Mossoro)油田,在陆上部署了由31/2-in和51/2-in流入控制设备构成的完全电子化智能井系统。安装这套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在将该技术应用于海底油井之前加以验证。这些阀门是在办公室遥控操纵的。经过数月的成功应用和收集数据,拆除了该系统并准备将其安装到深水海底油井。在陆上油井的试验期间,发现有必要修改数据的存储容量。然后对软件进行了修改,以优化数据的存储速率。为了将智能井系统与防砂完井相结合,必须有一个优化过程以满足建井和作业需要。这一优化过程包括:(1)为达到目标井位进行井眼轨迹设计,同时要控制“狗腿”的严重程度以利于智能井系统设备的下入;(2)为获得流入控制和尽量降低安装过程作业�
简介:油气井压裂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在致密岩石中形成裂缝,提高其渗透率,从而改善油气开采的经济效益。由于裂缝的几何形状和所压裂地层的渗透率都会影响油气井后续的生产,这些因素的评价对致密气田的开发非常重要。在压裂作业过程中采集的微地震资料通常用于确定裂缝的形状和方位,文中说明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于定量评价地层的渗透率。我们探讨了两种估算渗透率的技术,这两种技术对注入流体流动有着不同的假设,而且所利用的微地震资料信息也不一样。这些技术在美国怀俄明州Pinedale气田4口井的水力压裂微地震资料中得到了应用。在微地震资料品质有保障的情况下,利用所获得的渗透率预测20级压裂作业后的产气量。采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与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立了使Pinedale气田生产井的动态得以改善的产层特征和水力裂缝特征。
简介:提出了通过储层模拟进行产量数据分析的流程和方法,来帮助认识页岩气生产机理和水平段水力压裂处理的有效性。从2008年初开始,我们已经使用该方法对海因斯维尔页岩区的30多口水平井进行分析。本文介绍了其中的几个案例研究,用来展示这种新方法在海因斯维尔页岩区带不同地区应用的结果。整合了所有可用数据后,我们建立了多段压裂处理后的井的模拟模型。建模中涉及的与井的短期和长期生产动态有关的因素和参数包括:1)孔隙压力、2)基岩特征、3)天然裂缝、4)水力裂缝和5)复杂裂缝网络。通过对所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历史拟合,我们明确了井初期生产动态较好的主控因素。对海因斯维尔页岩的研究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了页岩气的生产机理和水平井压裂处理的有效性。对模拟模型进行校正后,可以更加精确的计算井的有效泄气面积和储量。海因斯维尔页岩是一套非常致密的烃源岩。在水平井段的压裂处理方案相同的情况下,生产动态与页岩基质特征具有相关性。压裂过程中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是决定海因斯维尔页岩气井早期生产动态的关键因素。明确如何在压裂过程中有效地创造更大的裂缝表面积并在压裂处理后有效地保持裂缝表面积,是海因斯维尔页岩气井能有较好生产特征的关键因素。作业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确定最佳井位和作业方案,以便在该页岩区获得生产动态较好的井。同时这些信息还有助于细化对井生产动态的预期并把开发页岩气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该流程和方法在其他页岩区带的应用也取得了成功。
简介:概述:文中提出了一种综合研究方法,把实验室岩石物理测量与多尺度数字岩石分析(DRA)和新鲜状态岩塞磁共振(flesh—stateMR)资料综合在一起,开展岩石物理建模,研究特拉华盆地沃尔夫坎普组储层性质。应用:降低岩石物理性质的不确定性。寻找更好的途径,(1)把孔隙尺度的储层性质与诸如LECOTOC、粉碎岩样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以及磁共振T2谱等体积测量结果(bulkmeasurements)联系起来;(2)建立基于岩石物性的储层分类方法,加深对储层品质的认识。这些都是基于传统实验室分析测试资料、DRA结果、新鲜状态岩塞磁共振测量和测井资料建立具有物理真实性和相关性的岩石物理模型来实现的。结果和结论:由SEM图像观察得出的有机孔隙度和无机孔隙度与新鲜状态岩样MR和由相同岩样粉碎后的“GRI”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采用了多分辨率的SEM图像,以便尽可能多地捕捉到和量化纳米尺度的孔隙。SEM孔隙度和粉碎岩样实测孔隙度之间的差异与粘土含量有直接关系。粘土束缚水体积大约占粘土总体积的20%。通过把新鲜状态岩塞样品的Dean-Stark流体饱和度与SEM孔隙度进行对比,确定了粘土束缚水校正量、重要研究发现包括以下四点:(1)多分辨率SEM分析方法可用于量化有机和无机孔隙度;(2)这些样品的粉碎岩样法实测总孔隙度包含了相当大的与XRF粘土含量有关的粘土束缚水体积;(3)基于SEM建立孔隙大小分布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对新鲜状态岩样的MRqL隙大小分布进行标定。而后者能够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建立联系;(4)新鲜状态岩样MR总孔隙度能够与SEM非有机孔隙度和粘土束缚水孔隙度之和实现最佳拟合,从而解决了单项技术难以给出一致且准确的有效孔隙度数值的问题。技术贡献:认识这些不同分析方法及其所�
简介:二叠系-三叠系Khuff组被视为世界上最为高产的天然气储层。Khuff组储层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均具有非均质性,而仅凭地下资料无法全面认识其井间非均质性。沙特中部出露的Khartam上段是Khuff-B储层上段和整个Khuff-A储层的极好露头类比对象。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重建Khartam上段的数字露头模型,涉及了沉积学研究和数字激光扫描建模。对四条剖面进行了观测,这些剖面覆盖了整个Khartam上段露头,并建立了综合剖面。研究发现,Khartam上段露头由六个岩相组合构成,它们分别是在三种沉积环境中发育的,包括滨外(offshore)(深一浅潮下带)、前滨(foreshoal)和浅滩(shoal).在四个不同的位置上利用地形激光扫描仪对露头进行了扫描。利用Polyworks软件对扫描结果进行了处理,并建立了Khartam上段的真实感模型(photorealisticmodd)。结合运用ArcGIS和GeoAnalysisTool软件,对数字模型进行了解释。通过数字建模,实现了准确的岩相结构测量和统计测量,并把数字建模与传统的野外观测资料结合在了一起,研究了露头地层的横向连续性及其构型(architecture)。此外,该模型还揭示了所研究露头中储集层单元以及隔层或非储集层单元的构型和连续性。本次露头研究结果与地下研究资料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预测地下Khuff组储层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