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多个油田都采用了4D地震监测以改善油藏监测和油藏管理。本文描述了在合采注水井应用4D地震监测数据分析的实例。为了优化水驱项目的地层压力和注水波及效果,注水井可对多个储层同时完井。但这可能导致各层段注水效果难以把握。钻遇的各层段储层性能可为预测波及效果提供线索。但却无法提供有关储层动态压力的情况和反映可能遇到的完井问题。对随时间变化的注水层段,监测其不同注入模式下注入效果的变化可分析、预测层段的相对水驱潜力。PLT结果(如能获取)也可及时指示特定时间点注入各层的流体分流情况。另外,如果地层压力数据的采集工作于投产后才开始,那么这些数据就可用于评估不同层段的压力区。4D地震监测是唯一能够全面观察储层的技术,根据4D地震解释的注水异常(3D地质体包络面)能反映监测期间特定地层的累计注水量。本文描述了基于储集性能(测井数据)、注水井效率分析、生产测井和地层压力测试以及4D地震监测数据而进行的注水分流对比。各种数据源的互证,可大大降低油藏管理和油藏开发决策(修井、加密井方案等)中的不确定性。4D地震监测在安哥拉17号区块的应用,证实该技术可显著提高油田的开发和油藏管理效益;而该油田的实例也充分表明,综合各类数据源可有效提高该类油田水驱效果的分析。
简介:近37年来,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因其在EOR和增产措施方面的应用,已成为普遍研究课题。酸化作业中,当层问存在渗透率级差时就是用泡沫促使酸转入低渗透层。人们对泡沫在低渗透岩石(1~10md)中的流动性质研究得比较少,主要因为注入过程中出现高压力梯度造成设备限制。本文讨论用9md烧结贝雷砂岩岩心在额定3500psi(24NPa)装置中进行的几个单岩心、恒定泡沫特征值、稳态泡沫流实验结果。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类型、泡沫特征值、液体和气体流速等因素以研究这些因素对泡沫流度、流度降低系数以及压力梯度的影响。为了模拟酸化过程中泡沫酸后的情况,每次实验先注泡沫,后注盐水,然后研究残余渗透率和泡沫稳定性。实验中泡沫特征值在.55%~90%之间,注入速度在5~25ft/d(1.5~7.5m/d)之间。发现所有稳态注泡沫实验中流度都有很大的降低。本文推荐一个称为残余指数的新参数以量化泡沫酸后的泡沫稳定性。残余指数是预测泡沫转向动态的关键,而且,当用无量纲参数如流度降低系数而不用流度进行比较时,得到的结果更相符。最后,把低渗透岩心实验结果同高渗透岩心进行比较以确定低渗透地层中产生泡沫的独特性。
简介:近年来,人们针对页岩气井产量预测建立了多种解析递减曲线模型(Anderson等,2010;11k等2008;Valko和Lee2010)。页岩气产量预测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这些作者要么没有量化页岩气井储量的不确定性,要么无法证实其概率预测结果得到了很好的标定。Jochen和Spivev(1996)和Cheng等(2010)开发出了可以开展概率递减预测和量化储量不确定性的自助法(bootstrapmethod)。采用改进型自助法(Cheng等,2010)开展预测能够很好地反映真实的储量。但由于需要为每口井都开展数百次的牛顿迭代(NewtonIteration),其时间效率比较低。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针对概率递减曲线分析引入了贝叶斯法,用于快速可靠地量化储量不确定性,而且无需修改历史产量数据。我们通过分析巴奈特页岩区带中生产历史在7年以上的167口水平井,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贝叶斯方法中,递减曲线参数qi、D.和b被假定为随机变量,而非为获得最佳拟合效果而需进行修改的参数。采用带Metropolis算法的McMc建立了递减曲线参数的马尔科夫链。在对167口巴奈特水平页岩气井开展测试时,我们假设前半时段的产量数据已知,而下半时段的产量数据未知,后者被视为“未来产量”。这167口井的“未来产量”数据大约有85%落在由贝叶斯法计算的P90和P10储量范围内,说明这种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标定,而且贝叶斯法的计算速度是改进型自助法的13倍。所提出的贝叶斯法为人们快速而可靠地得出概率递减曲线预测结果和量化储量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手段。如有必要,这个方法还可以与其它解析递减曲线模型结合使用。
简介:在北极陆地的永久冻土区及沿世界上一些海洋的外陆缘海下发现了大型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这一发现激起了人们对天然气水合物成为一种可能能源的强烈关注。然而,在将天然气水合物看作是人们消费得起的有生命力的天然气源之前,必须攻克重大的乃至可能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对北极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综合信息表明,在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于地下约130~2000m深处。近海陆缘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主要是根据已绘制的海底下大约100~1100m深处异常地震反射层即海底模拟反射层推断的。目前对世界海相和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资源量的估算大体一致,约为20,000×109m^3。关于在界定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内所储集的天然气资源量以及含水合物地层内天然气水合物的含量等根本问题的分歧证明了我们对天然气水合物知之甚少。但是,最近有几个国家包括日本、印度和美国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国家计划以进一步考察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潜力。这些计划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诸如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生产系统的设计以及更重要的即天然气水合物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性等关键性问题。
简介:北极大陆永久冻土区以及全球大陆边缘外侧海底大型天然气水合物聚集的发现,增强了人们对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可能能源的兴趣。但在把天然气水合物视为一种切实可行而且成本可以负担的天然气供应源之前,人们必须解决一些重大的技术难题。北极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综合信息表明,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埋深可能在130~2000m之间。近海大陆边缘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主要是根据称作海底模拟反射层的异常地震发射层来推断的,这些反射层的分布深度在海底之下100~1100m之间。目前全球海洋和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聚集的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有2万万亿m^3。在一些根本问题上,例如所圈定的天然气水合物聚集的天然气数量以及含水合物地层的天然气水合物含量,人们的观点很不一致。这说明我们对天然气水合物仍知之甚少。最近,日本、印度和美国等国家已经启动了雄心勃勃的国家项目,以进一步考察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潜力。这些项目可能有助于回答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性质、开采系统的设计以及最为重要的开采成本和经济性。
简介:由于在冻土层和海洋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未来的替代能源。但是,至今尚未对各种开采方法中来自水合物的天然气开采潜力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本项研究介绍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模型,该模型通过减压方法从多孔介质中分解水合物,从而模拟天然气开采。我们认为分解带的热传递、水合物分解内动力学和气水两相流动是涉及多孔介质中水合物分解的三种主要机理。本项研究对涉及物理性质实际变化范围的三种机理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比较。实例研究表明,气水两相流动的影响比热传递和水合物分解内动力学的影响小得多。考虑到速度控制作用,开发出的分析模型可以预测在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动态特征。模型已用于进行敏感性研究,已便调查在水合物储层进行商业性天然气开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中能够采出大量天然气,水合物叠加在含气带上方。在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永久冻土区中已发现了这种天然气水合物储层。
简介: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区块震旦系灯四段气藏为受风化壳古地貌控制的大型碳酸盐岩古岩溶气藏,丘、滩相主要发育于台缘带,地震预测储层大面积连片发育。但是近期部署在磨溪区块台缘带的几口探井相继失利,为寻找其失利原因,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井震结合,重点刻画灯四段沉积相相变,分析相变对后期风化壳岩溶及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受桐湾Ⅰ幕形成的剥蚀面影响,台缘带内存在丘滩体与滩间海沉积的相变;②在相对隆起区域灯四段丘滩体继承性发育;在相对低洼区域,灯四段以填平补齐沉积为主,主要为滩间海沉积微相,不利于丘滩体发育。结论认为:沉积微相变化控制了研究区台缘带岩溶储层展布,在滩间海沉积微相区域,岩性致密,裂缝欠发育,不利于后期岩溶改造(岩溶储层厚度一般小于10m);在丘滩体发育区域的相对隆起部位,裂缝发育,有利于后期风化壳岩溶的形成,同时岩性主要为富藻白云岩,有利于表生岩溶溶蚀孔洞保存(岩溶储层厚度介于25~50m)。
简介:毛细管压力模型和基本原理早已被用于评价过剩压力和毛细管滞后现象以及相对渗透率对断层填充物封闭的影响。超压断层填充(断层水压高于储层水压)总是增加所封闭的烃柱的高度。在地层水从断层流入储层的地方,封闭界面向超压断层填充物迁移。只有在缺乏横过断层水流的地方,负压断层填充物才会降低烃柱的高度。如果水流穿过断层,烃柱的高度不受影响。在储集层的含水饱和度没有降低的地方,地层水不能穿过断层流动。相对渗透率使薄膜封闭向渗漏平稳过渡,这样,薄膜封闭破坏之后有可能出现液压阻力封闭。均质、亲水断层填充物旁侧的薄膜封闭高度大于达到地质渗漏处的液压阻力封闭的高度。如果充注率和渗漏率两者都高,而且圈闭的寿命短,那么在开采期间液压阻力封闭就变得更加显著。在圈闭初始充注期间,圈闭的整个亲水、断层填充物孔隙网络的渗漏率不可能大于圈闭充注率。如果充注缓慢,渗漏率就大于充注率,直到形成新的平衡烃柱高度。即使充注停止,封闭层也持续渗漏,直到烃柱高度真正降到低于其原始高度。低毛细管压力条件下会重新形成薄膜封闭。理论上,重建的封闭能力接近于原始封闭能力。横断层压力和烃柱高度不能转变成封闭能力,因为充注史和封闭类型对封闭作用有影响。横断层压力数据可用于分析充注高度和压力史,也可用于评价断层封闭的不同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