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到1999年间,在俄罗斯雅库茨克附近的SpasskayaPad实验林,对植物水分(树液)中的稳定同位索比进行了观测。每年在叶子长出后,兴安落叶松树液中的δ18O含量就迅速下降,这标志着融雪在初夏就开始被吸收利用。从仲夏到夏末,在多雨夏季和干旱夏季,植物对水源的利用有着明显不同在1999年8月(多雨的夏季),落叶松树液中的δ18O含量很高(-17.8~-16.1%o),但是在1998年8月(旱的夏季),其含量却很低(-20.4~-19.7%0)。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主要依靠雨水作为水源,而在干旱的夏季植物主要利用多年冻土中的融水作为水源。多年冻土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在干旱的夏季为植物提供直接水源:另一个作用是把多余的水分储存在土壤中供来年所用。如果这种冻土系统未来遭到地球变暖的破坏,那么,这些东西伯利亚仅存的单型落叶松在干旱的夏季很可能面临严重的破坏。

  • 标签: 兴安落叶松 氧同位素 多年冻土 树液 针叶林
  •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渗流实验室成立于1983年,经过近30年的不断发展,已形成“大型工程软件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及“计算与通讯软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机构和中科大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研究队伍中有中科院院士及多位教授,学科领域涉及力学、数学、计算机软件、石油地质及工程等。

  • 标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重点实验室 渗流 工程研究中心 计算机软件 石油地质
  • 简介:2007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战略组提出了新的科学战略,主要目的是指导今后10年的工作,以使USGS更好地为内政部(DOI)和全国服务。该科学战略共由6个科学目标组成,分别为:

  • 标签: 美国地质调查局 科学 USGS
  • 简介:工作概述问题的现实。近十年来,俄罗斯地区城市开始迅速发展,尤其是以莫斯科为首的一些大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对不动产的需求也在增长,对住宅、商业和办公场所等的建设需求增加,这样随之而来的是对新交通路线建设的需求。

  • 标签: 莫斯科市 大城市 深层滑坡 高精度 原理 科学
  • 简介: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主要元凶,应该注入到太平洋洋底的玄武岩中。科学家们认为,不断增长的人为排放,特别是在大气中起到棉被作用的二氧化碳,是气候变暖的原因,因此不要让热量进入太空。从大气中分离二氧化碳并进行隔离,是应对温室效应的一些可能的方法。科学家们建议,扩大森林种植面积以吸收碳,然后将木材埋藏在采空的矿井中

  • 标签: 二氧化碳 气候变暖 科学家 洋底 储存 温室效应
  • 简介:日前,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地调中心自主研发的U型管监测取样系统在河南漯河试验成功。试验结果表明,该U型管采样系统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完全满足深井井下狭小空间取样要求。与国外采样设备相比,我自主研发的U型管采样没备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非常适合在国内推广应用。

  • 标签: 取样技术 狭小空间 井下 深井 中国地质调查局 国内
  • 简介:我们测试了利用数字、彩色航空正射影像以及空间与辐射测量分辨率的单视场全色卫星影像对意大利近来滑坡进行填图的概率,并更新了现有滑坡位移测量数据。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在亚平宁山脉中部翁布里亚的90km。区域内降雨导致大量滑坡发生。通过对降雨记录分析发现,滑坡出现与降雨时间比较吻合,即滑坡多发生在潮湿的降水期。滑坡主要发生在农耕区,且形态细微、覆盖较好,因此识别个别滑坡并填图比较困难。尽管应用识别滑坡很困难,不使用立体可视化方法,仅采用航空和卫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共识别457个新滑坡并填图,单个滑坡面积(AL)在3.0×10^1与2.5×104m^2之间,滑坡总面积ALT为6.92×10^5m^2。为了鉴别滑坡,研究者采用空中摄影测量解译准则识别和制作滑坡图。结果表明,利用航空和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单视场高分辨率影像,能够绘制很难探测的滑坡地区滑坡图,其空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可以满足需求。不同时相的航空影像(2005年3月)和卫星影像(2005年6月到7月)可提供分阶段滑坡信息,并可统计不同时间段内滑坡分布面积。与该地区先前存在的滑坡数量和大小信息相比,通过航空和卫星影像获取的滑坡信息更加完整。新绘制地图中滑坡数量比先前探测的数量多出145%,滑坡面积多出85%。在改进的滑坡填图中,2004-2005年滑坡多发季节滑坡滑动率φL=27.1mm/yr,比先前对同时期滑动率的评估值高30%。在亚平宁山脉中心地带,该滑坡滑动季节变化率远远高于长期地区侵蚀率。该滑动率的加速增加归因于农业行为导致边坡稳定性下降。

  • 标签: 滑坡 填图 滑坡体积 滑坡活动率 卫星
  • 简介:从基础理论入手,建立了在裂缝油藏中,具有有限导流能力的垂直裂缝井在定压开采条件下产量预测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的理论推导和求解,获得了产量预测公式,绘制出产量预测理论图版。应用该图版进行生产曲线拟合,可以评价确定油藏参数,从理论上对油井产量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

  • 标签: 裂缝性油藏 垂直裂缝 产量预测 理论图版
  • 简介:由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大量放射物质抛向周围介质,高密度污染喷出物的弥散现象具有区域特征。目前切尔诺贝利的《污斑》遍布欧洲大部分土地,包括地下水饮用区域。在俄罗斯,紧邻第聂泊自流水盆地东部的布良斯克州东南部受害最严重,该地区的污染程度和传播范围史无前例。由于该

  • 标签: 放射性物质 地下水污染 污染脆弱性 切尔诺贝利
  • 简介:滑坡能对人类生活造成损害与破坏。对这些危害进行适当分析与模拟能够减低相关损失,甚至能够防止滑坡体移动。Zab河流盆地易受滑坡影响。为了评估研究区内的滑坡风险,使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局部数据。这些局部数据包括:边坡、边坡方位、到公路的距离、到排水网的距离、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地质因素、地形特征以及研究区气候条件。利用AHP模型可提供显示滑坡初始脆弱的真实区域图像。基于研究结果,确定南部盆地最易受滑坡影响。

  • 标签: 滑坡 GIS脆弱性 Zab盆地
  • 简介:经过长期高压注水或压裂后,储层的渗透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利用压力降落法分别计算注水井各个注水时期储层的有效渗透率,考察其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注水井经过长期高压注水后,储层的渗透率会逐渐增大.注水井压裂后,80%的井储层的渗透率增大,渗透得到改善,吸水能力增强.与注水早期相比,当关井初期压力降落速度快、幅度大,有效渗透率明显增大时,主力吸水层位内部已形成了大孔道,需要对其调剖或封堵.

  • 标签: 注水井 储层渗透率 储层改造 实例分析
  • 简介:根据FMT测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情况,利用地层压力剖面,及井间小层对比,分析油田注采是否均衡,通过实例分析,说明FMT资料对油田的注采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FMT测试 地层压力 储层连通
  • 简介:通过对内置式、袖套式、对称式和下挂式四种不同类型复合射孔器的设计结构、作用原理及安全对比分析,建议根据不同井身结构、地层污染程度等情况,合理设定峰值压力及火药用量,在确保作业安全前提下,优选高效复合射孔器。

  • 标签: 复合射孔 超正压 峰值压力 推进剂 安全分析
  • 简介: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居民及周围环境虽然频繁遭受滑坡危害,但滑坡脆弱的问题却鲜为人知。滑坡脆弱性相关信息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对滑坡风险的确定能力。本文提供了意大利中部翁布里亚区内滑坡对建筑物和公路造成的相关的危害信息。本文使用了对翁布里亚区90多个场地的建筑物和公路造成破坏的103个断层的滑坡和土崩-泥流的相关信息,确定滑坡区域与滑坡脆弱之间的相关,将得到的相关依据应用于意大利中部Collazzone市有利于进行滑坡填图的周边丘陵地带。利用滑坡编录手段和编制滑坡脆弱曲线图,绘制滑坡脆弱的地理分布图和填写计算出的预期损害统计表。本文探讨了脆弱临界值和获得的脆弱评估值的可靠和局限性。

  • 标签: 滑坡 脆弱性 危害 风险 翁布里亚 意大利中部
  • 简介:大北-克深地区低渗透裂缝砂岩气藏,储层物性较差,初期产能较低,酸化和压裂是提高产能的主要措施。对泵压、排量以及酸液注入量等酸化施工参数与产能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单位厚度的酸液注入量与产能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砂浓度、泵压、排量以及压裂液注入量等压裂施工参数与产能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单位厚度的压裂液注入量与产能具有较好的对数关系。此外,对于裂缝性气藏,产能的大小还取决于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成像测井资料获得测试层段的裂缝参数,对裂缝参数与产能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裂缝密度和面缝率与产能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综合酸化和压裂施工参数对产能的影响,得出综合裂缝参数的酸化井和压裂井产能预测公式,相比单一考虑液体注入量的产能预测结果更加精确,并以实例进行了论证。

  • 标签: 酸化 压裂 产能预测 裂缝性砂岩
  • 简介:运输和注入二氧化碳已经在美国实施,其关联的风险问题也已经被较好地认识。长远来看,有一种风险就是地下储存的二氧化碳可能沿着一个不确定的运移通道或失稳井筒泄漏出来。这种风险场景或许可以类比为火山喷发时的天然二氧化碳的排放。只要二氧化碳能够弥散到大气中,火山地区的那种通过土壤或经由碳酸性温泉扩散泄漏出来的二氧化碳并不代表一种威胁。然而,当二氧化碳能够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得以积聚,它明确地构成一种威胁。从火山腔或火山口中突然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云同样也构成致命的威胁。然而,似乎难己找到这样的类比把地下储存的二氧化碳的泄漏造成的风险和上述那些致命威胁联系起来。建议对储存的二氧化碳在可能失稳井简附近的运移扩散和演化机理进行建模分析。

  • 标签: 二氧化碳 地下处置 安全 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