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到1999年间,在俄罗斯雅库茨克附近的SpasskayaPad实验林,对植物水分(树液)中的稳定同位索比进行了观测。每年在叶子长出后,兴安落叶松树液中的δ18O含量就迅速下降,这标志着融雪在初夏就开始被吸收利用。从仲夏到夏末,在多雨夏季和干旱夏季,植物对水源的利用有着明显不同在1999年8月(多雨的夏季),落叶松树液中的δ18O含量很高(-17.8~-16.1%o),但是在1998年8月(旱的夏季),其含量却很低(-20.4~-19.7%0)。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雨的夏季植物生长主要依靠雨水作为水源,而在干旱的夏季植物主要利用多年冻土中的融水作为水源。多年冻土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在干旱的夏季为植物提供直接水源:另一个作用是把多余的水分储存在土壤中供来年所用。如果这种冻土系统未来遭到地球变暖的破坏,那么,这些东西伯利亚仅存的单型落叶松在干旱的夏季很可能面临严重的破坏。

  • 标签: 兴安落叶松 氧同位素 多年冻土 树液 针叶林
  • 简介:日前,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地调中心自主研发的U型管监测取样系统在河南漯河试验成功。试验结果表明,该U型管采样系统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完全满足深井井下狭小空间取样要求。与国外采样设备相比,我自主研发的U型管采样没备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非常适合在国内推广应用。

  • 标签: 取样技术 狭小空间 井下 深井 中国地质调查局 国内
  • 简介:对于深层凝析气井,完井工艺应考虑腐蚀介质的影响,保证安全采气,还应满足射孔、采气工艺、井下作业和自喷期产量的要求,且随着凝析气藏开发进入不同的阶段,必须对完井工艺进行适时优化,才能满足凝析气藏开发生产的需要。对雅克拉、大涝坝等深层凝析气藏完井工艺在井下工具、管径、材质、射孔等方面进行研究和优化,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深层凝析气井 完井 优化 应用
  • 简介:由于滩海油藏不同于陆上油藏,如果仍然采用陆上试井的方法,可能需要测试的时间长,引起的费用较高。从如何优选试井方式、优化试井设计、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料分析认识油藏入手,把试井的作用充分发挥,节约时间,节约费用,指导大港滩海地区的试井工作。

  • 标签: 大港滩海 试井 试井设计 设计优化
  • 简介:通过对不同井眼角度、射孔方位、射孔密度和炮孔布置的模型在不同流速下的实验和对射孔参数与炮眼的渗流面积和炮眼压差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射孔优化,大大提高了疏松砂岩油藏防砂效果,认为射孔方位、井眼角度、射孔参数与油井出砂有直接关系,随孔径、孔密井眼角度的增大出砂加剧.为防止出砂,射孔时尽量沿最小主应力方向.

  • 标签: 射孔参数 疏松砂岩油藏 井眼 孔密 油井出砂 防砂效果
  • 简介:寻找和测试注水剖面中超高渗透层是困扰生产测井的一个技术难题,随着科研的深入和生产测井技术的发展,注入剖面中超高渗透层测试问题得到解决.经对注入剖面中超高渗透层的识别方法和各种测试方法的对比分析认为,放射同位素示踪测井解决超高渗透层测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无法满足目前的生产实际,测井成功率不高.中子氧活化测井在识别和解释超高渗透层具有很好的优势,该仪器的测量范围为10~600m3/d,可以满足超高渗透层的测试问题.

  • 标签: 渗透层 注入剖面 生产测井 注水剖面 解释 活化
  • 简介:近几年,河南油田现场测试中主要遇到如下问题:①地下与地面流量计计量不一致.②测试过程中仪器遇卡掉入井底后被砂埋.③测试仪器下放过程中,在封隔器处遇卡.④井筒压力高,造成测试仪器难以下放到井底.⑤测试过程中,油压突然上升,仪器下放速度减慢或遇阻.上述情况的出现,给测试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必须结合油藏地质、注水管网及生产动态情况,制定配套的解决对策.

  • 标签: 测试工艺 流量计 封隔器 井筒 压力
  • 简介:高凝油井在常规试油过程中,原油易结蜡且流动困难,无法达到试油求产目的。利用Wellflo软件模拟分析注入流体温度、下泵深度、泵压及泵入量的变化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优选水力泵排液的施工参数,配合地面流程加热及保温技术,完成了大庆油田AA区块A1井等3井次的试油测试,施工中动力液采用温度70℃的热水,井口温度及日产油量平稳,落实了储层的液和产能。现场应用表明,高凝油井水力泵排液参数分析及优化可减少工具起下次数,防止井筒发生析蜡凝固,降低能耗损失,为高凝油井试油及求产提供了借鉴。

  • 标签: 高凝油 试油 水力泵排液 参数优化 井筒温度 动力液
  • 简介:针对大港油田歧口凹陷和沧东南皮凹陷储层井深,低孔低渗,压后自喷能力弱压裂液不能及时排出等问题,为了改善返排效果,提高产量,开展了国内外压后返排技术调研,对主要的五项压后返排技术开展其技术、经济、油气层保护以及安全环保等因素分析,研究形成了适合于大港油田的探井压裂增产措施快速返排技术,2015年现场应用5口井,施工安全环保无事故,工艺成功率100%,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大港油田 增产措施 快速返排 优化研究 应用
  • 简介:由于水平井井深、水平段长、井眼条件差、通井管柱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通井管柱与完井管柱匹配度低、通井时效过长、通井管柱下入困难,增加了井控风险和作业成本。针对通井困难这一突出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综合考虑井眼情况和完井管柱配置,分析了通井扶正器、通井管柱底部扶正器组合(BHA)和送入管柱对完井管柱安全入井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考虑井眼情况和完井管柱配置的个性化通井优化方案,即加长单扶通井,双扶通井BHA优化和增加送入管柱加重钻杆数等优化措施,为超深超长裸眼水平井完井管柱的顺利入井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超深超长裸眼水平井 通井 完井管柱 影响因素 优化技术
  • 简介:我们测试了利用数字、彩色航空正射影像以及空间与辐射测量分辨率的单视场全色卫星影像对意大利近来滑坡进行填图的概率,并更新了现有滑坡位移测量数据。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在亚平宁山脉中部翁布里亚的90km。区域内降雨导致大量滑坡发生。通过对降雨记录分析发现,滑坡出现与降雨时间比较吻合,即滑坡多发生在潮湿的降水期。滑坡主要发生在农耕区,且形态细微、覆盖较好,因此识别个别滑坡并填图比较困难。尽管应用识别滑坡很困难,不使用立体可视化方法,仅采用航空和卫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共识别457个新滑坡并填图,单个滑坡面积(AL)在3.0×10^1与2.5×104m^2之间,滑坡总面积ALT为6.92×10^5m^2。为了鉴别滑坡,研究者采用空中摄影测量解译准则识别和制作滑坡图。结果表明,利用航空和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单视场高分辨率影像,能够绘制很难探测的滑坡地区滑坡图,其空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可以满足需求。不同时相的航空影像(2005年3月)和卫星影像(2005年6月到7月)可提供分阶段滑坡信息,并可统计不同时间段内滑坡分布面积。与该地区先前存在的滑坡数量和大小信息相比,通过航空和卫星影像获取的滑坡信息更加完整。新绘制地图中滑坡数量比先前探测的数量多出145%,滑坡面积多出85%。在改进的滑坡填图中,2004-2005年滑坡多发季节滑坡滑动率φL=27.1mm/yr,比先前对同时期滑动率的评估值高30%。在亚平宁山脉中心地带,该滑坡滑动季节变化率远远高于长期地区侵蚀率。该滑动率的加速增加归因于农业行为导致边坡稳定性下降。

  • 标签: 滑坡 填图 滑坡体积 滑坡活动率 卫星
  • 简介:根据苏里格气藏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地质、工程情况,结合辽河油田压裂工艺实践,有针对的筛选了适合该气藏的压裂增产工艺技术,即对施工井产层段的施工规模、压裂液体系、用砂强度等进行了优化,成功地实现了提高产能的目的,为苏10区块乃至苏里格气田低孔低渗气藏难动用储量的开发提供了压裂改造技术思路和技术保障。

  • 标签: 苏里格气田 低渗透气藏 压裂 压裂液体系 压裂优化设计
  • 简介:罗家寨气田具有高压、高产、高含硫的特点,长时间大产量放喷排液,H_2S含量高,易形成水合物,增加了放喷排液工作的难度。在分析川东北碳酸盐岩含硫气藏放喷测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开展地面流程的优化研究,确定适合罗家寨气田放喷排液工况的地面返排流程和集液流程,以及相应的放喷排液工艺技术,为川东北地区含硫气田放喷测试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高压 高产 硫化氢 气井 放喷排液 水合物
  • 简介:应用叠加原理建立了变流压条件下不稳定流量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建立压裂井产量递减资料的解释方法,该方法采用日常的生产记录产量与时间的资料进行地层参数解释.针对资料解释参数估计方面的困难,应用遗传算法(GA)优化途径,对压裂井产量生产动态资料进行解释,确定地层参数(渗透率、表皮系数、地层平均压力和井筒储存系数等参数)和损害程度.此方法为气田开发监测提供了更经济的途径.

  • 标签: 油气井 压裂井 产量递减 遗传算法 混合优化 试井解释方法
  • 简介:长庆油田华庆长6油藏为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可提高开发效果,如何进行压裂裂缝优化设计是提高开发效果的关键。在对油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注采井网对水平井压裂裂缝长度、改造段数、布缝方式及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适合华庆长6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改造参数。24口水平井矿场实践表明,该参数组合具有较好的适应,水平井产量达10.3t/d,为直井的5倍。

  • 标签: 长庆油田 水平井 压裂裂缝 优化设计 超低渗透油藏
  • 简介:根据埕岛油田地质特征,结合实际生产资料,对油田开发初期所采用防砂工艺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其注水开发期面临的层间矛盾突出、出砂严重问题,提出:井段短的老井采用一次挤压砾石充填防砂工艺技术;夹层长的老井采用一次分层挤压砾石充填防砂工艺技术;油层污染严重的出砂井采用压裂防砂工艺技术;出砂不太严重的老井或新井新层采用金属毡或烧结金属毡防砂技术等系列技术措施,为埕岛油田的长期稳定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埕岛油田 注水开发 防砂工艺 金属毡 管柱
  • 简介:本文研究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最优的二氧化碳(CO2)地质储存实例——注入二氧化碳并储存于油藏下深部咸水层。这即包含油藏中油水接触面(OWE)之下的单独咸水层(该储层在现有二氧化碳存储容量评估中常被忽略),也包括油藏下部的高孔隙度、高渗透的咸水层。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注入目标层,这种咸水层具有相当大的二氧化碳存储能力,我们推断在美国绝大多数油藏盆地内均存在大量此类地层。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这种假定的可行。通过试验测试不同含盐度、温度、压力条件下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油以及二氧化碳-咸水的热物理参数,定量对比油藏和咸水层中的二氧化碳特性。此外,我们对比重系数(N)的分布和迁移性比率(M)进行了对比。其中:N用于描述浮力驱动二氧化碳的趋势;M用于描述二氧化碳在油藏和咸水层中迁移受阻的情况。本研究介绍了油藏/咸水层中二氧化碳注入的优缺点,包括以下方面:(1)二氧化碳在油中的溶解度明显高于咸水(超出约30倍);(2)油藏中二氧化碳浮力驱动迁移趋势较弱,其原因是与咸水和油的密度差相比,二氧化碳与油的密度差较小(二氧化碳与原油密度差约100kg/m^3,二氧化碳与咸水的密度差约350kg/m^3);(3)由二氧化碳溶解所造成的油或咸水密度增量并不明显(约7~15kg/m^3):(4)二氧化碳的溶解会使油的粘滞显著下降(从5,790降至98mPas)。我们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并对比这些关键参数和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油藏下深咸水层的二氧化碳注入降低了二氧化碳浮力驱动的迁移率。同时,与传统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注入相比(即二氧化碳注入非油藏以下的咸水层),这种方案使二氧化碳迁移率达到最小值。最终,从实践和场地应用层面看,我们将储油地层和�

  • 标签: 二氧化碳储存 咸水 多相流体 全球变暖
  • 简介:在水力压裂施工中,压裂液的滤失性质直接影响压裂液的工作效率,从而影响形成的水力裂缝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故准确地测试施工过程中压裂液滤失情况对评价改造效果很重要。以大牛地某气井压裂为例,在二维裂缝扩展模型(PKN)下,利用该模型的净压力公式建立施工压力计算模型,计算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压力曲线,最后通过计算的施工压力曲线与实际施工压力曲线反演获取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该井施工中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为0.1mm/min0.5,利用该反演结果,采用统一压裂设计(UFD)方法优化主要的压裂施工参数,优化后,前置液量为490m3,施工排量为9m3/min。该方法反演效果较好,利用该方法可为判断压裂施工效果和优化施工参数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压裂 压裂液 施工压力曲线 PKN模型 反演 综合滤失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