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渤海湾盆地渤凹陷西南环古生界深埋碳酸盐岩潜山天然气获得重大突破,钻井资料揭示该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具有很强非均质性。由于沉积相是岩溶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之一,因此文中根据岩心和薄片资料、测井相、微量元素和古生物特征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现存奥陶系纵向上表现为1个较为完整海退—海进序列,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2种沉积亚相,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滩间、潮下带和潮间带4种沉积微相。台内滩和潮下带微相横向分布连续稳定,水动力条件强,形成储集层早期溶孔发育,且这2种沉积环境里发育碳酸盐岩较纯净,经后期风化淋滤形成岩溶储集层厚度大、质量好,因此是有利岩溶储集层发育相带。该研究明确了研究区台内滩及潮下带发育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渤中凹陷 古生界 碳酸盐岩 沉积微相 岩溶储集层
  • 简介:通过对扬子地台北缘寒武系剖面实测以及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同沉积断裂控制斜坡沉积特征。斜坡区岩石类型丰富,包括砾屑石灰岩、灰泥石灰岩、硅岩和页岩等,沉积构造丰富,沉积厚度远大于台地区以及深海盆地区。断裂带在宏观上控制了扬子地台北缘寒武纪古地理分区,台地区、斜坡-深海盆地区古地理位置在寒武纪不同地质时期基本保持不变。寒武纪持续拉伸构造环境造成斜坡区持续下降拗陷,从而为沉积物堆积提供了足够大可容空间,同时来自台地区沉积物补给充足,导致了斜坡区相对于台地区以及深海盆地区而言具有巨厚沉积层。

  • 标签: 寒武纪 扬子地台北缘 斜坡 同沉积断裂 沉积特征
  • 简介:在系统收集研究区资料和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沉积环境及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扬子地区吴家坪期沉积环境包括陆地、海陆过渡环境、滨岸、碳酸盐岩台地和盆地,其中碳酸盐岩台地包括碳酸盐岩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深水陆棚和台盆。对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沉积古地理进行了总结,绘制了沉积古地理图,主要古地理单元包括古陆、冲积平原、滨岸平原、碳酸盐岩台地和次深海。研究区内烃源岩类型多样,包括煤系、碳质页岩、泥岩、泥灰岩和硅岩等,主要发育在沼泽、渴湖、深水陆棚和台盆等环境。有机质来源包括陆源、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烃源岩发育主要受当时气候条件、洋流格局和沉积环境控制。热带潮湿气候和洋流格局有利于有机质生产,而局限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 标签: 扬子地区 晚二叠世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古气候 古海洋
  • 简介:通过对大量储层物性数据分析和整理,结合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研究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沉积类型及不同埋深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类型多样,大多形成在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以及滨浅湖滩坝等多种沉积环境.碎屑岩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砂岩和细砂岩是最好储层.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存在较大差异.物性最好储层为河道、(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在相同深度条件下,中央隆起带物性最好,北部和南部次之.另外,本区随埋藏深度增加,碎屑岩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剔除次生孔隙影响).根据碎屑岩储层物性差异性分析和储层成岩演化研究结果,其储层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碳酸盐溶蚀与胶结作用及沉积条件四大因素控制,其中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而沉积条件对物性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原生孔隙发育程度,并进一步控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

  • 标签: 碎屑岩储层 控制因素 压实作用 古近系 储层物性 东营凹陷
  • 简介:利用丰富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发育老第三系沙河街组划分为3个层序7个体系域,并以体系域为单元描述西八千扇体沉积体系类型、沉积作用特点、空间分布及其演化。在不同层序发育过程,各因素所起作用有主次之分。沉积速率和构造沉降是湖泊水深变化主要控制因素;构造因素对层序Ⅱ旋回性和特殊沉积充填样式等起主导作用;在构造作用相对平稳层序Ⅲ发育时期,气候因素影响通过多个准层序叠加及湖平面频繁变化表现出来。

  • 标签: 辽河盆地 沙河街组 老第三系 沉积体系
  • 简介:磁性矿物及其转化现象在碳酸盐岩十分常见。在其沉积演化各个阶段形成磁性矿物,分别携带了它们形成时古环境信息,是沉积古地理学和环境磁学直接研究对象。磁性矿物在其形成过程还受到地磁场磁化作用,致使其获得了原生剩磁。鉴于对这类磁性矿物准确鉴定及其所携带原生剩磁成分准确辨识,是获得可靠古地磁资料和建立地块极移曲线、编制非当今界限古地理图与进行古地理重建前提,从而成为古地磁学和大地构造古地理学主要研究对象。在后生阶段形成磁性矿物,通常由原有的磁性矿物转化而成,这种转化作用常起因于构造运动及与其密切相关岩浆活动和流体活动。由于在其转化过程,地磁场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所以新生磁性矿物就携带上新剩磁(重磁化剩磁),因而它们也应该是古地磁学和大地构造古地理学重要研究对象。如果在进行古地磁研究时,增加与构造事件和热事件相关样品采集,加强磁性矿物成因矿物学研究,那么就可以为进行古地理重建,提供更加可靠和更加丰富古地磁资料。由此表明,在古地理学这一门综合性很强地球科学,发展到巳经形成许多分支学科今天,有必要关注磁性矿物与古地理研究之间密切联系。

  • 标签: 碳酸盐岩 磁性矿物 古地理 构造古地理学 沉积古地理学 古地磁学
  • 简介:基于53口井310余块储集层砂岩样品分析研究,指出上白垩统泰州组储集层存在着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类型,但在不同位置成岩作用表现有所不同。海安凹陷以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压实与压溶作用不太明显;高邮凹陷压实程度较海安凹陷强烈。压实作用使得高邮凹陷泰州组在2400-2800,m储集层孔隙度为10%左右,而海安凹陷为10%-20%。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储集层目前处于成岩阶段A期。储集层质量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均可降低孔隙度,但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小于15%时,胶结作用对储集层质量影响较小。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颗粒溶蚀形成了大量粒间溶孔。海安凹陷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高邮凹陷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

  • 标签: 苏北盆地 海安凹陷 高邮凹陷 上白垩统 泰州组 成岩作用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横山—靖边—安塞地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发育低孔低渗至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集层,其物性控制了气层产能大小。文中通过对显微镜下孔隙形态特征、易溶碎屑组分含量和孔隙结构特征3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山西组二段砂(砾)岩储集层主要发育原生孔隙,而下石盒子组八段砂(砾)岩储集层以溶孔为主。在研究区内储集层埋藏深度差异不大情况下,砂(砾)岩原生孔隙保存程度和溶孔发育规模主要受粒径、碎屑组分、石英次生加大和有机酸来源影响,粒径是山西组二段和下石盒子组八段储集层孔隙发育基本影响因素,储集层渗透率大于0.2×10-3μm2有利储集层均发育于中粗砂岩及以上粒级砂(砾)岩。山西组二段石英砂(砾)岩强抗压性、缺少易溶碎屑组分是原生孔隙保存较多主要原因,而丰富硅质来源是原生孔隙减少重要因素。对下石盒子组八段而言,易溶物质含量适中、有机酸来源丰富是岩屑砂(砾)岩溶孔发育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储集层孔隙成因与孔隙结构之间有良好相关性,原生孔隙储集层孔隙结构要优于溶孔储集层,表现为在相同孔隙度时,前者渗透率明显高于后者。

  • 标签: 砂(砾) 岩储集层 孔隙成因 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为研究福建沿海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对取自晋江龙湖柱样进行了沉积相、粒度、磁化率、有机碳、有机氮等分析,结合加速器。4C测年结果,对龙湖形成演化以及该地区晚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龙湖形成于约5580cal.a.B.P.,之前为河流相沉积;约5580—850cal.a.B.P.,该区为深灰色粉沙和砂质粉沙湖泊相沉积;约850-470cal.a.B.P.,龙湖水位下降,变为沼泽湿地;之后,湖泊水位再次上升,再次形成湖相沉积。各种气候环境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自龙湖形成以来,当地气候呈阶段性相对干、湿变化,并呈变化幅度逐渐减小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福建沿海中晚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还反映了当地气候环境变化与太阳辐射长周期变化有关。沼泽湿地形成,反映当地降水进一步减少,而湿地形成年代,可与太阳活动、北大西洋冰筏、亚洲季风等突发事件对比,说明该沼泽层形成与叠加在气候长期变化趋势下突发气候事件有关。龙湖沉积记录也表明,气候变冷,福建沿海与台风有关降水将减少;反之,全球变暖,福建沿海台风降水将增加。

  • 标签: 福建晋江 龙湖 全新世 沉积环境 古气候
  • 简介: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上亚段风暴岩沉积构造类型丰富,包括风暴侵蚀形成冲刷面、渠模、截切面构造,风暴涡流形成撕裂构造,风暴重力流形成递变、块状层理,风暴浪形成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沙纹交错层理及风暴后能量衰减阶段形成准同生变形构造等。通过岩心观察统计,建立了适合于研究区风暴岩理想垂向沉积序列,包括10个岩相单元,对应着3个主要风暴作用阶段:风暴涡流作用阶段、风暴浪作用阶段和风暴作用衰减阶段。结合风暴岩沉积特征及沉积动力学机制,将研究区风暴岩归为4种类型:其中Ⅰ型风暴岩发育于正常浪基面之上,为原地侵蚀型风暴岩,Ⅱ型、Ⅲ型、Ⅳ型风暴岩发育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根据以上4种风暴岩沉积特征,探讨了研究区风暴岩形成主控因素,认为风暴岩形成主要受风暴作用、物源、古地形以及湖平面变化影响,并总结出4种类型风暴岩发育有利条件。

  • 标签: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风暴岩 沉积构造 沉积序列
  • 简介:作为当今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目标,海底水道沉积构型样式复杂多变,其控制因素目前尚无定论,这大大增加了相关油气藏钻探风险和开发难度。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区为例,以近海底高频地震信息为原型,揭示了海底水道体系外部形态样式和内部结构样式,探究了水道体系与复合水道形态特征参数间相互关系,分析了海底水道体系沉积构型控制因素。研究认为:(1)水道体系可分为限制性、半限制性和非限制性3个大类,限制性水道体系边界为一明显大型下切谷界面(或峡谷),半限制性水道体系边界也发育明显大型下切谷,但其界面两侧发育大型天然堤沉积,非限制性水道体系则不发育大型下切谷,其中每个大类又可依据其内部复合水道类型,细分为2个小类(下切式和包络式)。(2)水道体系内部复合水道间存在垂向和侧向2种类型叠置,前者可细分为孤立式、叠加式和切叠式3类,后者则包括叠合式和分离式2类。(3)地形坡度与水道体系类型和规模具有一定耦合与关联,在类似油藏规模局部沉积体内部,陡坡段(坡度大于1°)主要发育限制性水道体系,缓坡段(坡度0.5°~1°)主要发育半限制性水道体系,平坦段(坡度小于0.5°)主要发育非限制性水道体系;随着地形坡度增大,水道体系宽度减小、深度增加、宽深比减小,即向“窄深型”形态发展。该项研究不仅对深水沉积学发展具有较大理论意义,而且对高效开发海底水道油气藏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标签: 海底水道 沉积构型 构型样式 地形坡度 演化模式
  • 简介:在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红柳泉一跃东地区新近系下油砂山组作了细致沉积相分析研究。下油砂山组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和浊积相等几种沉积相类型,分析了其发育特征及分布范围。以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为单位,详细分析了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I层序沉积时期,西北地区为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西部地区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Ⅱ层序沉积时期,沉积相分布格局与I层序基本一致;Ⅲ层序沉积时期,西北地区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范围有所缩小,中西部地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范围持续扩张,分布范围较前期增大;Ⅳ层序沉积时期,西北地区依旧发育冲积扇,中西部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快速地向东推进,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已达研究区中心。结合构造、物源、气候等因素分析了沉积相展布及演化控制因素。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新近系 下油砂山组 层序 沉积相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储集层,研究该区相对优质储集层展布特征以及形成条件,并进行有利目标区域优选和预测,对于油气挖潜具有很大意义。通过砂岩物性、砂岩薄片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探讨了储集层岩石学类型、孔隙类型与物性特征、胶结物种类及成岩作用特点及其对有利储集层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铁方解石等胶结物普遍发育,储集层物性整体较差,非均质性强,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沉积、成岩及构造共同控制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姬塬地区有利储集层分布。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延长组 有利储集层
  • 简介:河南西峡盆地上白垩统马家村组沉积厚度巨大,达1960m,由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和湖泊沉积组成.在河流与湖泊沉积,发育丰富遗迹化石,共6种类型,分别为Skolithoslinearis、Cylindricumichnosp.、Palaeophycustubularis、"J"形潜穴、垂直分枝潜穴和垂直螺旋潜穴.从形态分析,大多数为居住迹,按照遗迹化石产出岩层岩性、扰动特征和残留遗迹等总体特征,将所发现遗迹化石层划分为两类遗迹组构,即软底组构和僵底组构.前者主要发育在纹层状极细砂岩和粉砂岩,潜穴密度大,属种单一,包括Skolithos组构和Palaeophycus组构;后者主要发育在厚层泥岩,潜穴密度较大,类型稍多,包括由Cylindricumichnosp.、垂直分枝潜穴、J形潜穴和垂直螺旋潜穴所组成遗迹组构.与报道过其他地区陆相遗迹化石对比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河流沉积组构特征在白垩纪有明显变化,而浅湖沉积遗迹组构表明造迹生物扰动能力显著加强.

  • 标签: 湖泊沉积 遗迹组构 上白垩统 盆地 纹层 陆相
  • 简介:树木年轮密度(树轮密度)分析作为树轮气候学一种研究方法,能够提取更准确环境信息,应用范围更广,在过去环境变化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重视。讨论了树轮密度测量技术与树轮密度分析方法在过去气候变化研究发展历程及最新研究成果,认为X射线分析法仍然是目前被广泛采用树轮密度分析手段,基于树轮密度数据过去温度变化重建仍是树轮密度研究主要方向。相关研究表明:森林上限和高纬度地区树木年轮最大晚材密度对夏季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可以用来重建过去几百年、乃至千年不同空间尺度温度变化;树轮早材密度或最小早材密度对降水量响应比较显著,但目前主要集中于重建区域小尺度降水量变化方面。另外,树轮密度分析结果还可以用来研究某些气候要素分量变化(季节变化、气候事件爆发早晚和持续时间等)、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因子以及海气动力机制、气压异常等。

  • 标签: 树轮气候学 树木年轮密度 气候变化
  • 简介:陆相盆地层序发育是在湖盆蓄水量周期性变化条件下实现。层序发育过程实际上是代表在湖水进—退背景下湖泊冲积沉积作用被此消长过程。油气成藏与烃源岩形成及储集体发育有关。三维层序地层格架为烃源岩和储集体配置提供了约束,形成了各种类型圈闭,从勘探角度可称为油气勘探模型。松南西部斜坡区划分出2个巨层序、4个超层序和8个层序。层序Ⅵ由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本文即以此为例,论速层序地层格架油气勘探模型。模型I、Ⅱ、Ⅲ分别对应于湖退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湖进体系域,其中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可作为主要烃源岩.而湖退体系域可提供储集岩。

  • 标签: 层序地层 油气勘探 烃源岩 储集岩 圈闭
  • 简介: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2-3xg2)为例,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录井、X衍射及物性分析,探讨湖平面升降对混积型碳酸盐储集层形成及其分布控制。英西地区E2-3xg2整体为咸化背景下湖相混合沉积,内部由多种结构类型湖平面升降沉积旋回在纵向叠置而成,并伴随岩石结构产状及矿物组分周期性变化。区内储集层类型多样,以混积型碳酸盐岩为主,各类储集层纵向演化及物性分布与单个湖平面升降旋回具有良好耦合关系,自下而上构成原生晶间微孔—溶扩晶间微孔—充填残余溶孔孔隙组合,储集层物性具有向上变好趋势。各类储集层形成机理与空间分布受湖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白云石晶间微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早—中期,与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相关,物性一般,分布广泛;溶扩晶间微孔型和溶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晚期,与地貌高部位短暂暴露溶蚀相关,储渗性能优异,局部发育。

  • 标签: 湖平面升降 混积碳酸盐岩 咸化湖盆 储集层成因 下干柴沟组 英西地区
  • 简介:浅水三角洲储集层在陆相湖盆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但基于密井网资料精细研究仍十分缺乏。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DT91区块白垩系泉头组四段第Ⅲ砂组14余口取心井岩心资料和700余口密井网测井资料为对象,分析了高频基准面旋回下浅水三角洲及其砂体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浅水三角洲储集层主要发育在河道、漫溢砂、分流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和席状砂等6种成因砂体,以河道砂体和分流砂坝砂体为主。(2)在岩心和测井曲线上可识别出河道底部冲刷面、进积—退积作用面、退积—进积作用面和湖泛面等4种基准面旋回物理界面;并识别出3大类、7亚类超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3)高频基准面旋回演化过程,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区可容空间变化不大,沉积物供给通量在可容空间增长速率(accommodationincreasingrate,A)和沉积物供给通量(sedimentsupplyrate,S)比值A/S变化起着主导作用,进而控制着成因砂体数量和空间接触关系。当A/S值由小变大时,浅水三角洲规模快速变小,成因砂体数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成因砂体垂向接触方式由下切叠加式→加积叠加式→孤立式变化,砂体平面分布复合连片程度也发生由高到低变化。

  • 标签: 基准面旋回 浅水三角洲 成因砂体 发育规律 扶余油田 松辽盆地
  • 简介:在内蒙古自治区白彦花车站附近分布20余个坑塘和1个较大湖泊,生活着大量叶肢介。对该地区叶肢介生活习性(游动、觅食、交配等)和生存环境(坑塘大小、水温、水体pH值和气温)进行调查显示:叶肢介一般活动在浅水水域,如坑塘和湖泊边缘浅水地带;他们游动非常缓慢,大约1cm/s;当他们交配时就停留在某处,雄性用附肢拨动含有其精子水流,使其流向雌性壳内(即雌性壳体与软体之间),以使卵子受精。这些事实表明,叶肢介只能适应于静水或弱流水环境。叶肢介现代环境与古环境对比研究显示两者是非常相似的,因此,现生叶肢介生态和环境研究对恢复他们古生态与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叶肢介 生态考察 古生态 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