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109例患者共162个病灶进行了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以手术病理或MMT活检病理为金标准,对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个良性病灶误诊为恶性,10例恶性病例误诊为良性。结论正确掌握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法及完善评价标准有助于提高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物的准确性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乳腺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肛裂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肛裂患者纳入实验观察,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肛裂切除术)和观察组(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各5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9.29%,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3.9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肛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肛裂切除术。

  • 标签: 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 肛裂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弹性变化。方法:应用SWE技术,分别于12例银屑病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对其14个皮损部位皮肤进行弹性测量,获得杨氏模量值,比较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和恢复期弹性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急性期皮损部位皮肤的平均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分别为(64.8±29.9)kPa、(52.1±26.3)kPa和(41.8±22.3)kPa;恢复期平均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5.1±20.3)kPa、(29.0±17.5)kPa和(25.1±15.2)kPa,急性期杨氏模量值明显比恢复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t=5.48,t=5.06;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患处皮肤急性期弹性较恢复期弹性具有明显差异,剪切波弹性成像为银屑病及其他皮肤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杨氏模量 银屑病 皮肤弹性
  • 简介: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e,ADAM)又名MDC(MetalloproteaseDisintegrinCysteine-rich),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具有多个功能区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家族,大约由80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典型的ADAM蛋白其蛋白序列含保守的具有多个特征性的功能域,从N肽基端到C肽基端依次为信号肽区域、前调控区域、金属蛋白酶区域、解聚素区域、富半胱氨酸区域、上皮生长因子区域、跨膜区域和胞内区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区域。

  • 标签: 金属蛋白酶 解聚素 活化作用 家族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 细胞表面糖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高频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在诊断肌肉挫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3例经临床和MRI证实的肌肉挫伤患者作为病例组,另以2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用高频超声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肌肉的形态大小,回声情况。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肌肉图像颜色,并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肌肉的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和杨氏模量值(E)。 结果: 对照组患者高频超声图像显示肌肉肿胀增厚,回声增高或减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图像呈绿色或蓝绿色,对照组患者高频超声图像显示肌肉大小形态正常,回声无增高或减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图像呈均匀一致的蓝色。测量的病例组的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和杨氏模量值(E)均低于于健康志愿者的对照组(P

  • 标签: 高频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肌肉挫伤 剪切波传播速度 杨氏模量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残端第二次剪切的最佳时机选择与操作技巧。方法将744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三组各248例。各组二次断脐时间分别为生后24小时(A组),36-48小时(B组),72小时(C组),三组断脐的方法,日常护理和出院指导相同,比较新生儿不同时机二次断脐的处理对脐部修复时期的并发症及其影响。结果B、C组渗血发生例显著低于A组(均P<0.01),A、B组疑似炎性渗出物,脐部修复比较类似(P>0.05)。结论为减少二次剪切后脐部渗血的发生,我们不能教条式地把剪切时间一概定在出生后的某个时间,应根据脐带粗细不同及脐带周围皮肤情况选择不同的时间对新生儿脐带进行二次剪切

  • 标签: 新生儿 第二次剪切时间选择 操作技巧 脐带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剪切波弹性超声在指导临床医师对于尿毒症内漏血栓溶栓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内漏急性血栓患者78例,常规超声为对照组33例、剪切波弹性超声组4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1.对照组33例首选双向尿激酶注入溶栓,成功率为78%。2.观察组31例首选双向尿激酶注入溶栓,14例首选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成功率为86%。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剪切波弹性超声对于临床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尿毒症透析 内漏血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25-羟基维生素D(25(OH)D)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诊的50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设为病例组,并选择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5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Hcy、25(OH)D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低于中度、重度患者,25(OH)D水平显著高于中度、重度患者,中度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低于重度患者,25(OH)D水平显著高于重度患者,(P<0.05);剪切波弹性成像结果显示,动脉性、静脉性及非血管性疲软状态下海绵体弹性均值显著高于勃起状态,(P<0.05);剪切波弹性成像结果显示,非血管性组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阴茎海绵体弹性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动脉性组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5~10min海绵体弹性均值显著高于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15~20min,静脉性组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5~10min海绵体弹性均值显著低于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15~20min,(P<0.05);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勃起功能障碍的AUC为0.872,95%CI为0.803~0.941;Hcy预测勃起功能障碍的AUC为0.908,95%CI为0.855~0.962,截断值为15.67μmol/L ;25(OH)D预测勃起功能障碍的AUC为0.892,95%CI为0.826~0.958,截断值为28.16mg/L;联合检测时AUC为0.996,95%CI为0.990~1.000,较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比较显著差异;且特异度、准确度均较单独检测更高。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可定量监测阴茎海绵体勃起后硬度变化,未来有望成为诊断勃起功能障碍病因的新方法,且联合血清Hcy、25(OH)D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本次研究也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提供了新思路,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同型半胱氨酸 25-羟基维生素D 勃起功能障碍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肌腱横向断裂缝合术后应力分布的特征,并评估不同缝合技术对术后愈合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肌腱横向断裂患者。这些患者在经过详细评估后均接受了缝合手术。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患者根据所接受的不同缝合技术分为两组:传统缝合组和改良缝合组。通过术后定期随访,应用影像学手段对缝合部位的应力分布进行了量化分析,并结合临床愈合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缝合组在术后早期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缝合部位应力集中现象显著低于传统缝合组(P < 0.05)。此外,改良缝合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 < 0.05)。结论: 改良缝合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肌腱横向断裂缝合术后的应力分布,促进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临床实践中优先考虑改良缝合技术,以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肌腱断裂 缝合技术 应力分布 术后愈合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肌腱横断裂缝合术后局部炎症反应的特点及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了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期间我院行肌腱横断裂缝合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纳入标准为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并记录详细炎症反应指标的患者。我们对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局部炎症反应进行观察,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术后肿胀、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60例在术后第7天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和中度疼痛。C反应蛋白水平在术后第3天达到峰值(平均值:45.3 mg/L),随后逐渐下降。在术后第14天,绝大多数患者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疼痛评分平均降低至2.3。红细胞沉降率在术后第7天显著升高,随后逐渐恢复正常。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康复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肌腱横断裂缝合术后局部炎症反应在术后一周内最为显著,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轻。早期积极的抗炎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肌腱缝合术 局部炎症反应 术后康复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