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水平消毒后复用物品置于3中包装材料中的存放有效期,比较不同包装材料的阻菌效果及使用成本。方法先将一次性塑料自封袋、一次性无纺布、单层全棉布分别用低温等离子、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行灭菌处理,再将高水平消毒后的物品使用上述三种材料进行包装,置于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分别于消毒处理后2h内及包装未开启状态下放置24h、48h、3天、5天、7天、15天、20天、30天进行采样检测,记录细菌菌落数达到20cfu/件的时间。结论一次性塑料自封袋、一次性无纺布包装的物品所有采样检测结果均合格。单层全棉布包装的物品放置20天时采样结果显示>20cfu/件。使用量较小与使用频率较低的物品,为减少因超过保质期而反复消毒的次数,从节约成本出发,以一次性塑料自封袋、一次性无纺布包装为好。而使用量大、周转较快的物品则使用单层棉布包装,成本低,不产生环境污染。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的基础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及治疗前后PRL、GH水平的变化,以及利培酮对PRL、GH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周末的PRL、GH水平进行测定,并与32名正常人对照,同时分为利培酮组32例和氯丙嗪组3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总样本的基础PRL、GH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PRL显著升高(P<0.01),GH无显著变化(P>0.05)。女性患者治疗后PRL水平升高明显,为男性的2.3倍。利培酮治疗后6周末PRL水平为122.33±73.27μg/L,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较氯丙嗪组PRL水平(102.06±65.61μg/L)为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支持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抗精神病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抗精神病药物所致PRL升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利培酮有明显的致PRL升高的作用,有较强的拮抗中枢多巴胺作用。
简介:目的比较子痫前期患者中合并胎儿生长受限与不合并生长受限孕妇体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2014年9月-2015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50例,其新生儿出生体重正常的28例,低出生体重22例。分为子痫前期组(PE组)和子痫前期合并生长受限组(PE+IUGR组)。以同期正常分娩患者30例为对照组。用改良铜试剂比色法检测孕妇血清FFA水平。结果1PE组及PE+IUGR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2464±729.391)g及(1684±481.908)g,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850±446.442)g,3组间进行多组均数两两比较的LSD-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E组和PE+IUGR组孕妇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分别为(569.45±24.03)mmol/L及(696.77±71.73)mmol/L,均高于对照组(452.84±63.87)m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IUGR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高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FFA水平升高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血清FFA水平过高可能导致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影响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广大学龄前儿童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到我旗妇幼保健院体检的30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样本,对于入组儿童开展体格测量,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将其划分为生长发育良好组和生长发育不良组,对于2组儿童相关生长发育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2组儿童在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日平均睡眠时间、父母文化水平以及挑食等因素的对比中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出生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kg、日平均睡眠时间<8h、父母文化水平≤高中以及挑食均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主要因素,且P<0.05。结论:导致学龄前儿童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出生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kg、日平均睡眠时间<8h、父母文化水平≤高中、挑食等几个方面。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营养指导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月在为我院进行体检的儿童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 (n=99)和对照组 (n=101),观察组给予个体化营养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指导,检查两组儿童干预前后身高、体重及胸围,检测血清铁、锌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①两组干预前胸围、身高及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干预后研究组胸围、身高及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②两组干预前血红蛋白及血清铁、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干预后研究组血红蛋白及血清铁、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③两组干预前后肥胖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个体化营养指导有利于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促进其生长发育,具有推广价值。关键词 :营养指导 ;儿童 ;生长发育 ;营养水平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第二生长高峰。这一时期如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将会影响儿童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还可能引起多种疾病。因此平衡膳食、摄入合理的营养物质可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但目前儿童家长对饮食摄入的相关知识比较匮乏,不能很好的保证儿童合理膳食,加之儿童饮食往往依口味、喜好而定,导致偏食、厌食、过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时有发生,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指导是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饮食物营养摄入的指导,针对儿童时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制定专业性、针对性饮食指导方案,帮助儿童改善饮食习惯,对饮食时间、种类及数量作出相应的指导,并督促儿童及其家长执行,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同时预防营养过剩所致的超重、肥胖。本研究探讨了营养指导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为2021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3月,通过电脑程序抽选的方式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我院接受体检的儿童300例作为入组成员,区分为了两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使用常规营养指导共计150例,以及观察组使用个性化营养指导共计150例,对比两组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观察组各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出现营养不良的概率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实施个体化营养指导干预,能够对儿童的营养水平状态起到相应的改善作用,能够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工程,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期待治疗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E)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疗效和血清可溶性Endoglin(sEn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于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行期待治疗的EOSPE合并FGR患者6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30例同期同孕周健康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对照组入选时和研究组期待治疗前、治疗1d和3d的血清sEng水平,统计研究组妊娠结局,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孕产妇和良好妊娠结局孕产妇期待治疗期间的血清sEng水平,并采用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法分析EOSPE合并FGR患者血清sEng水平与其妊娠结局的关系,ROC曲线分析EOSPE合并FGR患者血清sEng水平预测其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sEng水平为(5.88±0.59)ng/ml,高于对照组的(1.21±0.24)ng/ml及研究组治疗1d和3d的(3.96±0.39)ng/ml和(3.18±0.35)ng/ml(P〈0.05)。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67.65%,且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孕产妇期待治疗前后的血清sEng水平均较良好妊娠结局孕产妇高(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OSPE合并FGR患者血清sEng水平与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呈正相关(r=0.768,P〈0.05)。结论EOSPE合并FGR患者血清sEng水平较高,期待治疗可降低其血清sEng水平,而其血清sEng水平与其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且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良好,sEng可作为EOSPE合并FGR患者妊娠结局预测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贫困地区0~4岁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水平、贫血营养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广西河池市某县9个乡镇1804名0~4岁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与河池市2040名0~4岁城镇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WHO/NCHS推荐的身高、体重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城镇和农村儿童均随着年龄增长,低体重率、发育迟缓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在12~月龄后增高明显,与0~组和6~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农村和城区比较,同龄儿童低体重和发育迟缓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和农村儿童贫血的发生率均在6~月龄时最高,分别为15%和25%,与其他月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和城镇比较,同月龄儿童除0~组外,贫血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池市0~4岁儿童存在明显的发育迟缓和营养不良,尤以农村为重,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消除不利因素,降低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
简介:目的探讨循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拾的113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100例居民作为对照组,搜集2组临床一般资料,检测2组血清中IGF-Ⅰ水平,并探讨IGF-Ⅰ与结直肠癌及其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饮酒、吸烟、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较高,白细胞计数、血糖及血清IGF-Ⅰ水平明显较高,三酰甘油水平明显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吸烟、高血压、冠心病、白细胞计数高于参考值、血糖高于参考值、血清中IGF-Ⅰ呈高表达是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直肠癌肿瘤直径越大,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有淋巴结转移,其患者血清IGF-Ⅰ水平越高(P〈0.05)。结论循环IGF-1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其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