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动脉压(PAP)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COPD患者10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接诊时开始对照组给予吸氧等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qn,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PAP,6分钟步行距离(6MWD),内皮素I(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影响。结果1,治疗组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D),NO较治疗前升高,PAPs,ET-1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6MWD,NO较对照组升高;PAPs,ET-1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1年内再入院率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较常规治疗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降低,运动耐量明显改善。2,其可能机制阿托伐他汀增加NO含量,降低内皮素的分泌,舒张肺血管,改善血管重构有关。3,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COPD的再入院率。
简介:目的:探讨CT主肺动脉直径(dPA)和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rPA)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及其预测肺动脉高压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阜外医院肺血管病诊治中心疑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69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肺动脉计算机断层造影成像(CTA),测量dPA和升主动脉直径,计算rPA,同时通过右心导管检查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PAP)。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dPA和rPA和mPAP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dPA和rPA在不同界值时预测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42例患者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为肺动脉高压,其余27例证实没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患者dPA和rPA分别为(36.8±7.0)mm和1.41±0.29,较肺动脉压力正常者明显增加(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PA与mPAP呈轻度相关(r=0.283,P=0.000),rPA与mPAP呈轻度相关(r=0.478,P=0.000)。以dPA30mm为界值,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90.8%,特异度66.7%;以rPA1.0为界值,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94.3%,特异度55.6%。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dPA和rPA与肺动脉平均压轻度相关;dPA>30mm和rPA>1可以有效地用于临床上协助预测肺动脉高压。
简介:目的探讨红景天对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红景天治疗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红景天胶囊,每次2.0g,3/d,共4周。常规治疗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测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流出道(RVOT)、右心室内径(RV),并以40例当地健康人作为对照(C组)。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的ET-1、mPAP、RVOT、RV(分别为65.54±11.33ng·L-1、30.45±3.24mmHg、30.22±2.98mm、23.16±2.69mm和82.58±13.30ng·L-1、36.14±4.15mmHg、34.34±3.09mm、26.35±3.04mm)较治疗前(分别为121.62±18.15ng·L-1、48.86±5.72mmHg、39.05±4.65mm、30.14±3.36mm和120.55±19.33ng·L-1、47.56±5.36mmHg、38.71±4.55mm、29.88±3.32mm)显著降低(均P〈0.01),NO、PaO2(分别为69.23±10.58μmol·L-1、54.57±5.88mmHg和53.77±8.61μmol·L-1、48.26±4.58mmHg)较治疗前(分别为44.02±9.35μmol·L-1、35.98±5.13mmHg和42.92±8.95μmol·L-1、36.77±4.98mmHg)显著升高(均P〈0.01),A组较B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ET-1与mPAP、RVOT、RV呈显著正相关(r=0.726、0.735、0.699,均P〈0.01),与NO、PaO2呈显著负相关(r=-0.816、-0.782,均P〈0.01)。结论红景天可改善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PAH,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抑制ET-1而增加NO的合成与释放,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右心功能。
简介:目的: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对1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各项参数进行评估,并通过各项参数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了解引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136例MHD患者做横断面研究。根据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H组,PASP>35mmHg)、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PH组,PASP≤35mmHg),并将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与肺动脉压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PH组较nPH组患者的左、右心房及心室明显增大、心肌肥厚程度较重;PH组较nPH组患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PH组较nPH组患者心脏处于高循环动力状态(均P<0.05)。肺动脉压力与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最高流速、右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输出量呈正相关(均P<0.001);与左心室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均P<0.001)。结论MHD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病变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肺动脉压的升高可能进一步加重MHD患者的心脏病变;其中心脏舒张功能下降是引起肺动脉压升高重要因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可导致肺动脉压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探讨肺栓塞的误诊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经增强螺旋CT或放射性肺灌注通气扫描等检查方法,对22例肺栓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病人,20例症状好转,2例死亡。结论肺栓塞发病率并不低,误诊率高,临床上应提高警惕。确诊的肺栓塞病人应及早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MRI技术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对照组行MSCT扫描,研究组行肺动脉MRI检查。基于临床病理结果这一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100%(20/20),高于对照组80%(16/20)的诊断准确率,并且研究组的双侧多发、单发、左侧或右侧多发等栓塞发生位置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上肺动脉MRI技术具有比MSCT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与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创动脉压监测在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30例采用外周动脉穿刺以及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有创动脉压进行临床应用监测,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并且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监控,使动脉穿刺以及测压的成功率有效的提升。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对患者进行临床指导治疗,能够准确的判断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