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的有效护理方法,为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12月在我院出生新生儿160例作为观察组,2010年6—8月出生的148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其脐带感染、出血、脱落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炎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脐带脱落时间缩短。结论加强的观察、护理和宣教,并针对端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是预防、避免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新生儿 脐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医治疗儿童疾病。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中医治疗。结论治疗湿、疮以祛湿生肌、清热解毒为原则。若热毒炽盛,邪陷心肝则凉血清营,息风镇惊。轻症单用外治法便有效,重症需用内治并配合外治法治疗。治疗血应分清原因,不能见血止血。因脐带结扎失宜所致者,应重新结扎;因胎热内蕴,迫血妄行者宜凉血止血;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者应益气摄血。突的治疗,采用外治或手术疗法。

  • 标签: 中医 治疗 儿童 脐部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迟断法对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的主要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80例,按照新生儿出生时序将其分别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各40例。实验组采用延迟断法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断法。将两组新生儿渗血、感染以及脐带残端脱落等具体护理效果指标作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脐带残端完全脱落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渗血率、感染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延迟断法能够有效减少残端渗血量,降低残端感染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值得产科临床借鉴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延迟断脐 护理效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入院的280例新生儿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80例新生儿经过精心护理,268例脐带自然脱落,局部干燥,无红肿,无异味,残端为上皮覆盖。发生炎的12例,发生率为4.3%.经过消炎治疗痊愈。结论正确的护理能有效的降低感染的几率,起到预防作用,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重要性认识,规范了操作,明显降低感染的几率,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脐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炎的预防效果,为新生儿炎预防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新生儿,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新生儿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在产房接产断后,实验组61例新生儿不使用任何敷料包扎脐带,立即采用清洁暴露的方法,对比组61例新生儿采用传统的护纱包扎24小时,并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出血率、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2.18±0.53)显著低于对比组的(6.20±0.32)。实验组新生儿炎发生率为(1.64%),出血率为(1.64%),对比组新生儿炎发生率为(14.75%),出血率为(13.11%),对比组新生儿炎发生率和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使用任何敷料包扎脐带的护理方式有效降低出血率和新生儿炎发病率,大大缩短脐带脱落时间,该护理方式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脐炎 脐部护理 脐部出血率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的原因,并且研究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110例,对新生儿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将这11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新生儿,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55例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临床感染率为27.3%。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临床感染率为12.7%。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新生儿感染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感染率,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脐部 感染原因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炎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采用改良式护理,即二次断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炎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出血量、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临床护理中,基于常规护理实施二次断护理,有利于降低炎发生率,确保脐带更快脱落,提高新生儿护理效率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脐炎 二次断脐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门芯和夹在新生儿结扎中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正常足月分娩的新生儿,随机分组,观察组2820例,采用气门芯结扎;对照组2180例,采用夹结扎。分别收集记录两组新生儿干洁情况、二次剪时间、出血、感染、愈合时间等资料。然后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二次剪的时间、干洁情况、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感染情况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新生儿采用气门芯结扎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愈合快及感染机会少,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气门芯 脐夹 脐部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炎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共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护理,观察组则使用10%的碘酊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为(2.5±0.5)d,低于对照组的(5.4±0.8)d;出血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炎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8.7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新生儿实施断护理,可有效促进脐带脱落,降低新生儿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适宜的护理方法,减少新生儿炎的发生率。方法1年间对208例新生儿分别采用暴露护理法和脐带卷包扎护理法进行护理,并把两种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暴露护理法比脐带卷包扎护理法更能减少炎的发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暴露护理法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护理方法。

  • 标签: 脐护法 脐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时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00例,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者,游泳时让暴露于水中,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者则采用防水护贴膜包裹,防止浸水。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游泳3-5天,自然脱落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游泳>7天,自然脱落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1);研究组新生儿游泳时渗出物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新生儿游泳时周皮肤破损、渗血、炎例数大于研究组(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时采用暴露法的护理可明显缩短脱落时间,且能有效降低炎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游泳 脐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护理的有效对策,获取临床新生儿护理前瞻性研究数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90例,根据新生儿出生次序将其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取二次断法进行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法,统计和比较两组出血、感染发生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愈合时间要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同时,实验组出血和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对比有显著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二次断护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创口愈合,促进脐带自然脱落,从而有效抑制了出血、炎,值得产科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 标签: 脐部护理 新生儿 效果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感染影响满月体重增长,并探讨护理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方法2009年1月-12月出生的婴儿满月健康体检的感染调查。结果感染是影响满月体重增长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加强产后护理至关重要。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主要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其发生率及病死率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细菌感染发病率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炎。由于普遍对的消毒、护理的重视,炎在城市中已较少见1。近年来,新生儿炎日渐增多,其原因与医院获得性感染和社会获得性感染有关,新生儿炎重在预防。本院2009年1月-12月出生的1800名的一个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儿549名中,发生过新生儿炎121例,感染发病率为6%。我们采取护理使新生儿炎的感染率应控制0。

  • 标签: 脐部感染 体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细菌生长进行培养、分析细菌感染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因之一,了解新生儿细菌的分布和构成,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炎,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7月9日~15日,产科的32例新生儿细菌生长进行培养分析。结果消毒前,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21例(65.6%),其中15例(71.4%)检出单一细菌生长,6例(28.6%)检出二株细菌生长。暴新生儿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已断和未断新生儿,P<0.05。消毒后,所采集的部标本中,有3例的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9.4%,培养结果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消毒前的细菌培养阳性率(65.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部会有细菌生长,但是只要规范护理流程,规范操作等,就不会出现感染病例,更不会出现医院内感染。

  • 标签: 新生儿 脐部 细菌培养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感染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新生儿,对观察组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为5.8%,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感染进行预防的过程中,护理干预这一护理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传统护理方法 新生儿 脐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现感染的原因,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6月—2024年6月,将新生儿病房60例患儿纳入研究,均实施感染防控护理,随机数字表形式分组,其中30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另外30例为研究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出现感染的感染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引起新生儿感染的原因十分复杂,临床应制订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有效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出现。

  • 标签: 新生儿 脐部感染 原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