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临床护理效果的主要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80例,按照新生儿出生时序将其分别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各40例。实验组采用延迟断脐法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断脐法。将两组新生儿渗血、脐部感染以及脐带残端脱落等具体护理效果指标作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脐带残端完全脱落时间要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脐部渗血率、脐部感染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延迟断脐法能够有效减少脐部残端渗血量,降低残端感染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值得产科临床借鉴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脐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炎的预防效果,为新生儿脐炎预防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新生儿,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新生儿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在产房接产断脐后,实验组61例新生儿不使用任何敷料包扎脐带,立即采用脐部清洁暴露的方法,对比组61例新生儿采用传统的护脐纱包扎脐部24小时,并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率、脐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2.18±0.53)显著低于对比组的(6.20±0.32)。实验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为(1.64%),脐部出血率为(1.64%),对比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为(14.75%),脐部出血率为(13.11%),对比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和脐部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使用任何敷料包扎脐带的护理方式有效降低脐部出血率和新生儿脐炎发病率,大大缩短脐带脱落时间,该护理方式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并且研究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110例,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将这11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新生儿,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55例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临床感染率为27.3%。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临床感染率为12.7%。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提高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新生儿给予脐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采用改良式脐部护理,即二次断脐护理,对两组新生儿脐炎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量、脐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临床护理中,基于常规脐部护理实施二次断脐护理,有利于降低脐炎发生率,确保脐带更快脱落,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效率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共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使用75%的酒精进行脐部消毒护理,观察组则使用10%的碘酊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为(2.5±0.5)d,低于对照组的(5.4±0.8)d;脐部出血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脐炎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8.7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脐部护理的基础上,对新生儿实施断脐护理,可有效促进脐带脱落,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时脐部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00例,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者,游泳时让脐部暴露于水中,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者则采用防水护脐贴膜包裹脐部,防止脐部浸水。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游泳3-5天,脐部自然脱落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游泳>7天,脐部自然脱落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1);研究组新生儿游泳时脐部渗出物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新生儿游泳时脐周皮肤破损、脐部渗血、脐炎例数大于研究组(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时脐部采用暴露法的护理可明显缩短脐部脱落时间,且能有效降低脐炎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有效对策,获取临床新生儿护理前瞻性研究数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90例,根据新生儿出生次序将其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取二次断脐法进行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脐部护理干预法,统计和比较两组脐部出血、感染发生率和脐部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的脐部愈合时间要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同时,实验组脐部出血和脐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对比有显著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二次断脐护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脐部创口愈合,促进脐带自然脱落,从而有效抑制了脐部出血、脐炎,值得产科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脐部感染影响满月体重增长,并探讨脐部护理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方法2009年1月-12月出生的婴儿满月健康体检的脐部感染调查。结果脐部感染是影响满月体重增长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加强产后脐部护理至关重要。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主要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其发生率及病死率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细菌感染发病率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脐炎。由于普遍对脐部的消毒、护理的重视,脐炎在城市中已较少见1。近年来,新生儿脐炎日渐增多,其原因与医院获得性感染和社会获得性感染有关,新生儿脐炎重在预防。本院2009年1月-12月出生的1800名的一个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儿549名中,发生过新生儿脐炎121例,感染发病率为6%。我们采取护理使新生儿脐炎的感染率应控制0。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脐部细菌生长进行培养、分析脐部细菌感染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因之一,了解新生儿脐部细菌的分布和构成,预防和减少新生儿脐炎,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7月9日~15日,产科的32例新生儿脐部细菌生长进行培养分析。结果消毒前,脐部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21例(65.6%),其中15例(71.4%)检出单一细菌生长,6例(28.6%)检出二株细菌生长。暴脐新生儿的脐部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已断脐和未断脐新生儿,P<0.05。消毒后,所采集的脐部标本中,有3例的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9.4%,培养结果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消毒前的细菌培养阳性率(65.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脐部会有细菌生长,但是只要规范脐部护理流程,规范操作等,就不会出现感染病例,更不会出现医院内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新生儿,对观察组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为5.8%,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进行预防的过程中,护理干预这一护理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