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按子午流注择时取穴艾灸脾经穴位治疗脾虚型崩漏的疗效。方法52例脾虚型崩漏患者分为子午流注组26例(观察组)和非子午流注(对照组)26例,观察组用子午流注纳子法于午时艾灸脾经穴位,对照组取穴及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但时间不定,随到随治。结果1个疗程后比较,观察组止血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顺应气血流注规律治疗脾虚型崩漏能显著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归脾汤治疗心脾虚损型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42例心脾虚损性早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1例。对照组运用盐酸曲唑酮进行治疗,实验组运用加味归脾汤实施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性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归脾汤能够使早泄患者的射精潜伏期延长,性功能评分被优化,出现较少的不良反应,性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此种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实施疏肝健脾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收治数量为56例,按照奇偶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28例,常规组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疏肝健脾汤治疗,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临床效果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对比结果显示为P值>0.05,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2)试验组(96.43%)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78.57%)的患者,其结果呈现为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脾虚型腹胀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脾虚型腹胀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7例。其中采用多潘立酮给予对照组治疗;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不同治疗方法上给予两组患者中医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7%(45/4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1%(40/47),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临床中在对脾虚型腹胀患者治疗时,选择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能够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口服配合熏脐疗法对脾虚型崩漏出血期的止血疗效,为中医内外配合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脾虚湿困型慢性咽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健脾利咽汤加减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方法:将我院中 2016年 9月至 2019年 5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数据库中资料登记有效的 68例脾虚湿困型慢性咽炎患者的基本资料录入研究,按照 Excel表格公式法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为 3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健脾利咽汤加减作为治疗方案,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病症改善状况良好,,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对脾虚湿困型慢性咽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将健脾利咽汤作为患者的用药方案,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咽喉功能,具有较高的可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