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娩头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剖宫产娩头困难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娩头困难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胎头深嵌骨盆66例,占33%;②胎头高浮48例,占24%;③巨大胎36例,占18%;④麻醉不满意34例,占17%;⑤皮肤及子宫切口相对小16例,占8%。采取的对策:①胎头深嵌骨盆时取头低臀高位,牵拉胎肩向上,协助胎头娩出,或用单叶产钳插入胎头后缓慢将胎头撬出切口;②胎头高浮时,术者用手推压宫底,使胎头下降至切口以下,纠正胎头位置后用产钳助娩;③巨大胎时子宫切口采用“U”型切口向两侧弧型剪开,延长子宫切口以娩出胎头;④麻醉效果不满意时,除调整麻醉外,尽可能延长子宫切口及皮肤切口,以利胎头娩出。结论:对剖宫产孕妇应术前了解胎头位置高低、胎儿大小,术中选择恰当的切口,当发生娩头困难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骨传导助听器对中度、重度和部分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传导性聋和混合性聋者的助听效果。方法:以来自国内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81例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及13例单侧聋(single-siddeafness,SS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以纯音测听(≥6岁患者)或听性脑干反应(ABR)(<6岁患者)评估裸耳听阈后予以头带或软带佩戴骨导助听器;并在声场下进行未助听、佩戴当日及佩戴2周后的助听听阈(0.5~4kHz)测试;≥6岁患者进行未助听、佩戴当日及佩戴2周助听下的言语识别阈(speechrecpgnitionthreshold,SRT)测试,并记录患者佩戴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中≥6岁患者助听耳裸耳骨导及气导平均听阈均值分别为18.55±8.99、71.45±10.25 dB HL,<6岁组助听耳裸耳骨导及气导ABR阈值均值分别为18.33±8.36、70.80±8.24 dB HL;SSD患者助听耳裸耳听阈不能测出;佩戴2周后,三组助听后纯音听阈均值分别为32.21±10.00、37.33±14.15、34.38±10.76 dB HL,较未助听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传导性或混合性聋组和SSD组患者佩戴2周后助听下各方向SRT较未助听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均无与佩戴助听器相关的不良皮肤反应等。结论:使用软带、头带佩戴骨传导助听器,可有效改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SSD患者听阈和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阈。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防顺娩后第一次下床发生眩晕及一过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96例顺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化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第一次下床眩晕率、一过性休克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晕眩率、一过性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顺娩产妇实施优化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第一次下床发生眩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防顺娩后第一次下床发生眩晕及一过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96例顺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化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第一次下床眩晕率、一过性休克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晕眩率、一过性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顺娩产妇实施优化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第一次下床发生眩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