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并制定预防血液报废的相关措施。方法:对 2014年 1月 -2015年 1月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 2015年 3月 -2016年 3月对血站进行预防血液报废的措施。选取 2014年 1月 -2015年 1月血站内血液样本 500份作为对照组, 2015年 3月 -2016年 3月血站内血液样本 500份作为实验组,最终对比血站实施预防干预前后血液样本成分制备中血液报废率。结果:通过对 2014年 1月 -2015年 1月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血液发生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脂肪血,其次则是血液的颜色异常、血袋破损等因素。并且,实验研究数据显示:进行预防措施的实验组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采用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对血站成分制备工作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而可以在血站管理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 以2022.6~2022.12期间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血液样本68例抽样为对照组,2023年1月开始,强化血液成分制备管理,以2023.1~2023.6期间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血液样本68例抽样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血液报废率及血液报废原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液报废总几率明显更低(P<0.05);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类型主要包括脂肪血浆、血浆颜色异常和袋体破裂,观察组脂肪血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颜色异常和袋体破裂例数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导致血液报废,只有不断加强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由于血液成分制备造成的报废几率,提高对血源的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问题的原因,探讨预防血液报废、提高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 针对血站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采集的22300U血液进行调查研究,对比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的实施前(2021年7~12月,采集血液11040U)、实施后(2022年1~6月,采集血液11260U)的血液报废问题发生情况。结果:分析血液报废问题发生情况,在22300U血液的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报废率为1.01%,冷沉淀(1029U)、红细胞(17724U)、血浆(3547U)的报废率分别为0.78%、0.58%、3.19%。对比质量管理前后的血液报废问题发生情况,实施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后的血液报废率(0.56%<1.47%,χ2=46.004)低于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前(P<0.05)。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实施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后,采血不足发生率(0.09%<0.26%,χ2=9.623)、过期率(0.08%<0.22%,χ2=7.126)、血袋破损发生率(0.12%<0.35%,χ2=13.551)、溶血发生率(0.13%<0.31%,χ2=7.765)、脂血发生率(0.14%<0.33%,χ2=8.112)低于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前(P<0.05)。结论: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针对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基于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进行血液成分制备操作。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站血液成分制备中存在的不合格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同时对其原因展开分析,进一步得出预防对策。方法:统计该区中心血站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的血液成分制备和血液报废情况方面的相关数据资料,对血液不合格的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预防对策。结果: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血液成分制备合格的13056U,不合格的报废血液有31.6U,几率是0.51%。冷沉淀主要是蛋白析出,占比为69.26%,红细胞主要是渗漏,占比为35.28%,血浆主要是脂血,占比91.92%。结论:脂血、色泽异常和渗漏等是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可通过增强献血者体检、血液冷链管理、征询及献血前指导和离心监测等措施控制血液报废情况。
简介:摘要:医疗制度的改革,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医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激发行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医疗,提升医院管理效能,与患者平等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医院能够在新形势下取得新的突破与发展,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医院在日常的运营与管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医院的管理制度也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明晰医院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
简介:根据惯例,基本药物制定有三个原则:一是保证药物的生产与供应,二是提高药物的可获得性,三是提高居民对药品的可支付性。此项制度一旦推出,对于医药工商企业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先,目录内产品数量大大减少,从原有的2000余种降至几百种。这将使很多企业失去准入资格,医药市场格局将发生的变化是没有基本药物品种的厂家或者有品种没有获得定点生产资格的厂家,将逐步从这一市场淘汰出局;获得生产资格的厂家将获取长远利益。这一点其实已经逐步显现。同样,对于流通企业来说,“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获得定点配送权和目录内品种经营资格的,将在医疗市场、第三终端获得较大发展,否则路将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