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评估中运用核磁共振以及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宫颈癌,样本数量60例,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病理结果提示60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共计52例,CT检查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57.69%,核磁共振为71.15%,CT检查+核磁共振为96.15%;CT+核磁共振检查对于宫颈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应用CT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P<0.05,CT检查、核磁共振的各项诊断效能值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通过联合应用核磁共振与CT检查能够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可更好的提高对于淋巴结转移评估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效果。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开展此研究,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内收治的82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纳入研究,均给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后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效果及检出率。结果:在宫颈癌转移淋巴结数量方面相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手术病理学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癌转移淋巴结、非转移淋巴ADC值相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出情况较高,P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乙肝病毒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为乙肝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5月1日-31日,研究对象为100例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实施荧光定量PCR检验以及实验室血清学检查,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表达模式中大三阳阳性率最高,同时对应乙型肝炎病毒含量水平最高,较其它模式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验乙肝病毒可作为乙肝诊断的重要依据,为乙肝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探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在眼科护理中的关键应用和价值。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是一项使用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通过荧光相机捕捉眼底血管循环的检查技术,尤其对于诊断和管理各种视网膜病变有着显著的作用。方法:首先,本文探讨了 FFA 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通过 FFA,护士可以及时发现视网膜疾病的早期征象,从而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视力损失。其次,文章阐述了 FFA 在监控疾病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定期的 FFA 检查,可以跟踪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为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提供参考。再次,我们还深入分析了 FFA 在评估治疗效果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 FFA 图像,可以直观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最后,本文强调了 FFA 对于护理实践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患者教育、疾病管理和心理支持等方面。本文旨在为眼科护士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理解和利用 FFA 在眼科护理中的各种可能性,以提升护理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同时,我们也期待这项技术在未来能进一步发展,为眼科护理开辟新的可能。
简介: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疟原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省出入境单位收集到的已经镜检法证实为恶性疟疾的全血样本32例、镜检为阴性的全血样本1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样本中均提取DNA并加入RT-PCR检测试剂进行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显示:恶性疟疾全血样本23例、间日疟疾全血样本11例,阴性全血样本11例,诊断符合率95.6%。复检结果显示:2例标本通过PCR扩增、序列对照,发现其测序结果与公布的疟原虫序列一致,确定均含有疟原虫。结论: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疟原虫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敏感、可靠的检出疟原虫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