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2012-2014年分离的大肠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送检的尿液、下呼吸道标本、分泌物、无菌体液、血液等标本,经分离鉴定的大肠2661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VITEK2Compact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661株大肠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1284株、血液标本368株、无菌体液276株、下呼吸道标本249株、伤口分泌物234株、皮肤黏膜分泌物137株,分别占48.25%、13.83%、10.37%、9.36%、9.06%、5.75%;科室分布前三位为泌尿外科499株、神经科439株、普外科335株,分别占18.75%、16.50%、12.59%;三年间产ESBLs大肠的检出率分别为44.26%、54.08%、50.94%,平均为50.06%;产ESBLs株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替坦、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低于30%,非产ESBLs株对上述药物及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的的耐药率低于30%。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可用于大肠的经验治疗。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分布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健康儿童的肠道大肠的耐药水平。方法 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大肠,进行药敏检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51株大肠分离株耐药率分别为红霉素94.11%、氨苄西林72.55%、四环素62.75%、头孢曲松52.94%、环丙沙星27.45%、氯霉素11.76%。分离株的多重耐药表型以四重耐药最高(16/31.37%),且以头孢曲松、红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的四重耐药型别为主(12/23.53%,p<0.005);一株肠出血性大肠(EHEC)菌株,为五重耐药,仅对环丙沙星敏感。结论 本研究发现本地区健康儿童肠道大肠存在较高多重耐药性,建议关注耐药基因在致病和非致病大肠之间的转移。

  • 标签: 健康儿童 大肠埃希菌 多重耐药性 毒素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泌尿外科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大肠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152例泌尿外科术后泌尿系统感染(UT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32自动化细菌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分别进行病原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152例UTI患者的大肠检出情况和耐药性。结果152例患者共检出致病菌152株,检出率100%,且主要为大肠,占比56.58%;大肠在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和膀胱癌中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药敏结果显示,86株大肠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16%、1.16%、6.98%和8.14%;且86株大肠中产ESBLs菌株54株(62.79%),非产ESBLs菌株为32株(37.21%);产ESBLs菌株对头孢噻肟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非产ESBLs菌株(P<0.05)。与≤60岁患者相比,61~70岁、71~80岁和>80岁患者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明显升高(P<0.05),>80岁患者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肠是泌尿外科术后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且多为产ESBLs菌株,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耐药性较低;且大肠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临床上应重点监测老年泌尿外科术患者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提高抗菌药物疗效。

  • 标签: 泌尿外科术 泌尿系感染 大肠埃希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三七粉中控制大肠)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制成1:10的供试液,取上供试液10ml,加入不大于100cfu的大肠悬液1ml,接入100ml胰酪大豆液体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小时,同时做阳性对照试验、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试验。结果:控制大肠)检查用培养基及检测方法的适用符合要求,加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有效检出大肠,供试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均未检出。结论:该检测方法可行,能有效控制产品的大肠

  • 标签: 三七粉 大肠埃希菌。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临床针对多重耐药大肠所致化脓骨髓炎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一例伴有糖尿病的多重耐药大肠所致化脓骨髓炎的患者,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共同对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摸索、调整和优化,并且监督患者用药过程。 结果 患者出院后,于骨科门诊随诊,恢复较好,复查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感染治疗药物实践,可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临床药师 多重耐药 大肠埃希菌 糖尿病 化脓性骨髓炎
  • 简介: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临床分离出的331株大肠和25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采用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纸片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331株大肠和25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33.8%(112/331)、37.9%(97,25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s的大肠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孟多、头孢噻肟、哌拉西林耐药率在90.0%以上,其中两者均对头孢噻肟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7.3%(109/112)、96.9%(94/97);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耐药率在80.0%以上;大肠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耐药率分别为0、5.2%(5/97)。结论产ESBLs的大肠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医院感染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较为严重,临床应合理用药,控制耐菌株的出现及传播。

  • 标签: Β-内酰胺酶类 克雷伯菌 肺炎 大肠埃希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子诊断技术结合传统分离方法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7月-2021年08月本院收集的600例患者的600份粪便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分离法联合荧光PCR法对大肠杆菌(DEC)进行检测,分析其检出率及季节分布特点。结果:联合检测结果显示,DEC的检出率为19.17%,其他各种病原的检出率最高的是致病大肠杆菌(EPEC),为8.17%,其次为EAEC,检出率为6.83%,EIEC检出率为2.50%,ETEC检出率为1.33%,无EHEC;6月份对DEC的检出率最高,7月次之;EPEC、侵袭大肠杆菌(EIEC)、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聚集大肠杆菌(EAEC)检出率最高的月份均是6月。结论:DEC联合应用传统分离法与荧光PCR法检测的准确率较高,DEC主要的病原是EPEC与EAEC。

  • 标签: 分子诊断技术 传统分离方法 荧光PCR法 致泻性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 巴斯德属广泛寄生在野生动物和家畜(如猫、狗)的牙齿和鼻咽部。人类感染主要是通过被动物咬伤、抓、舔损伤皮肤后引起伤口或软组织的感染。其中,最常从人体分离出的致病巴斯德是多杀巴斯德,它会引起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脑膜炎、腹膜炎等疾病。本文介绍了我院2018年12月一例左手指被狗咬伤感染患者的情况。对该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检测后,发现分离出多杀巴斯德。该患者的感染表现出伤口分泌物的变化,且经临床检测确认为巴斯德感染。多杀巴斯德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巴斯德可定值在呼吸道,引起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和脓胸。特别是在肝硬化患者身上,它还能引起系统的疾病,如脑膜炎、腹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和骨髓炎。针对此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洁和处理,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注意生活环境的清洁,以防止巴斯德的传播。

  • 标签: []多杀巴斯德菌 伤口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老年便秘采取3改良后灌肠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确诊为便秘的120例老年病例,均于2021.01~2022.02期间就诊,以双盲法分为甲乙丙三组,各纳入40例做对比。甲组采取改良后开塞露灌肠治疗,乙组采取不保留小量灌肠,丙组采取不保留大量灌肠。对比三组排便效果、保留灌肠液时间、舒适度及灌肠液外流率。结果:甲组排便有效率高于乙丙组(P<0.05);对比保留灌肠液>10min占比,乙组>甲组>丙组(P<0.05);乙组舒适度高于甲丙组(P<0.05);甲乙组灌肠液外流率低于丙组(P<0.05)。结论:老年便秘采取改良后开塞露灌肠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提升排便效果和舒适度,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老年 便秘 灌肠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群快速检测技术在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0份食品作研究对象,卫生检测方法为最可能数法(参照组)与大肠群快速检测技术(实验组)。结果:实验组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效果和参照组比较,P>0.05。结论: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中应用大肠群快速检测技术的作用好,安全高效。

  • 标签: 营养与食品卫生 食品安全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大肠群快速检测技术应用于营养分析与食品卫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5份食品样品,分别利用大肠群快速检测技术和最可能数法对其大肠群值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乳糖胆盐发酵法大肠群超标率为7.87%(24/305),最可能数法大肠群超标率为8.52%(26/30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将乳糖胆盐发酵法、最可能数法应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能够高效且精确地测定大肠群含量,保证了较低的误差率。

  • 标签: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 营养与食品卫生 安全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小型餐馆及流动餐饮摊点所提供的即时生食配菜中的大肠群污染状况,改善该地区公共餐饮饮食卫生提出针对措施,并制定即食生食配菜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长沙市行政划分及食品生产特点,对长沙市范围内小型餐馆及流动餐饮摊点所提供的即时生食配菜进行整群随机采样,按照GB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群计数》中大肠群的检测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六区中,芙蓉区污染情况最重,雨花区污染情况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香葱和香菜受大肠群污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大肠群检出率为100%。结论即食生食配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大肠群污染,建议尽快出台即食生食配菜类的食品卫生标准。

  • 标签: 即食生食蔬菜 大肠菌群污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