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助产护理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收入的足月待产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41例。参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护理,研究组产妇接受连续性助产护理,对比2组产妇心理状态、产程时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产妇SAS、SDS心理状态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SAS、SD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产妇更低,且产程时间也短于参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明显(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相较于参照组产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孕产妇实施连续性助产护理,能够更好地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护理质量更加良好,同时产妇的产程充分缩短,且产后安全性较高,可以将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 助产护理 产房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房优质护理在临床产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确认在我院中存在数据库资料登记的200例分娩产妇,将其一般资料录入Excel表格后,按照公式法进行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妇分娩,分析助产士产房连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助产士产房连续护理)与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结果:(1)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6.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2)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比较2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t=5.447、3.984、31.020,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三产程对比,t=1.382,(P=0.172>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产妇分娩实行助产士产房连续护理,能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减少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妇分娩 助产士产房连续护理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产程时间 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对产房护理中产妇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1月期间的产妇患者 76例,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划分成两组,观察组( 38例)和对照组( 38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产妇的基础上增加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在产房中的产妇难产率,新生儿的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妇难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房护理中产妇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房护理 产妇难产率 新生儿窒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属参与的产房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和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64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均32例。前者实行家属参与的产房护理,后者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更高(P<0.05)。观察组产妇子宫恢复、初次下床活动、住院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护理的应用增加了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其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情况速度更快,值得推广。

  • 标签: 产房护理 初产妇 分娩方式 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EP)与早早孕鉴别诊断的特征性依据及护理方法,避免误诊治。方法对132例疑似EP妇女按诊断分为A(EP流产,51例)、B(EP孕囊破裂,14例)、C(EP行保守治疗成功,28例)、D(宫内正常妊娠,26例)及E(宫内妊娠流产;行诊刮术,13例)五组,均行子宫内膜厚度、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酮值检测。结果D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孕酮值显著大于A、B组(均P<001),子宫内膜厚度、β-hCG及孕酮值大于C、E组(P<005,P<001),A、B组β-hCG、子宫内膜的厚度值与E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均P<001),而孕酮值差异无显著(均P>005)。结论导致宫内外妊娠流产的主要原因是孕酮不足。

  • 标签: 异位妊娠 早早孕 子宫内膜厚度 &beta -HCG 孕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均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组(50例,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Fugl- Meyer)及生活质量(SF-36)。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但康复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参照组,所有对比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在我国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大多伴有偏瘫,严重影响生活和生存质量,为使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减轻残疾,我们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经康复护理训练后,患者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 护理
  • 简介:作者简介鲁瑞涛,女,汉族,(19728~,)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工作。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0名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30名按常规治疗,执行常规护理,康复组30名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康复治疗四周后康复组的效率(933)%,对照组的有效(7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有利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全面恢复。

  • 标签: 脑梗塞 康复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