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探讨自制中药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剂止痒、消肿抗炎作用及对皮肤的刺激性。方法:采用磷酸组胺致痒豚鼠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角又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对动物皮肤瘙痒及抗炎消肿作用,并设曼秀雷敦薄荷膏为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家兔同体前中后三部分自身对比法,评价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对皮肤的急、慢性刺激反应。结果: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组对磷酸组胺致豚鼠局部皮肤瘙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较好的消肿作用,且与曼秀雷敦薄荷膏作用相当;急性皮肤刺激显示复方止痒凝胶对家兔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而慢性皮肤刺激提示无刺激性。结论:中药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剂具有良好的止痒、抗炎消肿作用,且安全性好。
简介:目的观察坐浴二号洗液对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和豚鼠磷酸组胺致痒模型的抗炎、止痒作用。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50只和豚鼠50只,分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坐浴二号洗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昆明小鼠每天分别涂抹蒸馏水、金玄痔科熏洗散和低、中、高剂量坐浴二号洗液于右耳廓左右两面2次,连续给药6d;豚鼠右后脚背脱毛,每天分别涂抹蒸馏水、赛庚啶软膏和低、中、高剂量坐浴二号洗液2次。末次给药30min后,小鼠于右耳廓两面涂二甲苯致肿,检测各组耳廊肿胀度;豚鼠用砂布擦伤豚鼠右后脚背脱毛处,在创面滴磷酸组胺致痒,以豚鼠出现回头舔后足时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为致痒阈,记录并比较各组的致痒阂。结果至用药结束,各组均未见死亡。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都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和提高豚鼠的致痒阂,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中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降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豚鼠致痒阈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坐浴二号洗液有明显的抗炎和止瘁作用,且其药效作用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强。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润燥止痒胶囊在临床中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选择在 2017年 2月 ~2018年 10月时段到我方医院接受治疗的 74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 37例)与 B组( 37例), A组接受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 B组在其基础上加行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观察统计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瘙痒程度以及持续时间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 A组与 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75.68%、 91.89%,对比结果显示 B组更高(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瘙痒程度以及持续时间( P> 0.05),治疗后, B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 A组( P< 0.05)。结论:对于患有皮肤瘙痒症的患者,对其应用润燥止痒胶囊进行治疗可帮助改善瘙痒程度,缩短持续时间,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润燥止痒胶囊在临床中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2月~2018年10月时段到我方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7例)与B组(37例),A组接受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B组在其基础上加行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观察统计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瘙痒程度以及持续时间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A组与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68%、91.89%,对比结果显示B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瘙痒程度以及持续时间(P>0.05),治疗后,B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患有皮肤瘙痒症的患者,对其应用润燥止痒胶囊进行治疗可帮助改善瘙痒程度,缩短持续时间,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4例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8%,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7%,组间比较,(x2=4.549,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3%,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x2=0.277,P〉0.05),对照组复发例数为,复发率为,观察组复发例数为,复发率为,组间比较(X2=4.252,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