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输血检验中采用卡式微凝胶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患者 200例,纳入患者均采集血液样品并行卡式微凝胶试验法、盐水法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检验结果。结果: 200例输血患者经卡式微凝胶法进行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100.00%( 200/200),反定型符合率 99.00%( 198/200);盐水法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96.00%( 192/200),反定型符合率 94.00%( 188/200);卡式微凝胶法检测正定型、反定型符合率相比盐水法明显更高( P<0.05。结论:采用卡式微凝胶试验法进行输血检验能有效提高次性检验正确率,该检验方法在保障输血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一次性检验 正确率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9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每组 47 例,对照组行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比较组术后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随访 6 个月,比较组关节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患者随访 6 个月,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标签: 内侧柱支撑重建 辅助治疗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微凝胶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人总结归纳于2017年02月--2019年02月期间实验室接收的6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集每位患儿的血液,并利用传统试管法、微凝胶技术方法进行三项试验,即分别是游离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放散试验。结果显示:微凝胶技术的抗体游离抗体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放散试验等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试管法(p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临床应用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累及后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01月至2020年06月期间收治的累及后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6例,采取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记录并比较术后3天及术后随访1年时内侧及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PA)、胫骨平台翻角(TPA),记录并比较随访6个月及随访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恢复(以Merchant量表评价)效果。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2.34±23.40)d,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7%,内固定失效率为0.00%;术后随访1年时,PA、TPA与术后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大于6个月随访时,Merchant量表评分高于6个月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取取前外侧联合后内联合入路治疗累及后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技术在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凝聚胺试验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观察组采用凝聚胺试验联合微凝胶技术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对比组患者血液匹配相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匹配相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凝胶技术在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能保障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输血治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法( 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抽取我院输注红细胞成分患者共568例,回顾性分析MGT交叉配血情况。结果:568例输注红细胞成分受血者中有34例出现次侧不合,其中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30例,假凝集1例,献血者抗体筛查阳性2例,加样错误1例。结论:因DAT阳性引起的次侧配血不合应确保不是自身免疫性溶贫后,可为受血者输入悬浮红细胞。因假凝集、加样错误等原因引起的次侧配血不合,需要对其采取相关策略,以避免不合。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次侧不合格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胺法与微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结果对比。方法取衡阳市中心医院临床受血者样本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凝聚胺法组与微凝胶法组各600例,比较组操作耗时与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结果与微凝胶法比较,凝聚胺法操作时长短;微凝胶法检出主侧阳性134例,次侧阳性412例,假阳性54例,凝聚胺法检出主侧阳性132例,次侧阳性390例,假阳性78例,微凝胶法较凝聚胺法具有较高的阳性标本检出率,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凝胶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操作时间较长不适用至急诊配血流程,给予凝聚胺法操作易发生漏诊,在急诊配血流程较适用,值得借鉴。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阳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试剂盒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试剂盒临床应用的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方法 采用平行、盲法、对照的对比试验设计,使用种试剂盒共测定120份临床血液标本,比较试验产品和对比产品的致性、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结果 其中选取12例医学决定水平处即参考范围附近样本分析,试验产品和对比产品的致性符合率为97.1%。对比产品和试验产品结果不致的1例标本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进行验证后,试验产品与临床诊断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100%。试验试剂与对比试剂测定血清样本的组数据的相关系数r=0.9985;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 = -0.3276 + 1.0330 X,斜率的95%可信区间(CI)为(1.0228~1.0433),截距的95%CI为(-0.6748~0.01959);参考区间处(5 ng/mL)预期偏倚为-0.1626 ng/mL,95%CI为(-0.4881~0.1630)ng/mL,预期偏倚在可接受偏倚限值±15%(-0.7500~0.7500)ng/mL范围内。结论 种H-FABP检测试剂盒的致性较好,在临床应用中者之间具有等效性。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一致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院内就诊的100例接受临床输血治疗的患者(样本纳入例数:10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3年3月-2023年10月),所有患者均实施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与卡式微凝胶检验,以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情况为对照组,以卡式微凝胶检验情况为实验组。收集种检验方式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交叉配血效率、次性配血成功率等,对比分析检验效果。结果:与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相比,卡式微凝胶检验检验后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交叉配血效率、次性配血成功率更高,稳定性、灵敏度、准确度更高,其中交叉配血效率、次性配血成功率、稳定性、准确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式微凝胶检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比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的交叉配血效率、次性配血成功率、检验稳定性、准确度更好,有助于提升患者输血安全性、提高检验效率、检验效能,改善配血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输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二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藏毛窦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 年1月 - 2019年7月收治藏毛窦病例4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切口开放组 22例,切口缝合组 20例。比较种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切口缝合组治疗效果和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缝合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开放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藏毛窦中应用手术切除期缝合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愈合快。而手术切除伤口开放则手术时间短,但愈合速度慢,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 标签: 藏毛窦 手术治疗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采取不同固定方法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3-2021.2月内收治的52例跟腱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给予长腿石膏固定)和观察组(26例,给予短腿石膏固定)。对组患者选择不同固定方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进行短腿石膏固定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长腿石膏固定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腱断裂术后采取短腿石膏固定和长腿石膏固定均有明显效果,种方法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跟腱断裂术 固定 短腿石膏固定 长腿石膏固定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气腔结构对种放射治疗技术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40名放射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匀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完成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以气腔结构CT值,进行电子密度值后更换气腔结构,重新计算,对比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结果:以气腔结构CT值,进行电子密度值后更换气腔结构,重新计算,对比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指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盆腔放射治疗技术的影响因素上,气腔结构对种放射治疗技术比较中,其影响主要集中在调强放射治疗中,其能够增强危机器官直肠的高剂量区,而对靶区以及其他危及器官的影响较小。针对盆腔或其他存在气腔结构组织的放射治疗技术,需要考虑气腔结构对治疗技术的影响,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气腔结构 放射治疗技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聚胺法和微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意义及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临床输血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2021年1月~2022年6月,分别进行凝聚胺法、微凝胶法交叉配血实验,筛查患者血清中不完全抗体对比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并对比检测时间,分析种检查方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意义。结果:不完全抗体检检出率微凝胶法高于凝聚胺法,检测花费时间凝聚胺法少于微凝胶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输血检验 意义 不完全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种不同就诊途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中的价值 。方法: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4 月 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及连云港市第人民医院 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病患 78 例,随机均分 2 组。 A 组实行院前急救, B 组由家人送入医院。对比病情好转率等指标。 结果:A 组病情好转率 82.05% ,比 B 组 51.28% 高, P < 0.05 。 A 组病情恶化率 10.26% 、死亡率 7.69% ,比 B 组 23.08% 、 25.64% 低, P < 0.05 。 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中运用院前急救法,效果好,建议推广 。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好转率 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