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负荷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轻中度失能老人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轻中度失能老人72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OT训练结合常规运动训练,实验组给予OT训练结合低负荷节律性运动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估。结果治疗三个月后,两组MBI评分和BD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MBI、BDI变化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低负荷节律性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失能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系统化护理措施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在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知晓同意下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选取了30例,并通过抽签的方式,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了15例一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1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1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最后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在经过两种不同护理的模式干预下,实验组患者SAQLI 表中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ES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相关指标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系统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以及改善患者的过度瞌睡的状态,患者对系统化护理有很高的评价,对改善护患关系也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 Ⅱ改善压力超负荷致小鼠心肌肥厚。方法:小鼠行升主动脉缩窄手术( TAC)建立心肌肥厚模型。选择 8到 10周大的野生雄性的小鼠( WT)以及雄性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敲除小鼠( ATG),将其分成三个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以及芪苈强心胶囊组, TAC组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或者是 1.0毫克的药物进行灌胃处理,手术结束后的两周进行心超和血流动力学检查,同时对心肌组织学和肥厚相关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出血浆和心肌组织的 AngⅡ的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以及血管紧张素 Ⅱ -Ⅰ型的受体表达。结果: WT和 ACG小鼠在进行 TAC两周之后,主动脉的血压以及左心室的收缩压有非常明显的升高,芪苈强心胶囊对其没有产生影响; WT小鼠中,这个药能明显的抑制住 TAC介导 AngⅡ的升高,抑制住 TAC介导的左室前壁,左心室后壁增厚,心肌细胞的横截面积 CSA和纤维化面积增大,同时也将抑制肥厚的相关基因,血管紧张素 Ⅱ -Ⅰ型受体和 p-ERK表达上调;在 ATG小鼠中,在 AngⅡ缺失的情况下, TAC两组间左室前后壁, CSA,纤维化面积以及肥厚的相关基因, AT受体和 p-ERK表达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改善压力超负荷导致小鼠的心肌肥厚是通过抑制 Ang Ⅱ表达来减弱 AT受体激活,非直接抑制压力超负荷机械刺激引起 AT受体的激活。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麻醉恢复期低体温给 患者带来 的影响与护理 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自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7 月全麻手术患者 216 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108 例,对照组实施术中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中生命体征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体温、血压、心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5);研究组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率为 3. 70%,低于对照组的 18. 52%(P< 0. 05);研究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 05)。结论: 对全身麻醉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较好地维持术中体温,加快全麻术后恢复,降低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治疗甲状腺腺瘤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治疗,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腺瘤患者中采取低领式小切口微创治疗可以很好的切除甲状腺瘤,患者恢复速度和恢复效果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oodooBlt在踝关节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新康复理念POLICE中OL(最适负荷)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踝关节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5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运用POLICE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组将VoodooBlt用于POLICE的OL中,两组均完成2周干预,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肌力、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2周后踝关节背屈、跖屈、内翻、外翻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期间全身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PACU内的全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有无低体温发生为依据分成甲组(n=100,非低体温)和乙组(n=100,低体温),对导致低体温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甲、乙组进行体重、BMI、基线体温、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仰卧位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ACU期间低体温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麻醉时间、仰卧位、BMI、出血量。结论:全麻患者PACU期间容易出现低体温,需要高度关注和准确识别,明确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针对性预防对策。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品管圈(QCC)在降低早产儿入院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70例,按照出生时间先后,1月~6月出生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共37例;7月~12月出生的纳入观察组,共33例。 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QCC管理下的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早产儿低体温发生情况、体温恢复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中共有16例早产儿发生低体温情况,发生率为43.24%,观察组中共有6患儿发生低体温情况,发生率为18.18%,两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低体温早产儿平均(4.38±1.85)h后恢复正常体温,观察组低体温早产儿平均(2.87±1.42)h后恢复正常体温。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所有低体温早产儿经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未发生并发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通过应用QCC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早产儿低体温情况的发生,保障早产儿健康发育成长,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控制血液细胞质量对于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水平。方法:此次实验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1日征集于我院体检科进行输血检验的患者标本100例,根据其血型、年龄等的不同分为4个配对组,随后将4个配对组内的标本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低离子聚凝胺控制干预,对照组作为全空白组对照,随后对两组的血液检测指数及相关诊断的灵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受到观察的100例血液标本中,研究组内血液标本指标结果的变异度更小、可靠性更高;同时其在输血检验中的灵敏度更高。结论:在检验科的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控制能够减小临床中的实际误差,提高诊断效率以及诊断的灵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技术应用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84例受血及供血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盐水法检验。观察组实施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验。结果:在检验方法对于不同血型的检测时间对比方面,观察组A型、B型、AB型、O型分别为(1.01±0.11)、(0.81±0.09)、(0.90±0.07)、(1.18±0.10),对照组A型、B型、AB型、O型分别为(1.52±0.19)、(1.11±0.21)、(1.38±0.19)、(2.91±0.35),观察组对于不同血型的检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验在受血及供血者的输血检验过程中,检验时间得到缩短,检验准确度更高,检验稳定性更好,阳性检出率更高,值得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技术应用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84例受血及供血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盐水法检验。观察组实施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验。结果:在检验方法对于不同血型的检测时间对比方面,观察组A型、B型、AB型、O型分别为(1.01±0.11)、(0.81±0.09)、(0.90±0.07)、(1.18±0.10),对照组A型、B型、AB型、O型分别为(1.52±0.19)、(1.11±0.21)、(1.38±0.19)、(2.91±0.35),观察组对于不同血型的检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验在受血及供血者的输血检验过程中,检验时间得到缩短,检验准确度更高,检验稳定性更好,阳性检出率更高,值得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我院妇科收治的10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0例。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比较组间子宫内膜治疗指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参照组子宫内膜治疗指标经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在基础治疗上实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