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景观疗养护理对疗养员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研究于 2019.03-2019.10 这时间段之中,选择所在疗养院的 118 例疗养员,将其入院为本次调查活动之中,按照数字法对其进行对照和观察的随机分配,其中 59 例的对照组给予常规疗养护理,剩余 59 例的观察组应用景观疗养护理,比较两组疗养员的睡眠质量情况。 结果 :护理前两组疗养员的睡眠质量分别为( 7.12±1.28 )分、( 7.08±1.29 )分差异不显著, ( P> 0.05),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疗养员的睡眠质量评分( 4.19±0.61 )分,与对照组疗养员的睡眠质量评分( 6.02±0.66 )分相比明显更优, ( P< 0.05); 对照组疗养员的精神状态评分( 35.68±1.62 )分、社会功能评分( 4.46±0.48 )分,明显没有观察组疗养员的精神状态评分( 29.09±1.51 )分、社会功能评分( 4.73±0.82 )分要好, ( P< 0.05)。 结论 :疗养员采用景观疗养护理的效果最佳,能够有效提升其睡眠质量,减轻负性情绪的产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然疗养因子结合景观治疗模式对糖尿病疗养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参与研究的100例糖尿病疗养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收治时间为2019年6月到2020年11月的疗养员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式。结果: 通过进行观察,干预2组疗养员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空腹血糖值均优于干预1组。结论:通过对糖尿病疗养员在临床开展自然疗养因子结合景观治疗模式方式,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针、灸、刮痧、推拿、点穴等特色鲜明的古法中医外治技法是中医的重要特征,跟西医不同,使用这种方法,往往头疼医脚,腰疼医手,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呢?按照中医理论,经络是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这是人体中普遍存在生物全息现象,“外治法”源于“内病外治”,而中医外治整体观,是全息理论的应用,全息论推导出任何一个器官和细胞中都包含阴阳五行,人体是一个耗散结构,经络系统最为典型,结合前沿科技理论的“耗散结构”,运用全息思维研究中医经络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途径,发现人体听不到的交响乐和看不见的彩虹,为推动中医现代化与国际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气腔结构对两种放射治疗技术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40名放射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匀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完成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以气腔结构CT值,进行电子密度值后更换气腔结构,重新计算,对比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结果:以气腔结构CT值,进行电子密度值后更换气腔结构,重新计算,对比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容积旋转调强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指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盆腔放射治疗技术的影响因素上,气腔结构对两种放射治疗技术比较中,其影响主要集中在调强放射治疗中,其能够增强危机器官直肠的高剂量区,而对靶区以及其他危及器官的影响较小。针对盆腔或其他存在气腔结构组织的放射治疗技术,需要考虑气腔结构对治疗技术的影响,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腹透患者的膳食结构情况。方法:研究期(2020年6月-2021年5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5例老年组(≥60岁)与25例非老年组(<60岁),测定或计算不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白蛋白(ALB)、血红白蛋(HB)、前白蛋白(PA)、铁转蛋白(TF)、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结果:老年组腹透患者体重、血白蛋白(ALB)、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腹透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非老年腹透患者,老年腹透患者营养学指标均要更低,即体现其蛋白摄入比例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建议加强老年腹透患者的营养支持,为患者的预后改善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腹透患者的膳食结构情况。方法:研究期(2020年6月-2021年5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5例老年组(≥60岁)与25例非老年组(<60岁),测定或计算不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白蛋白(ALB)、血红白蛋(HB)、前白蛋白(PA)、铁转蛋白(TF)、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结果:老年组腹透患者体重、血白蛋白(ALB)、瘦体重与瘦体重的百分比(LBM%)及标准化的总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腹透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非老年腹透患者,老年腹透患者营养学指标均要更低,即体现其蛋白摄入比例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建议加强老年腹透患者的营养支持,为患者的预后改善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在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技术(component separation technique, CST)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例行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技术间质瘤局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手术,所有病例均是生长于胃壁的单一肿瘤。术中术野稳定、清晰,无肿瘤破裂,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病理报告示间质瘤。中位手术时间 64(48~92) min,中位失血量 38( 22~105)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 5( 4~7) d。术后 1 例患者发热,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12个月,无局部复发病例,无穿孔,出血等相关术后远期并发症。结论: 应用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行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新颖、可行、术后并发症少,可广泛应用于胃部间质瘤的治疗。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刀成为了手术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之一。电刀具有高频电流产生的切割和凝固作用,可以在手术中进行切割、烧灼、止血等操作,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效率,减少手术风险和病患的痛苦。为了设计一款优秀的电刀,需要考虑手术的特殊需求,例如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等,采用优质材料和现代制造工艺,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和安全性等方面。在电刀的应用方面,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加强对电刀的追踪和管理,以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目前,电刀在手术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例如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普外科等,其中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更是不可替代。总的来说,电刀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医生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和支持,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可靠保障。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迅速发展,传统医用防护服的缺点也变得不可忽视。医用防护服通常是医务人员在进入特定区域所用到的防护性物品,它具有很好的隔离细菌的作用,但传统医用防护服往往因为加强防护,从而导致不透气,而且没有口袋,在工作中,医护人员无法随身携带常用的笔、手电筒、胶带、手机等工具,增加工作量。这个项目我们通过增加吸热面料,增加一些便利的设计,使医用防护服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助产防护裤腿套的设计和使用效果,以改善助产士在接生过程中的职业安全防护,减少职业暴露风险。方法:本研究选取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护措施,而观察组除了常规防护外,还额外使用由防渗透性无纺布材料制成的助产防护裤腿套。通过对比两组在接生过程中的职业暴露率,评估助产防护裤腿套的有效性。结果:研究发现,使用助产防护裤腿套的观察组在接生过程中的职业暴露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助产防护裤腿套能有效防止血液和羊水对皮肤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助产防护裤腿套的设计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显著的效果,能有效降低助产士在分娩过程中的职业暴露风险。这一发现对于提升助产士的职业安全和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广泛采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骨盆环力学结构评价针刺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剂,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配合克霉唑栓剂,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结束后7天及停药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治疗组复发率为3.6 %,对照组复发率为 26.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疗法配合克霉唑栓剂有助于降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率, 提高远期疗效,可能与疏通冲任二脉经络,加强带脉的约束,恢复肌力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中西医结合背景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在防治心血管疾病(CVD)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来自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的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生活方式改变、心理支持状况以及疾病控制效果。结果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心血管疾病控制效果有直接正向影响,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支持状况也通过不同路径间接影响疾病控制效果。模型拟合度良好,各项评价指标均达到统计学要求。结论 在中西医结合背景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能够有效揭示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各因素间的复杂关系,为制定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下的护理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执行标准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则采用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下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