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侧卧位与截石位配合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实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式联合截石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手术室护理配合侧卧位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侧卧位之后,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还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治策略、预防方法等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6月54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样本,对于头位难产的具体原因进行统计,并记录其分娩方式。结果:54例产妇出现头位难产的原因依次为胎头位置异常(74.07%)、宫缩乏力(14.81)、产道异常(7.41%)、不明原因(3.70%),且分娩方式主要为自然分娩(68.52%),其次为剖宫产(31.48%);54例发生头位难产的产妇中出现胎头位置异常者共计40例,其中包含持续枕横位24例(60.00%),持续枕后位13例(32.50%),高直位、前不均称位、面位各1例(2.50%)。结论:引起头位难产的原因较多,如胎头位置异常、产道异常、宫缩乏力,通过妥善处理产程有利于预防头位难产,在分娩期间需加强动态化观察以及准确分析评估并选择最优的分娩方式,通过及时纠正胎头位置有利于预防产妇发生头位难产。
简介:【课题摘要】本文研究课题目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立体臀位联合助产术在异常无痛分娩的全过程应用中的重要临床性及应用研究价值。方法:本组纳入2018年5月-2020年7月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我院妇产科就诊并复查检出并经确诊诊断为早期胎儿腹部臀位异常的高龄产妇共70例,随机按组分为胎儿观察检查组和临床对照组,各组35例。在对照观察组再次征得两组臀位产妇的一致同意后,观察组决定给予产妇臀位剖宫助产术,对照组则继续给予臀位剖宫产。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孕产妇的初次分娩过程结局(产后2h内以及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术后感染风险)及新生儿健康情况(新生儿骨折、窒息)。结果:与观察对照组病人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比较,观察对照组发现产妇产后2h内的一周出血量平均水平更低(p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俯卧位通气在 ARDS 患者 康复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患者 65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 pH 值、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氧合指数( PaO2/FiO2)。 结果: 俯卧组患者的 PaO2为 ( 201 .28 ±34 .23 ) mmhg ,优于常规组的( 158.26 ±28.92 ) mmhg ( P< 0.05 );俯卧组患者的 PaO2/FiO2为 ( 229 .28 ±45 .23 )优于常规组的( 143 .06 ±37 .39 ) mmhg ( P< 0.05 )。而两组患者的 PH 和 PaCO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P> 0.05 )。 结论 : 在 ARDS 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俯卧位机械通气是一种比传统模式更加科学的辅助通气方式,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因此 俯卧位通气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 目的:预防碘酊消毒过程中消毒液渗入胸腹部引起皮肤灼伤现象。方法:将2019年01月-2019年8月363例,对俯卧位病人皮肤消毒患者,分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横单固定躯体两侧皮肤,臀部用纱条固定。实验组采用手术护膜粘贴在身体两侧及臀部的皮肤。观察两种消毒后皮肤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护膜有效隔绝消毒液渗入到胸腹部引起碘酊和电外科灼伤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目前针对良肢合理摆放针对中风之后肢体偏瘫患者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带来的影响影响。方法 挑选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入院治疗的中风偏瘫的患者一共为100例,按照护理形式方式将其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分组。对照组采取的护理形式是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主要是依照对照组护理进行的基础上去完成良肢的准确放置。并对患者护理的相关评分进行对比与评估。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护理上的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