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与改善措施。方法 纳入的106例出现误差标本都来自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检验科,把血液检验误差标本反馈到有关科室中,要求科室工作人员对出现误差原因进行总结与统计分析,并对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06例血液样本误差原因分析结果标本采集、标本检测、患者自身与标本送检分别占19.81%(其中抽血时间较长、血液量较少分别占8.49%、11.32%)、16.98%(其中标本处理不合理、抗凝管应用不当、没有及时检测分别占5.66%、3.77%、7.55%)、24.53%(其中没有提前禁食、处在月经期分别占16.04%、8.49%)、38.68%(其中送检时间太长、标本和申请单不符合、标本剧烈震荡分别占29.25%、5.66%、3.77%)。结论 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主要在标本采集、检测、送检以及患者自身方面出现误差率较高,对检测的各个环节加强重视,可使血液检测误差率有效降低。

  • 标签: 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 常见误差原因及相应改善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探究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采集误差及其原因,为临床检验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血液常规检验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方法:本文选择采用资料分析法以及对比法进行研究,选取某院半年间采集的血液采集标本300例,将其随即分为两组,确保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液标本各15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皮肤采血的方式,而观察组则使用静脉采血的方式。将这两种方法的误差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判断造成误差产生的主要因素。结果:根据结果可知,对照组误差发生率为27.33%,观察组误差发生率为12.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所以观察组静脉采血方式的检验误差率更低。其中导致检验误差出现的主要原因和采血时间、标本容量、溶血情况以及标本凝块有关。结论:有关医务工作者需要重视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采集误差问题,尽量选择静脉采血方式,有效降低误差发生率,提高血液常规检验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标本 静脉采血 采集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错误的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随机抽取600个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和搜索。总共发现了56个错误样本。找出了这56个样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改善测试结果。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对600份血液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56份样本有错误,占9.33。导致错误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因素(23例,41.07)和收集因素(15例,26.79)。检查因素(13例,占23.21),检查因素(5例,占8.93)。患者因素还包括饮食影响(7例,12.5),药物影响(7例,12.5),月经影响(7例,12.5),剧烈运动或过度紧张(2例,3.57)。采集因素包括不正确的采血时间(5例,8.93),采血管错误(5例,8.93)和采血不足(5例,8.93)。提交检查的因素包括检查时间过长(6例,占10.71),不同的申请形式和样品(4例,占7.14)以及样品剧烈振动(3例,占5.36)。测试因素包括抗凝剂使用不正确(3例,5.36)和治疗不当(2例,3.57)。其中,患者自身的因素是导致临床血液测试样本错误率最高的因素。结论:份临床血液标本有很多影响因素。因此,应加强管理,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强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沟通,最终降低标本的错误率,为临床提供良好的依据。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形成的原因及避免措施。方法:从我院医学检验科中随机抽取1000份临床病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当中包含有5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误差防控措施,之后对比分析两组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发生率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结果:研究组检验分析前误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 标签: 医学检验 分析前 误差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与相应解决对策。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接受临床医学检验的13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检验中出现误差较大问题的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具体分析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误差影响因素。结果:导致临床医学检验前误差的原因较多,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未严格遵循医嘱、试剂与仪器、样本运输、采集操作等几个方面。结论:可能导致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因素较多,应针对其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误差 原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锥形束 CT ( CBCT )中头颈部肿瘤患者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IMRT )摆位误差,以及靶区物理剂量的影响情况。 方法: 抽选我院头颈部肿瘤患者 22 例,均首次接受 IMRT 治疗,对比观察 CBCT 对 IMRT 摆位误差与剂量的影响情况。 结果: 相比于校位前的 X 轴、 Y 轴、 Z 轴摆位误差而言,校位后误差明显减少, P<0.05 ,剂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结论: 利用 CBCT 技术验证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可使摆位误差减少,使放疗剂量分布准确性大幅提升,更好提升 IMRT 治疗效果。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IMRT 摆位误差 CBCT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份血液检出先误差的标本进行分析,分析70份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并总结相关预防措施。结果 70份标本中未按要求禁食、月经期所致的误差占比最高均为28.57%,其次为抽血量过少、转送不及时,占比分别为12.86%、10.00%,样本清单有误占比8.57%,标本处理不规范占比为7.14%,检验不及时占比最少为4.29%。结论 对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考量,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当大大降低误差的发生概率。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标本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血压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及相关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本院实施血液检查的64份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 64份血液标本误差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标本送检因素、标本采集因素和标本检验因素,占比分别是14.06%、12.50%、42.19%、31.25%。结论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标本采集因素等,因此,应加强对血液检验的管理,尽可能的保证临床检验的合理性,促进血液检验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血液检验 误差 标本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产生误差的血液检验样本5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经深入分析与总结,本次研究中导致56例血液检验样本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方面:(1)样本采集时的问题;(2)样本检测过程中的问题;(3)患者自身的问题;(4)样本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分别有11例(19.64%)、14例(25.00%)、11例(19.64%)、20例(35.71)。其中导致血液检验样本产生误差的最主要原因为血液检验样本操作的原因。结论 血液检验样本可受多因素影响导致产生误差;患者及医务人员都可导致血液检验样本误差的产生,实际工作中应从强化患者采血认识以及强化医务人员责任意识、提升专业技能等着手,以此降低血液检验样本误差发生几率。

  • 标签: 血液检验样本 误差 产生原因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乳腺癌术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性进行分析。方法:观察对象: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70例患者,患者放疗施以不同的体位固定方案,常规体位固定(对照组,n=35),热塑体固定(观察组,n=35),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实施下患者的摆位误差及固定精确度指标。结果:在X轴、Y轴、Z轴摆位误差指标上,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固定精准度比较,观察组94.28%(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27/35),(x2=4.2000,p=0.0404)。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中,结合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有助于稳定患者体位,减少摆位误差,提升固定精准度,价值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放疗 体位固定技术 摆位误差 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级CT系统对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的评估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到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12例鼻咽癌患者,采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纠正摆位误差,通过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校准摆位误差,评估鼻咽癌患者摆位误差以及治疗期间的位移误差。结果:诊断级CT系统的图像分辨率高,在同一治疗室中既可以获得诊断CT,又能够完成治疗。结论:诊断级CT系统属于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准确性提升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诊断级CT系统 鼻咽癌 调强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不同验证模式对头颈部肿瘤强调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头颈部肿瘤患者70例,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采用二维KV-KV位置验证,观察组(n=35例)采取三维椎体束CT位置验证。分析两组验证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左右、头脚及前后摆位误差平均值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摆放误差最大值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影像采集获取时间和验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维KV-KV及三维椎体束CT模式均能够减少摆位误差,差异较小。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头颈部肿瘤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3例中青年猝死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近年来中青年患者猝死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

  • 标签: 中青年 猝死 诱因 先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模式在门诊用药咨询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药房2021.06-2021.12月未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模式的18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01-2022.06月已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模式的18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对两组用药咨询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门诊用药咨询效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用药咨询中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模式,可有效提升用药咨询效果,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出现。

  • 标签: 门诊用药咨询 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归纳消化内科患者感染情况,分析导致感染的具体原因,并提出几点防治措施。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200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对所选200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所选患者临床感染情况,分析导致患者感染的因素,为改进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在本次实验所选2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中,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其他感染的人数分别为28人、32人、56人、80人及4人,占比分别为14.00%、16.00%、28.00%、40.00%、2.00%;所选患者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比例较高,主要为产气杆菌、阴沟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存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恶性肿瘤、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较高,(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明确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范。

  • 标签: 消化内科 感染 易感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 医院经营管理的宗旨是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后勤作为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基础部分,其成本消耗在医院的运行成本中占据一定份额。然而,现在医院后勤管理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繁琐,普遍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收入轻支出的管理问题,使得很多医院对后勤成本的管理控制比较薄弱。在市场化的今天,医院对后勤成本的管理控制成效直接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医院后勤成本管理控制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 标签: 后勤成本 成本管理 预算管理 生命周期费用 成本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