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本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均选取于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共计16例,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所有的患者均接受早期开放复位,内固定采用钢板,且实施早期功能锻炼。Muller分类C型骨折是所有患者的骨折类型。对患者进行治疗后,6个月开展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结果:所有患者接受随访后,术后效果优的患者有9例,占比(56.25%);术后效果良好的患者有4例,占比(25.0%);术后效果一般的患者有2例,占比(12.5%);术后效果差的患者有1例,占比(6.25%);优良率为(81.25%)。结论:针对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想要提高治疗效果,需要采用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同时使用关节内解剖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外科内固定手术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以及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5年 2月至 2018年 9月我院诊治 8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以及关节内骨折患者, 按 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最后对照两组患者 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腕功能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对象,采取抽签的方式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采取的是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组所有患者治疗之后结合数据结果总结治疗概况。结果:分析和对比具体的治疗结果,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5%和75%。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桡骨短缩、尺偏角、掌倾角等指标,乙组的各项指标值优于甲组,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采取手术方式进行干预和治疗,能减少桡骨缩短的现象,提升了活动范围,优良率高,值得借鉴和实施。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择取我科室 2018.02 到 2018.10 时段内诊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 46 例,以抽签法划分为参照组( 23 例)和干预组( 23 例)。参照组为传统康复模式,干预组为早期康复模式,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结果 :参照组总有效率为 82.61% ,干预组为 100.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干预组 Cooney 评分和 MBI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术后早期康复模式既可提高骨折愈合率,还可增强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方式对肱骨远端 C 型骨折的治疗价值。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本院进行治疗的肱骨远端 C 型骨折成人病患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方式将肱骨间骨折部位显露出来,完成骨折复位后,使用肱骨内侧、外侧解剖镇定钢板将骨折处固定好,同时,应用尺骨鹰嘴张力进行固定。术后 3d 开始进行肘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出院后进行 10 个月至 24 个月的定期随访,拍摄肘关节正位、侧位片和根据 Cassebaum 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60 例患者均给予 10-24 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均痊愈,肘关节功能根据 Casebaum 评价标准评定为优的患者有 48 例,为良的患者有 7 例,为可的患者有 5 例,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 91.67% 。 结论: 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方式对肱骨远端 C 型骨折 实施 治疗 ,该方式具有较强的 力学稳定性 ,能帮助患者尽早进行早期肘关节康复训练,临床 价值 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究如何提高对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的疗效,将对患者采取锁骨钩钢板治疗,并分析其具体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实施中,将选择于我院骨科中就医治疗的64例患者纳入至研究中,在对其病情进行骨科专业诊断后确诊为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并自愿参与实验。本次研究将通过对照实验的形式实施,选择锁骨钩钢板治疗、克氏针治疗,并分别将其应用于观察组、对照组中,比较具体疗效。结果:评估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经研究结果分析后确认观察组明显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骨折实施锁骨钩钢板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针对性,对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其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8月~2023年6月接纳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定义为参照组,基于常规治疗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定义为试验组,两组均纳入38例患者,针对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日常活动能力、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康复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试验组Cooney评分与MBI评分相比于参照组均更高,在前臂旋前、旋后与腕关节背伸、掌屈方面活动度均优于参照组,且腕关节康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腕关节恢复,改善腕关节活动度,提升日常活动能力,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就目前临床医学而言,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既可以使用小夹板外固定,也可以使用石膏外固定,均能有效发挥治疗作用。但如果将两者合并使用,可以更好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因为石膏可以将骨折处包裹严实,而小夹板可以更好松紧骨折处,进而确保骨折处更好痊愈。基于此,先介绍小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各自的使用方法、两者合并使用的方法,最后对比两者各自的使用效果,进而促使桡骨远端骨折更好痊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08月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案例为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方式和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干预后对结果对比。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不同时间段的肿胀程度,治疗后一周和治疗后2周,治疗组的肿胀程度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疼痛缓解情况,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明显,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痊愈和显效人数多于对照组,换言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实施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可行性比较高,能缓解不良症状,值得借鉴和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5月-2020年3月时段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共40例,以抽签法纳入甲组(20例)和乙组(20例)。甲组为常规治疗,乙组为常规治疗联合短周期单侧上肢缺血再灌注,比较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总发生率、血清水平。结果:甲组认知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5.00%,乙组为30.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血清水平较高于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现象,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短周期单侧上肢缺血再灌注操作,可显著改善血清水平,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护理质控中“鲶鱼效应”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健康管理中心2010年1-6月在职的48名护士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4名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24名则给予“鲶鱼效应”管理模式,进一步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管理前,两组CIRN评分、M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CIR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BI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在护理管理工作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结论 “鲶鱼效应”在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护理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水平,降低职业倦怠程度,并提高对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术治疗高能量创伤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某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抽取其中的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5例。其中选用钢板内固定术的设为对照组,而选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术的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腕关节背伸、旋后、桡偏、旋前等活动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性较小,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术的联合治疗后,较钢板内固定治疗更具安全性和针对性,疗效更高,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