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几种生物活性肽发育的初步研究姚忠祥,李泽桂,蔡文琴,孙榆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最近蔡文琴等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足月胎儿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含有心钠素mRNA和神经肽YmRNA,说明人脐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合成这类生...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发育
  • 简介:内皮细胞是一个非造血细胞,却表达和/或产生大多数已知的造血受体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和受体的生物学作用仍不十分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求内皮细胞自然产生IL-6及其生物学功能。试图阐明IL-6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在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收集原代培养内皮细胞1-9天培养上清液,离心,-20℃保存备用。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上清液中IL-6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在未知任何刺激因素的条件下,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测及IL-6(735.3801±883.53pg/ml),随着内皮细胞培养天数的增加,IL-6的释放量也随之增加,在第6天时接近释放峰值IL-6(2808.61pg/ml),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自然分泌IL-6的功能,IL-6对各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均起促进作用。本研究为内皮细胞支持各系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内皮细胞 IL-6 脐静脉 造血干细胞增殖
  • 简介: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光电镜观察姚忠祥,蔡文琴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20038Pupnick等在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时,观察到内皮细胞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并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它们来源于不同节段的微血管。本研究取正常人足月产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第五...

  • 标签: 脐静脉 内皮细胞 光电镜检 体外培养
  • 简介:探索内皮细胞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刺激和诱导分化作用.脐静脉内皮细胞取自剖腹产后12hr以内的脐带.按Jaffe法进行培养,建立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收集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上清液(HECS).按本室常规方法制备骨髓有核细胞.在造血细胞半固体和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组合的重组造血因子,分为三组:①粒系培养组加GM-CSF(德国BM公司),终浓度为20ng/ml.②红系培养组加入IL-3(美国SIGMA公司)与EPO(德国BM公司),终浓度分别为20ng/ml和2u/ml.③实验组加入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以RPMI-1640为对照组.将上述体系接种于24孔板中,每孔1ml,培养7d,收集细胞,作细胞计数,台盼蓝拒染活力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分析:选用抗红系或粒系的单克隆抗体CD71和CD13(美国Coulter公司)作细胞表面标记检测.培养后细胞经PBS洗涤,取细胞悬液2~5×105细胞),加抗体1μl,4℃孵育30min,用PBS洗去没有标记上的抗体和FITC,重新悬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CoulterEliteEsp,美国Coulter公司)进行分析.用T检验分析实验数据以x±SD表示.结果:HECS对小鼠骨髓细胞形成各类造血祖细胞集落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能够提高BFU-E,CFU-E,CFU-GM集落产率,分别为43.04±5.80,148.75±32.20,104.67±9.92(P<0.05);HECS诱导细胞7d后,细胞表面表达CD13为93.75±5.38,CD71为59.95±7.10(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基本一致,阴性对照组无集落形成和抗体表达.内皮细胞不但能够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诱导其定向分析.以往对骨髓细胞的体外培养均采用琼脂或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的方法,在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时,由于难以去除琼脂或甲基纤维素对实验的干扰,造成对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的困难,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本实验将小鼠骨髓细胞进行体外液体培养,同时加入不同组合的重组造血生长因子,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向红系和粒系分析,为流式细胞仪分

  • 标签: 髓造血 分化作用 内皮细胞 鼠骨 造血细胞 造血因子
  • 简介:脐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生物活性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研究蔡文琴,姚忠祥,李泽桂,孙榆等第三军医大学1.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证明在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六种生物活性肽,其分布区别于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含量明显多于脐动脉内在细胞。...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 简介:视紫红质是感光细胞中的一种视色素,在光线的接收和视觉电位的产生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视紫红质接到的过度光信号传导是光性视网膜变性的主要因素。本文就视紫红质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视网膜变性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视紫红质 视网膜变性
  • 简介:近年来,胃肠激素对生长发育和肿瘤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人胎结肠及直肠内胰多肽(PP)、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育及两种细胞的相互关系.本实验收集9~28wk因故中止妊娠胎33例,取结肠、直肠组织,Bouin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取相邻切片按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分别显示PP-、SS-IR细胞.结果显示,9~11wk胎结肠及直肠内可见PP-IR细胞,单个分散于尚未分化完全的绒毛及肠腺上皮;18~25wk结肠内PP-IR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直肠内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26wk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均明显减少.SS-IR细胞分散存在于9~11wk胎儿结肠早期绒毛上皮中,数量较多,11wk直肠内也可见;结肠及直肠在15~26wk时各胎龄组SS-IR细胞数量无明显增减,26wk后明显减少.与结肠相比,直肠中PP-IR细胞数量略少,而SS-IR细胞较多.将各时期胎儿结肠及直肠的PP-、SS-IR细胞(以有核阳性细胞数/视野)进行计数,表明PP-IR细胞数目比SS-IR细胞稍多.胎期结肠及直肠的SS-及PP-IR细胞有多种形态,有开放型,也有闭合型.PP-IR细胞胞体略小且免疫染色强度稍弱.两种细胞多单个分布,少数聚集成群.细胞发出突起伸至肠腔、腺腔或邻近细胞.主要分布于绒毛及肠腺上皮,偶见位于固有层.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未见这两种免疫反应物质共存在于同一细胞内.结果提示,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和SS-IR细胞随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PP和SS分别表达于两种细胞.

  • 标签: 个体发生 免疫反应细胞 多肽生长抑素
  • 简介: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中.本快速染色法即用组织学醛品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同一张切片上对胰岛B细胞和A细胞进行了双重染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作简单介绍.取大鼠胰腺,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双染步骤如下:第一步,胰岛B细胞的醛品红染色:切片脱蜡到水;入0.25%浓硫酸和0.25%高锰酸钾等量混和液中3min;蒸馏水洗后入5%草酸2min;蒸馏水洗;再经70%酒精后入醛品红染液15min;70%酒精分色后,蒸馏水洗.第二步,胰岛A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将经醛品红染色后的切片,入3%甲醇双氧水室温孵育15min;蒸馏水洗后枸橼酸缓冲液(0.01M,pH6.0)(电炉加热煮沸92℃~98℃)进行抗原修复10min;PBS浸泡5min后,用正常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弃去多余羊血清,滴加一抗(抗胰高血糖素抗体,1∶1500),37℃,孵育2hr;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DAB显色.结果及讨论:此染色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所观察到的胰岛B细胞呈蓝紫色,而胰岛A细胞呈棕黄色,两者颜色对比清晰.细胞核不着色.本方法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免疫组织化学多重染色中步骤多、时间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限制,进而降低了非特异性染色.因此,该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双染 细胞快速 细胞细胞
  • 简介:曾被认为是废物的脂肪组织正成为国外生物学上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在脂肪组织中发现一新的成体干细胞:脂肪源性成熟基质细胞(adipose-derivedadultstromalcells,ADAScells),因其具有易获取,易扩增的特性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而倍受关注。

  • 标签: 脂肪源性成熟基质细胞-干细胞 脂肪组织 生物学 多向分化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机体所有细胞的能力,而成体组织中干细胞只能分化产生其所在组织中的某个或某些特定的细胞。随着组织工程和移植医学的兴起,人们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

  • 标签: 肝细胞分化 骨髓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软骨细胞 胚胎干细胞
  • 简介:用光镜观察了80例胎和4例新生儿脾。结果表明,脾发生可分两个阶段,血管网阶段:一直持续到胎12周,脾原基由空充质细胞,网状纤维和小血管构成,在网状纤维间和血管内填充大量的红细胞,少量晚幼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期脾不具备淋巴器官的结构特点,淋巴组织形成阶段:12周后随淋巴细胞的聚集,脾内淋巴细胞逐渐增多,部分细胞密集成团,至14周时红髓,白髓雏形已可分辨,15-16周时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开始形成,脾索与脾血窦已能区分,18周时脾已具有淋巴器官的结构特点,从19周一直到出生,红白髓进一步发育完善。

  • 标签: 组织发生 人胎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与自体来源的生物衍生骨复合后的生长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及探索一种良好的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纯化兔骨髓基质细胞并诱导成成骨细胞后与同种异体来源的生物衍生骨复合后体外培养,并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上贴附生长、增殖良好.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后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载体.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衍生骨 成骨细胞 同种异体生物
  • 简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星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是胰岛索治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胰岛移植虽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但面临胰岛供体匮乏,免疫排斥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给病人带来痛苦等困难。能找到可以避免上述困难又能有效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将给亿万糖尿病病人带来福音。

  • 标签: 胰岛素分泌细胞 糖尿病病人 免疫抑制剂 分泌胰岛素 前治疗 重大疾病
  • 简介:目前,在供体器官短缺的情况下,大家公认猪是最合适的异种器官和组织的提供者,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已有报道.如何将肝细胞最大限度完整地、无损伤地分离出来,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步.我室在进行猪肝细胞的分离中,逐渐探索出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常规麻醉、消毒、开腹,用D-Hank′s液进行肝脏原位灌注,再用0.02%EDTA-Hank′s液(37℃)灌注18~20min,摘取肝脏行多点灌注5min,置肝脏于60目钢网上,用直剪迅速剪开肝脏被膜,用镊子夹起轻轻抖动,并用1640液冲洗,边抖动边冲洗,使细胞滤出漏于烧杯中.与此同时,用剪刀把肝组织剪成小块,再用玻璃注射器芯轻轻研磨,边研磨边冲洗,操作要轻,并保持无菌,收集肝细胞,离心洗涤三次,并逐级用80目、100目、120目、150目钢网过滤.分离出的肝细胞进行计数、台盼蓝拒染试验检查、PAS染色、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肝细胞存活率90±1.3%,PAS染色显示肝糖元丰富,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显示酶的活性良好.电镜观察,肝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等亚显微结构未见异常.对于猪肝细胞的分离,国外文献报道多采用Ⅳ型胶原酶循环灌注法,但费用很昂贵.在实践中,我们用EDTA代替胶原酶,采用肝脏原位灌注+多点灌注+机械研磨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此法与胶原酶灌注法比较,从分离的肝细胞数量、活力、肝糖元及细胞中一些酶的活性都与胶原酶法无显著差异,且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形态及亚细胞结构未见异常.我们认为此方法易于控制,价格低廉;而胶原酶法容易消化过度,造成细胞膜破损,或消化不完全造成多个细胞连在一起,且费用昂贵.实验证明,改良的猪肝细胞分离方法为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分离方法 方法改良 猪肝细胞
  • 简介: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不仅启动免疫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还在调节免疫反应与免疫耐受的平衡中起决定性作用.肝脏因其固有的移植耐受性而在免疫耐受研究中深受关注,肝移植物容易存活,伴有肝移植的其他器官(如心脏、肾脏等)移植存活时间也较其单独移植明显延长.最近有人提出,在肝移植耐受中DC可能起关键作用,但因其难于分离培养,国外仅美国Pittshburgh大学在做相关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材料与方法:1.肝非实质细胞的分离:取6~8w小鼠,麻醉后无菌开腹,门静脉插管,用前灌液(PBS+肝素500μ/100ml)灌流2~3min,改用注射器缓慢推注2mlⅣ胶原酶(GIBCOL公司,0.05%);取材后剪碎,15mlⅣ胶原酶液(0.05%)体外消化30min.尼龙网过滤,PBS液清洗(400g×5min离心)两次,稀释成4~5ml细胞悬液.下铺细胞分离液Percoll(Pharmacia公司)制成的不连续密度梯度液,500g×30min离心后,细胞分三层,先吸弃最上层细胞碎片,再吸取两液体界面的肝非实质细胞,避免吸到最底层的血细胞,RPMI1640液(GIBCOL公司)清洗两次,400g×5min离心,即可得肝非实质细胞.2.肝树突状细胞(HDC)的培养:将肝非实质细胞用含灭活的10%胎牛血清(GIBCOL公司)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5×106/ml,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1ml,加GM-CSF(GIBCOL公司)10ng/ml.培养第三天轻轻吸去未贴壁细胞,换液.后隔天半量换液,培养第7~8d可收取HDC.结果与讨论每只小鼠可得肝非实质细胞约1.0~1.5×107个,细胞大小不一,类型较多.培养24~48hr后,有大量细胞贴壁生长,少量HDC前体细胞半贴壁状散在分布,经筛选、扩增,第4d时HDC数量增多,出现6~8个细胞组成的小集落.第7~8d,HDC数量增多,此阶段细胞有一明显的增殖高峰,有大量半贴壁半悬浮的集落,集落表面的细胞有小的突起.第7~8d,每只小鼠HDC得率约为2~3×106个.因HDC难于分离培�

  • 标签: 分离培养 杆树突状 树突状细胞
  • 简介: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其它以瘢痕形成方式愈合的组织不同,原有组织(骨)再生并且保存了先前存在的组织特性。这土复杂过程包括骨折瞬间开始的一系列链式阶梯反应的再生活动。

  • 标签: 骨折愈合过程 相关细胞因子 组织特性 生理过程
  • 简介:细胞组织和器官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已经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成功应用,各种组织的脱细胞方法也受到关注。组织脱细胞的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酶学方法,各组织脱细胞的效率和结果与组织的来源、结构和组成、脱细胞的方法等都有关,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组织不仅清除细胞的效果不同,对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也不同,这反过来又会使宿主对移植的脱细胞材料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我们要根据组织特点和不同脱细胞方法的特点来选择最优的脱细胞方法,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最常用的一些脱细胞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酶学方法,并简单描述了它们对组织支架的影响。

  • 标签: 脱细胞 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