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新生关爱能力现状,为医学生关爱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用关爱能力评价量表对某大学医学院5个专业224名入学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关爱能力评分为194.31±1.23,其中耐心维度为57.92±0.39,理解维度为76.15±0.62,勇气维度为60.25±0.61。女生(61.52±0.74)在勇气维度得分高于男生(58.43±1.02,P〈0.01),不同的民族、是否为独生子女及不同专业之间无差别。结论医学入校本科新生关爱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关爱能力的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以便学校开设相关活动,培养医学生的关爱能力。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61例),详细记录其患者年龄及肺基础疾病等各项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肺基础疾病及急性肺损伤发生率、昏迷和卧床时间、年龄均较高,其GCS评分较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应用抗生素和抑酸剂、脱水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间均具有差异(P〈0.05),然而两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均会引起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需加强医疗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提高其临床疗效,并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irin,ASA)预处理对豚鼠内耳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的保护作用和保护机制。方法健康豚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阿司匹林50mg/kg,每天一次共7d),模型组和干预组各分成3个亚组:IRI6h组、24h组和48h组。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耳蜗的形态学改变;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检测耳蜗各部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耳蜗罕见凋亡细胞;模型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程度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耳起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分期诊断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的宫颈癌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MRI扫描特征进行图像分析,并参照病理手术检查的分期结果,分析MR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宫颈癌在MRI平扫上表现为明显异常信号显示;MRI增强扫描在动脉期强化最明显,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现出持续轻度强化,且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出现明显信号差,易于显示病灶部位。病理分期结果显示为:ⅠB期21例,ⅡA期15例,ⅡB期3例,ⅢA期4例,ⅢB期8例,IV期7例。通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MRI平扫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67.24%,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96.55%(P〈0.05)。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对病灶进行良好的显示,且对宫颈癌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从而指导临床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选择,值得临床采用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137例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行直肠癌Miles术的137例结肠造口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其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状态、造口并发症与各功能维度和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呈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理状态、造口并发症、术后时间是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造口并发症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心理状态、术后时间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角色功能和生活质量显著受影响,腹泻症状严重,经济困难。医务人员应该培训患者规律排便,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并指导患者正确预防和处理造口并发症,以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在基层医院开展的适应症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36例TVM均获成功,手术所需平均时间为96±48min,出血量平均为138±71.6ml,术后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21.45±3.75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80±1.36d。术后原有症状均消失,B超复查未发现子宫肌瘤。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TVM在基层医院开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需复杂设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子宫肌瘤剔除的微创手术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中手术的疗效。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作为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0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外固定治疗,研究甲组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总结VAS评分、关节活动度、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甲组的VAS评分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关节活动度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中,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率高、明显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简介:近年来,胃肠激素对生长发育和肿瘤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人胎结肠及直肠内胰多肽(PP)、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育及两种细胞的相互关系.本实验收集9~28wk因故中止妊娠人胎33例,取结肠、直肠组织,Bouin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取相邻切片按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分别显示PP-、SS-IR细胞.结果显示,9~11wk人胎结肠及直肠内可见PP-IR细胞,单个分散于尚未分化完全的绒毛及肠腺上皮;18~25wk结肠内PP-IR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直肠内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26wk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均明显减少.SS-IR细胞分散存在于9~11wk胎儿结肠早期绒毛上皮中,数量较多,11wk直肠内也可见;结肠及直肠在15~26wk时各胎龄组SS-IR细胞数量无明显增减,26wk后明显减少.与结肠相比,直肠中PP-IR细胞数量略少,而SS-IR细胞较多.将各时期胎儿结肠及直肠的PP-、SS-IR细胞(以有核阳性细胞数/视野)进行计数,表明PP-IR细胞数目比SS-IR细胞稍多.胎期结肠及直肠的SS-及PP-IR细胞有多种形态,有开放型,也有闭合型.PP-IR细胞胞体略小且免疫染色强度稍弱.两种细胞多单个分布,少数聚集成群.细胞发出突起伸至肠腔、腺腔或邻近细胞.主要分布于绒毛及肠腺上皮,偶见位于固有层.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未见这两种免疫反应物质共存在于同一细胞内.结果提示,人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和SS-IR细胞随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PP和SS分别表达于两种细胞.
简介:目的测量国人寰椎骨,为寰椎螺钉设计和内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55例干燥的成人寰椎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的长度、侧块中间宽度、侧块中间厚度、侧块外侧缘中点高度、侧块内侧缘中点高度、寰椎侧块的内倾角、寰椎侧块的上倾角、侧块后下缘的宽度和高度、寰椎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度和厚度;横突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度和高度等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椎侧块长(23.29±1.47)mm,侧块中间宽(11.13±1.17)mm,侧块中间厚(13.33±1.40)mm,侧块外侧缘中点高(19.18±1.61)mm,侧块内侧缘中点高(10.45士1.46)mm;寰椎侧块的内倾角(19.95±3.32)。寰椎侧块的上倾角(24.53±2.31)。;侧块后下缘宽(9.64±0.94)mm,侧块后下缘高(4.275=0.63)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11.05±1.12)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厚(4.82±0.65)mm;横突孔的前后径(7.30±0.89)mm,横突孔的左右径(5.90±0.78)mm椎动脉沟宽(8.40±0.58)mm,椎动脉沟高(6.38±0.79)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7.25±1.27)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高(4.16±0.83)mm。以上数据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得55例寰椎骨数据,寰椎侧块和寰椎椎弓根具备实行内固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