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接台手术周转的潜在因素,减少手术室人力、物力的闲置时间,降低手术室运营成本。方法选取2014年6~9月每周星期一至五的计划接台手术,记录每台接台手术的等待时间。采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对各项影响接台手术周转的潜在因素进行logist回归分析。结果在影响接台手术周转的潜在因素中等待麻醉苏醒、接台手术麻醉实施、仪器连接及中午就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实际需求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缩短接台手术等待时间,使手术室在工作中投入的人力、物力、时间和设备等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 标签: 接台手术 周转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提高药库中药饮片周转准确性和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药库中药饮片周转准确性和效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方法及PDCA循环方法对中药饮片周转问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最终实现中药饮片流程标准化,同时评估该活动的应用效果。结果药库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40天内中药饮片在药库周转的差错总数从55件下降到17件,每10天平均数从14.75件下降到4.25件;品管圈活动前采购时间总数607分钟,平均每天耗时148.2分钟,下降到337分钟,平均每天耗时67.4分钟。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中药饮片在药库的周转准确性及效率。将品管圈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可有效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强了药库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药事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PDCA循环方法 中药饮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成品输液的外观及药品对溶媒的特殊要求减少核对误差。方法将PIVAS中成品输液按所呈现的颜色及溶媒要求归类并进行对比。结果药物成品输液的外观可呈现一定的特征,并且很多药物对溶媒有特殊要求。结论我们应熟悉常见成品输液的外观及溶媒要求等特点,并及时总结归纳;将这些特点应用到实际的核对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核对效率,进一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PIVAS 成品输液 颜色 溶媒
  • 简介:摘要螺旋霉素生产过程中,反萃取温度和pH等参数对螺旋霉素成品中Ⅱ、Ⅲ组分含量的影响,在反萃取工序做了大量试验,特别是对反萃取的不同反萃取温度、反萃取最佳pH值等方面做了大量对照试验,总结出一些提高SPM成品Ⅱ、Ⅲ组分含量的工艺改进方法,为以后提高SPM成品质量的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 标签: 螺旋霉素萃取反萃取组分缓冲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牙成品桩冠失败后用铸造桩核二次修复前牙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61例前牙成品桩冠利用铸造桩核代替成品桩修复,观察期临床效果。结果161例前牙的铸造桩核就位顺利,修复体固位良好,患者满意。结论利用铸造桩核代替成品桩的前牙桩冠二次修复,方法简便、经济省时、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铸造桩核 成品桩 二次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用药成品输液集中调配溶媒适宜性,以使静脉用药质量提高。方法阅读药物说明书,参考医学药物专业资料,总结分析静脉用药调配适宜的注射用量及溶媒、稀释用的静脉用量及输注液、用药时间和成品输液浓度等致使成品输液治疗不高的原因。结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时,严格遵守药品物理性质和药物说明书,在准确的用药时间内,成品输液的质量可保持稳定。结论静脉用药调配的关键因素在于选择静脉用药调配适宜性溶媒,其规范静脉注射或滴注所用药物的调配技术的关键点则在于对溶媒的选择,此项对成品输液治疗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证。

  • 标签: 静脉用药 输液 注射用药 调配 溶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对鼻腔黏膜的损害及护理治疗。方法总结17例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取出异物后均在鼻内镜下行鼻腔冲洗,受损黏膜表面喷有贝复剂的明胶海绵和红霉素眼膏。结果17例患者中9例恢复良好,4例发生鼻中隔穿孔,3例不同程度鼻腔粘连,1例鼻甲坏死,致鼻腔宽大。结论纽扣式电池鼻腔异物会导致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和鼻甲坏死等并发症,需尽早取出和及时处理。

  • 标签: 鼻腔异物 纽扣式电池 鼻中隔穿孔 化学腐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磨牙残冠残根保留的牙体修复方法。方法对105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冠残根)以成品桩+银粉玻璃离子固定,银汞合金修复冠核,再用烤瓷金属全冠修复加以保护。结果本组105例经过1-5年随访观察,成功99例,占94.28%,失败6例,占5.72%。结论利用成品桩+银粉玻璃离子固定加银汞作核的全冠修复是保留磨牙残冠残根的一种好的修复方法,在临床上应该值得推广。

  • 标签: 银汞 磨牙 修复 成品桩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执行,分析造成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结果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件数明显减少,每周由30.3件降至每周14.67件。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达到了减少不合理医嘱的情况,同时圈员在品管手法、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积极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静配中心 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我市小型和微型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铅危害情况,为职业卫生相关部门管理和企业对铅污染的防治,保护工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合工作场所铅及其化合物浓度的监测和接铅作业人员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混合生产车间、排毒装置设计缺陷、二次扬尘等综合因素造成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标,但是通过采取一定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接铅作业人员的身体受损情况较轻。结论企业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及时进行改进防护设施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实行“5S”管理和清洁生产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到位,才能有效控制铅危害。

  • 标签: 蓄电池 铅危害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作为调查手段,检测某蓄电池厂工作场所空气的铅和作业工人血铅浓度含量,推论蓄电池厂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2012连续四年,每年对该厂铅作业场所(车间)空气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和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场所空气铅烟(尘)浓度平均合格率仅33.5%;工人血铅合格率仅65.0%,工作年限越长的血铅合格率越低。结论该厂作业场所铅危害较为严重,提示工厂管理层必须改善生产环境,加强对工厂工人的职业危害安全教育,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职业安全监督,努力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工人健康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局部通风排毒系统进行卫生学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作业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按照规定方法测定风管风速、罩口风速、作业场所空气铅浓度。结果总风管风速26.3m/s~28.6m/s,罩口风速0.59±0.09m/s~1.16±0.26m/s,控制风速0.20~0.50m/s,空气铅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002~0.017mg/m3。结论局部通风排毒系统运行尚可,但风管安装存在一定的缺陷。

  • 标签: 铅危害 通风排毒 卫生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