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侧柏叶在柏叶汤中的配伍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中药配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经饮食失节法建立脾胃虚寒大鼠模型,分别分成柏叶汤组、柏叶汤去侧柏叶组和模型对照组,经玻片法对大鼠全血凝血时间进行测定,并对血小板含量、溃疡指数进行观察。结果柏叶汤能够对大鼠凝血时间进行调节,显著提高大鼠血小板计数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柏叶汤去侧柏叶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柏叶汤去侧柏叶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柏叶在柏叶汤中的配伍,对脾胃虚寒性胃出血大鼠可产生显著的缩短凝血时间、提高血小板计数的效果,并有效抑制溃疡的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采取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纳入对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均有完整的CT诊断资料(包括CT后处理资料),同时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愿意采取CT腹部扫查。对两组对象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进行测定与计算及记录,实施组间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面积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对象在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等指标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呈弱负相关,而面积比无相关性,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面积比均呈弱负相关。结论CT诊断应用在胡桃夹综合征中测定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均有意义,从而为诊断NCS提供可靠的依据。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柿叶提取物对六种代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六种试验菌的抑菌试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几无抑菌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动脉瘤残留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至2012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15例,其中113患者在夹闭术后1月行3D-DSA检查观察动脉瘤夹闭情况,动脉瘤残留的纳入标准为在瘤夹近端仍有部分动脉瘤显影。结果115例患者术后行3D-DSA检查113例;其中103例完全夹闭,4例出现载瘤血管狭窄(相对于术前);动脉瘤残留6例(残留率5.31%),残留病例中2例患者再次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其余4例长期随访中,6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开颅夹闭术后动脉瘤的残留与术前准备、手术技巧及手术器械及术中影像评估有相当大的关系,通过各个方面的改善及完善,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是可以预防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肝间叶错构瘤病理、免疫组化、影像学特征,总结诊断经验。方法2009年1月~2016年3月,医院共诊治儿童肝间叶错构瘤6例,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肿瘤标志物以及影像学检查作为术前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5例腹手术肿瘤切除术,1例进行腹腔镜下肝次切除术,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所有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2例出现贫血,体格检查质硬的不同大小的肿块,影像学检查X线、B超声、CT均发现病灶,占位效应明显,挤压周围正常脏器,腹部CT监测,1例见散在的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增强扫描网状强化,B超声与CT血管造影显示,相应部位肝血管受压,术中见表面光滑,肿瘤明显占位,未见肿瘤侵袭,分界较清楚,表面深红色、剖面灰黄色,包膜完整,1例中央表现为多囊性,1例局部出血,病理见纤维组织增生,2例穿插在肝组织,4例见增生的血管、淋巴管、不同发育程度胆小管,2例来源于间质细胞性,4例免疫组化分析AFP、HCG阴性,2例上皮CK19(+),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儿童肝间叶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灶,定位病灶并不困难,病灶往往较大,需要与其他先天性肝良性肿瘤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