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围产医学中进行产科、儿科合作新模式的意义。方法从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胎儿中,随机挑选出2000例,对产科、儿科合作新旧模式对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和与之有关的相关疾病的影响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2016年2月为界限来将2000例胎儿划分为两组,每组1000例,对照组采用旧合作模式,观察组给予新合作模式,对比两组的新生儿和围产儿死亡率、与围产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结果通过采用新合作模式观察组的新生儿死亡率、窒息率和HI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产医学中通过利用产、儿科合作新模式,极大的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与窒息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首次剖宫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首次剖宫产手术的腹壁切口类型将其分为两组,横切口组和纵切口组分别有45例和6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剖宫产术中情况以及分娩后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横切口组孕妇和纵切口组孕妇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分娩时间、总手术时间等主要指标,均可见纵切口组显著小于横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手术选择腹壁纵切口的孕妇更有利于二次剖宫产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剖腹产术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对剖腹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腹产术后出血的患者,共4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在43例出血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血量在1500ml~2000ml。有35例患者出血量在500ml~1500ml。导致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胚盘因素以及凝血功能。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发生比例最高,达到60.29%,相比其他因素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剖腹产手术时,子宫收缩时导致产妇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准确辨别高危因素,适量使用缩宫素以保障孕妇的生命安全,预防术后出现出血,降低出血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治疗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接收的行LC中转开腹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导致LC中转开腹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为主动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其中胆囊萎缩、胆囊及其周围组织粘连严重以及胆囊壁增厚为主要原因,且均导致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不清晰或瘢痕化;其他14例患者均为被动中转开腹手术治疗,肝胆管与胆囊管解剖变异、术中失血过多以及气腹构建失败为主要原因。结论胆囊三角区解剖变异为LC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术前应对适应证、手术风险等进行合理评估,同时要严格操作技术与规范,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时服务模式应用在自然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治疗的13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而研究组患者采用产时服务模式实施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6%;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9.4%,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服务模式应用在自然分娩中,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剖宫产率得到控制,降低发生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的概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