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已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将38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另40例接受序贯放化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实体瘤疗效、2年生存、远处转移、复发情况、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实体瘤疗效率比较有差异(Z=﹣3.431,P=0.001)。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远处转移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宫颈癌患者活动、日常生活、健康、精神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活动、日常生活、健康、精神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较序贯放化疗更能减少肿瘤转移、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疗效,以达到寻找到最佳的治疗食管癌的方法,减轻食管癌患者的痛苦的目的。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4例食管癌患者,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及同期组,对两组患者均实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化疗方案,然后分别对其行序贯放化疗及同期放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有效率及由放射性食管炎或白细胞减少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同步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1、2、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序贯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组,但P>0.05。结论与序贯放化疗方案相比,同步放化疗方案更能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复杂,在我国,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未来的心血管事件相关。炎症相关生化标记物如血清淀粉蛋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protein,SAA)合成、代谢、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了解近年来SA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放化疗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及可能机理。方法以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1例手术后行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检查情况及手术并放化疗后的心电图检查情况做对比,来观察分析放化疗药物对心脏毒性产生的有关信息。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行放化疗后心电图异常的比例较高,其中尤以ST-T、T波异常和左室高电压最为显著;乳腺癌术后常用化疗药物的药物毒性是引起心电图异常变化的主要诱因。结论心电图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时进行药物毒性监测的一种经济、简便、实用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放化疗药物毒性对患者心脏影响的有关信息,因此乳腺癌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应加强心电图监测,以及时处理药物毒性导致的心脏异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腺样体手术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011年实施腺样体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和对照组(七氟醚麻醉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置管时、术中30min,SBp、DBp、HR、SpO2的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1min内,对照组SBp、DBp高于观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大致相同,而苏醒时间观察组略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适用于小儿腺样体手术的全身麻醉。
简介:摘要卡波西水痘样疹临床上较少见,且多发生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起病急,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原则同水痘一样,如不严重,均是抗病毒治疗及防皮肤及全身感染的相关治疗,经上述治疗该患儿治愈出院,随诊无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常规腺样体刮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收治达到9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病情信息作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性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腺样体刮除术,观察组采取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经随访观察可知,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腺样体肥大患者,建议采取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其临床效果较之常规腺样体刮除术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