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对提高科室年计划完成率、保证科室年根据科室本年度计划摘取与自己有关的计划纲要罗列成文上交。结果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的制订促使科室年计划优质、高效完成。结论护理年计划以往均是由护士长制订并将计划输出供各位护士参阅,个别护士会根据年工作内容记录自己本年度该完成的任务,并提醒自己定时完成。但有的护士可能只会粗略阅看,故在很多时候都要护士长提醒或催着完成,处被动状态。通过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的制订不仅每位护士能及时完成自己本年度工作,而且在掌握年计划内容及科室年计划的完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护士工作纲要年计划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膀胱测压检查时的尿流率与自由尿流率的比值在尿道狭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0例患者行自由尿流率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非梗阻38例患者自由最大尿流率和测压检查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7.4±8.1ml/s和16.7±5.5ml/s(P>0.05);BPO患者分别为9.4±3.4ml/s和8.5±2.7ml/s(P>0.05);而尿道狭窄患者则为11.0±4.5ml/s和5.0±2.8ml/s(p<0.001),即尿道狭窄患者的测压检查的最大尿流率仅为自由最大尿流率的45%。结论当尿动力学检查时尿流率值明显低于自由尿流率值时应考虑尿道狭窄的可能。并且在梗阻判断时应结合参考自由尿流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随年龄的相应变化,以期使消化科及内镜中心医生对结肠镜下各类疾病的检出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受检者中符合标准的病例(共3650例)作为研究群体,以青中老年年龄组为变量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的相应变化。结果结肠癌、直肠癌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中年组、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青年组高于中年组、老年组(P<0.01)。缺血性结肠炎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5)。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论结肠癌、直肠癌、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溃疡性结肠炎青年人检出率较中老年明显高,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CT检查与高分辨率CT检查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方面的效果价值。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弥漫性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CT检查(对照组,37例)与高分辨率CT检查(观察组,37例)时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接受高分辨率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除肺小叶间隔增厚外,其余检查项目同对照组相比,检查图像均更加清晰、准确,分辨率更高,对比其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肺弥漫性疾病时可以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方法,同常规CT检查相比高分辨率CT检查的检查图像更加清晰,分辨率更高,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实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35例尿常规可见红细胞/肉眼血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和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膀胱肿瘤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超声对膀胱肿瘤的阳性检出率95.5%(21/22)与手术病理阳性检出率100.0%(22/22)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40膀胱肿瘤患者的肿瘤病灶阻力指数(0.7±0.2)、相对灌注率(47.5±11.7)均显著高于MVD<40患者(0.5±0.1)、(35.7±9.4);VEGF阳性患者肿瘤病灶阻力指数(0.5±0.2)显著低于VEGF阴性患者(0.7±0.2),病灶相对灌注率(45.5±12.4)显著高于VEGF阴性患者(36.3±9.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疑似膀胱肿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能提高膀胱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同时还能清晰的显示膀胱肿瘤血流动力学特征,从而有助于临床更好的评价肿瘤性质和恶性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泡灌洗液真菌葡聚糖检查提高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诊断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120例,其中临床诊断或是确诊为IPFI的患者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肺炎组、非感染组,确诊的单纯肺炎52例患者作为单纯肺炎组;未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以及无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咳嗽28例作为非感染组。对观察组(IPFI组)和单纯肺炎组患者在病变的部位进行灌洗,对非感染组患者在右肺中叶或是左肺舌叶进行灌洗。回收液的总量记录,进行病原学真菌葡聚糖检查试验,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比较二组的诊断价值。结果G试验水平试验观察组(IPFI组)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的检测值,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G试验水平观察组(IPFI)组显著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LFG试验灵敏度高于血浆G试验,提示对患者进行BALFG检查能够比血浆G检查对侵袭性肺部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诊断方面具有更及时准确及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胃癌或疑似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1年1月~2015年1月,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记录其胃镜表现。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并将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胃镜检查结果中,有35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15例患者被诊断为疑似胃癌。病理检查结果中,有27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有23例患者被诊断为疑似胃癌或良性病变。与胃镜检查结果相比,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7.14%。结论在胃癌的诊断中,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均具有优势和局限性,临床上应结合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不断提高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确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的关系。方法根据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获得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然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以往麻疹发病阶段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麻疹接种前,具有很高的自发性,发病率高。其次,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使其成为低发状态,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麻疹疫苗接种率越高,麻疹发病率则越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后,不断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同时,在免疫屏障的支持下,显示即便麻疹控制率不足100%,也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病率,最终达到彻底消灭麻疹的目的。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设备不断更新,人们对医疗设备依赖性愈来愈强,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医疗体格检查。在基层,医疗设备欠缺,体格检查就凸现一定重要性,尤其急腹症患者,腹部检查尤其重要。本人结合10余年医疗经验,谈一点心得。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CT检查中的护理经验,以提高CT检查的成功率,保证图像质量,确保诊断效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方法对检查者在扫描前、中、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最大方便并重视病情观察与急救,针对性心理护理,对CT检查候诊患者的心态产生了积极影响,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缩短患者的心理候诊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增强检查者还要做特殊的护理工作,如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呼吸训练、肠道准备、碘过敏试验、注意事项、同意书上签字等。碘过敏试验反应急救的急救药物及急救器械的准备及使用完好。结论杜绝差错及医疗纠纷发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CT扫描护理高效、安全、有序顺利地完成检查,同时保证图像质量,达到诊断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