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运动平板因无创,经济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特点。为筛选冠心病而广泛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0日对我院住院、门诊的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43例行运动平板检查,运动平板试验呈阳性者41例,(阳性率29%),对冠心病的防治有较好的评估。结论运动平板试验有利于筛查出不典型或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作为一种简便,无创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老年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在老年人群中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静息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出现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按时间顺序连续入选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可疑冠心病老年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年龄小于75岁老年患者;(2)完成了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3)完成了冠脉造影检查。排除标准包括(1)未能完成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⑵未能完成冠脉造影检查;(3)急性心肌梗死;(4)陈旧性心肌梗死;(5)心脏瓣膜病;⑹心肌病;⑺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⑻既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按Bruce修订方案分级标准进行亚级量平板运动试验。采用标准的Judkin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多体位投照。对比分析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结果,计算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显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1.2%,特异性为61.1%,准确性为74.0%。在静息心电图正常患者中,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55.6%,准确性为70.8%。在静息心电图ST-T阳性组中,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55.6%,准确性为69.2%。静息心电图正常组和静息心电图ST-T阳性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心电图正常组和静息心电图ST-T阳性组冠心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为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而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运动中诱发心绞痛、ST段下降大于0.2mV等因素与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无显著的独立相关性(P>0.05)。女性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发生率是男性患者的5.127倍(OR=5.127,95%CI3.000-8.762;P=0.000)。高血压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发生率是非高血压患者的2.668倍(OR=2.668,95%CI1.132–2.458;P=0.016)。结论在老年人群中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无创性检查,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中等。静息心电图ST-T是否阳性对于提示诊断冠心病无特别意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而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运动中诱发心绞痛、ST段下降大于0.2mV等因素与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无显著的独立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并对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对186例中枢性瘫痪患者,应用运动疗法,根据Brunnsh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阶段及Holden步行功能量表中评定的不同性质和程度等分级情况,进行肌力训练,控制痉挛及异常模式,改善步态等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偏瘫患者的运动及步行能力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的可步行人数从32例(17.20%)增加到171例(91.94%),其疗效显著。结论将运动疗法有效应用于中枢性瘫痪的康复治疗中,结合认知心理知识,将康复行为建立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具有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残疾率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促分离运动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0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方案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别利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治疗后8周按照Brunnstrom量表对患者上肢进行Brunnstrom分期评定,以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和上肢BrunnstromⅣ~Ⅺ期的例数来评价两组患者分离运动的恢复情况。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期促分离运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同常规凝血试验之间的关系,对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本院2016年10月1日—2018年6月1日期间选取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这180例患者分别进行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记录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并对比分析两种试验方法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的结果对比,发现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TEG血栓弹力图试验明显比常规凝血试验的时间短,且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凝血因子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结论两种试验之间存在相关性,且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较短,与常规凝血实验的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是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运动疗法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及运动疗法。各组分别进行康复前(开始前1天)和康复后(第30天)两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评分法进行评价、并进行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ADL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法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FAC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更加有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病程,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强度运动后患者的心率及血糖的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运动项目的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用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选择在跑步机上快走或慢跑,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以及较大强度的运动,于患者运动前、运动15min后、运动30min后以及运动60min后的血糖以及心率等,通过对比患者运动前后的心率及血糖,为糖尿病患者提出合理化运动建议。结果患者低强度运动60min后的心率为(98.5±5.2)次/min,中强度运动30min后的心率为(119.8±5.8)次/min,较大强度运动15min后的心率为(140.3±9.2)次/min。低强度运动60min后的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中等强度运动30min后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较大强度运动15min后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方案建议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间维持在60min左右,既可确保心率不会过高,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