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导入治伤软膏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10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体外冲击波组(简称对照组),体外冲击波导入治伤软膏组(简称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进而评定疗效。结果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明显,Mayo评分则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4.00%虽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导入治伤软膏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确切,可较好的改善疼痛症状,但远期疗效仍有待验证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骨Pilon骨折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即给予患者根骨骨钉牵引式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率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治疗Pilon骨折中,采用有效切开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且不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简介:摘要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于1993年首次将创面封闭负压引流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并获得成功。1994年,裘华德教授将该技术引入我国,经过一系列改造,不断得到完善。现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在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独立生产各自品牌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套件,其种类不下百种。本研究试图收集常见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套件,实测其各项物理系数,利用Abaqus软件构建其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机运算、分析,为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基础研究拓展视野,替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改进的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13岁,平均9.6岁;均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所有患儿经X线确诊,按AO/ASIF分型A1型10例,A2型6例;B1型3例,B2型2例。记录术前、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下肢长度及踝关节活动度,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15.6(4~36)个月。术后出现外固定针松动2例,针道渗液5例,无针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术后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平均为2.2(2~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所有患儿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末次随访,未发现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及畸形。Johner-Wruhs评分优19例,良2例。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外固定支架用于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45例,按其治疗方法分为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组(A组,17例)以及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外固定支架组(B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早、晚期并发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58.8%,B组优良率67.9%,B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外固定支架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Pilon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方式,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3.34%,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在治疗Pilon骨折患者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软组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粗隆下骨折20例,男13例,女7例。骨折按照Russell-Taylor分型ⅡA型7例,ⅡB型13例。患者均采用骨折局部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螺旋刀片型治疗,术后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对创伤性髋关节恢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0例患者均正常随访(失访者),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平均愈合时间(16.25±4.19)周。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0%(18/20),所有病例均无移位、断钉、切口愈合不良、肌肉挛缩、畸形愈合发生。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疗效可靠,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有助于恢复局部正常功能,控制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风险,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98足)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48足)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50足)患者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Bolther角和Gissane角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Bolther角和Gissane角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有效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部创伤的效果。方法资料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治疗的96例肘部创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4例行传统钢板内固定医治)与实验组(52例行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医治),比对2组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比对照组,实验组肘关节功能评分(89.57±4.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5±5.14)分,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比对对照组25.00%,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5.77%显著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部创伤行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医治可取得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具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及植骨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0年期间患Pilon骨折的患者36例,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以及疾病程度,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并且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对患者进行术后患者对手术评价的调查,进行一定的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骨折时间为15至26周。有4例患者皮肤坏死,4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6例患者出现踝关节的关节功能障碍的现象,未出现针道感染以及松动现象。且患者对手术评分的优良率为83.33%,且有28位患者复位良好,占77.78%。结论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疾病程度、Pilon骨折的类型以及患者软组织受损程度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适宜的手术时机,且充分合理的利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及植骨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且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9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有限切开组和经皮钢板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发现,有限切开组患者中骨折愈合率为100%,未见延迟愈合现象出现,其平均愈合时间为(18.2±1.3)周,经皮钢板组患者中愈合率为90.9%,2例具有延迟愈合现象,1例患者发生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2.1±2.4)周。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适当选取手术术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患者治疗方面具有可靠疗效,即可满足患者骨折固定又能保障骨折区血液供应,经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A和B型骨折时骨折延迟愈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