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研究红外线额温计与耳温计在社区住院老年护理对象群体的体外检测效果及应用过程。方法随机整理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预计住院时间≥2周患者120例病人年龄≥60周岁。分别进行耳温及额温的体温检测,将所测得的数值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测量结果整理、分析并比较。结果同时、同一患者额温计测得的耳温均高于腋温0.2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外线耳温计优势明显,具有使用安全、数据准确稳定,过程简单快速等特点1。是一种现阶段较好的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准确、快速、安全性高的测温方法,具有大面积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

  • 标签: 红外线耳温计 体外检测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以下简称额温计)与传统水银玻璃体温计(以下简称水银体温计)所测得体温值有无差异,探讨在母婴同室使用额温计能否取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住院患者体温测量。方法用两种体温计分别于晨起、下午同时测量住院15日内病区所有孕产妇(以下简称成人)和婴儿体温共计1888例次,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盲测的情况下,两种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体温正常成人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498);在发热成人组和婴儿组测量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同时得出两种测量方法在不同时段差异早上成人组P=0.004;下午成人组P=0.156;早上婴儿组和下午婴儿组均P=0。结论额温计不能代替水银体温计用于母婴同室病房体温测量。

  • 标签: 额温计 水银体温计 差异
  • 简介:摘要麻醉后低体温是指麻醉后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值以下,临床上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体温恒定是保证机体生理和代谢稳定的重要因素,麻醉后由于麻醉药物或有目的体温控制,经常发生轻度低体温,甚至寒战的发生。本文通过正常人体温调节、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轻度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低体温的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麻醉 低体温 病理生理 防治
  • 简介:摘要在临床手术开展的同时,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1。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评价护理效果,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对策。方法2012年8月~2014年3月,外科肿瘤病人进行手术患者69例,其中针对低体温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术前评估与访视、手术台预热、手术室温度控制、术中呼吸道保温、气体与液体预热、被服保暖、预防手术单浸湿,同时加强体温监控,对症处理。结果手术开始时体温(36.7±0.4)℃,操作后30min(36.5±0.2),手术结束时(36.2±0.5),麻醉苏醒时(36.4±0.4)。术中全程出现低体温5例,出现寒颤8例。结论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做术前准备、术中保护,对于发生的低体温,也应积极复温;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控制应激,以增强患者机体调节能力、耐冷刺激能力。

  • 标签: 外科肿瘤病人 术中低体温 手术室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讲述推拿在体温调节中的应用以及改变体温引起机体机能反应的机理,它不仅可以改变局部温度,还可以通过改变局部温度进一步起到改变整体体温的作用,而整体温度的改变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推拿 体温调节
  • 简介:摘要分析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低体温 危害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风结石术后体温升高的预防策略护理。方法采用2006年—2009年骨科收治痛风结石手术60例与2012年运动医学科收治痛风结石20例临床护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60例病人术后高热8例,急性发作10例。20例病人术前高热1例,术后1例,急性发作1例。结论在围手术期饮食教育,药物控制尿酸,术中用碳酸氢钠液冲洗。术后3天给脱水药物,局部冰敷,减轻局部组织水肿,术后一周后再用碳酸氢钠,早期功能锻炼等治疗、护理。术后高热,痛风急性发作例数明显减少。

  • 标签: 痛风结石 高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小儿全麻期间体温变化的影响及处理,并探讨围术期体温管理对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意义。方法选择ASAI-Ⅱ级小儿100例,随机分为非体温保护组(A组)和体温保护组(B组)。结果A组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明显高于B组(P<0.05),在小儿全麻手术期间检测体温并采取保温措施,对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全麻 体温 变化 处理
  • 简介:摘要综述了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进展,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麻醉药物影响,手术室环境,输血输液,手术因素及自身因素等;预防措施包括监测体温,调节手术室温度,被动加温,主动加温,液体加温及预保温等。

  • 标签: 低体温 护理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期间行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行择期全麻开腹手术的病人80例,根据护理对策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低体温护理,注意术中保暖,术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术后对照组寒战发生率为60%,躁动发生率为50%,均明显高于干预组的5%和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观察指标方面,对照组引流量和完全清醒时间均明显大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低体温护理可以明显降低病人寒战、躁动发生率,缩短麻醉后清醒时间,降低引流量,对于病人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较大。

  • 标签: 手术,低体温,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间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体温,而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使该平衡破坏,常导致病人处于轻度低体温(核心温度34.0℃~36.4℃)的状态。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器官低灌注时),低体温可以降低组织的耗氧量从而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对于普通择期手术的病人来说,围术期低体温对机体各系统有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围手术期病人低体温的原因以及低体温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并对各类保温护理措施加以详述,提出复合保温是防治病人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重要方法。无论是应用什么样的保温措施,既要保证利于手术,也要让患者舒适,感受到细心细致的护理温暖,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服务精神。

  • 标签: 围手术期 低体温 预防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输入两种不同温度的液体对剖宫产术中因低体温而引发寒战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各5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取婴后输注了37℃恒温箱加温的液体,对照组在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取婴后输注室温下的液体。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因低体温而引发寒战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输注加温液体能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因低体温而引发寒战的发生,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加温度输液 剖宫产 低体温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775台进行研究分析,对产妇在分娩手术过程中进行体温检测,探寻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及发生几率。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在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出现低体温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手术室温度、麻醉因素以及产妇失血、切口感染等,发生率为39.23%。结论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出现低体温的原因有很多种,对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能降低低体温发生的几率,进而确保产妇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剖宫产 低体温 产生原因 护理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患者血液净化中体温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重症患者,在遵循患者意见的情况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4例患者均给予充气式加热毯或者其他升温护理,对照组组患者不给以体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液净化治疗前、净化治疗后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体温、心率、血压平稳,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在34.6±2.1。结论重症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出现体温降低症状,及时给以体温护理,能有效控制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对降低低体温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低体温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患者体温降低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200例腹部手术病人分成两个年龄组,比较其术晨和术后30分钟的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术后体温多数下降,老年组比例更高。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手术期间热量丢失。

  • 标签: 体温降低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背部体温测量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妇产科母婴同室的新生儿80例作自身对照,采用同一根普通玻璃体温计在22℃~28℃的室温下分别测新生儿背部体温与腋温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新生儿背部体温和腋温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背部体温测量安全可行,简便实用,也减少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

  • 标签: 新生儿 背部体温 腋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