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宫颈锥形切除对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10月期间接收的103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对这些患者使用宫颈锥形切除进行病理诊断,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断过程中,采用宫颈锥形切除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结果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单纯采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会出现一定的误诊,在此诊断基础上采用宫颈锥形切除进行二次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促进患者的有效治疗,在满足患者适应症的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齿正畸治疗中锥形束CT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进行牙齿正畸矫治的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锥形束CT检测(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曲面体层片检测(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检测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前牙根吸收率为%34.00%,观察组患者冠状断层面的牙根吸收率为14.00%,矢状断层面的牙根吸收率为30.00%,观察组二者之间且二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齿正畸治疗患者来讲,采用锥形束CT检测不仅可以对治疗后前牙冠状面牙根吸收状况的判断存有较高的假阳性率,而且更能精确地从三维方向上反映牙根的吸收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锥形柄用于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2004年1月到2007年5月我院采用锥形柄行非骨水泥型初次全髋置换术32例(37髋),男15例,女17例,年龄31-72岁,平均60岁。术前诊断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8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分别于置换后1、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和X片进行复查,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结果2例失随访,余30例(35髋)获5-8年随访,平均6.7年。术后X片示所有病例初始固定质量均为优或良。X片示骨改建情况点焊征22髋,基座征5髋,股骨皮质肥大1髋,髓腔内骨化2髋,反应线3髋,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Ⅰ度20髋,Ⅱ度4髋,未见透亮线、骨溶解、髓腔扩大征。13髋发生假体下沉,平均下沉距离0.98mm,且均在术后1年内下沉。异位骨化Ⅰ度10髋,Ⅱ度2髋。1髋出现轻度大腿痛,疼痛率2.8%。Harris评分从术前40.16±7.2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0.52±5.68分,优20髋,良12髋,优良率91.4%。假体生存率1.0。结论锥形柄能获得良好的骨长入,术后大腿疼痛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中期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口腔门诊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间在我院口腔门诊部进行锥形束CT检查的192例患者,分析接受CBCT检查,分析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以及疾病构成情况。结果192例患者中疾病构成为牙缺失需种植修复51例,牙龈外伤7例,阻生性智齿34例,多生牙34例,正畸25例,牙周病22例,牙体牙髓疾病19例。其中,因牙缺失需种植修复来接受CBCT检查的占比最大,为26.56%,其次为多生牙和阻生性智齿(17.71%),因外伤接受CBCT检查的占比最小(3.65%)。结论锥形束CT在口腔门诊中被广泛应用,对口腔类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beancomputedtomography,CBCT)测量技术在种植牙术前指导设计和术后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本组病例选取我们诊所1年来的种植牙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在种植牙术前行CBCT,指导术前设计,调整种植计划,术后复查CBCT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通过本组32例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及三维图像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靶区颌骨及邻近组织解剖结构的详细信息,为种植体直径、长度等的选择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CBCT可有效辅助完成种植牙术前设计及术后评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瓦里安TrueBeam直线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om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对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摆位误差进行验证,为食管癌病人放疗选用合适固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91例食管癌病人在TrueBeam直线加速器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其中56例用S型头颈肩面膜固定,35例真空袋固定。分别对用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CBCT验证,全组病人在整个放疗疗程中共进行308次CBCT。扫描后重建获得的CBCT图像与原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校正,获得前后(Z)、头脚(Y)、左右(X)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数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采用真空袋固定的3个方向误差均数差别较大。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头颈肩面膜稳定性较真空袋好,误差明显缩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腮腺腺淋巴瘤单纯切除与区域切除的疗效,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外科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24例手术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检查。其中10例肿瘤单纯切除,14例采用肿瘤加腮腺部分切除(6例采用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术,8例采用肿瘤加腮腺区域切除)。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4例术后随访3年以上,2例见肿瘤复发。2例均为肿瘤单纯切除。结论腮腺腺淋巴瘤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比较科学的术式,它结合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既完整切除了肿瘤,减少了复发机会;又尽可能地保存了腮腺的功能,减轻了面部的凹陷畸形,同时对面神经的损伤也降到最低(当然术者要有良好的手术技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80例胆结石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0例患者。在手术方法对策上,对照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整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作用下,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临床指标更为理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能够较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与传统剖腹阑尾切除术(openappendectomy,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阑尾炎病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10例行LA,另一组190例行OA,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镇痛剂应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等指标。结果LA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镇痛剂应用率、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与O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与OA比较,有手术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大多数阑尾炎的首选手术方式。